陳 佳
(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
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是以碳纖維或碳纖維織物為增強體、以樹脂等為基體所形成的復合材料,由于具有強度高、質(zhì)量輕等優(yōu)點,因而在現(xiàn)代化景觀建設、航空航天制品等領域有著較為廣泛應用。然而,隨著人們對現(xiàn)代景觀建筑要求的提高,各個不同區(qū)域使用的材料的使用性能也在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升級,而作為景觀建筑中應用較為普遍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其使用性能的優(yōu)劣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應用范圍。為此,需要從碳纖維復合材料的制備角度出發(fā)來提升其加工性能、力學性能等,而復合材料的界面是影響其最終性能的關鍵因素,這主要是因為碳纖維與樹脂基之間的浸潤性較差,二者的界面粘結(jié)性能如果不改善就發(fā)揮不了復合材料的綜合性能優(yōu)勢;基于碳纖維在高溫碳化處理后的表面活性官能團較少的特性,需要對碳纖維進行表面修飾,以提升其與樹脂基的粘結(jié)性能。本文在調(diào)研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提出采用氧化石墨烯對碳纖維進行表面改性的方法,并制備相應地環(huán)氧樹脂基復合材料,考察不同處理方式得到的復合材料的后加工性能和力學性能,以期提升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綜合性能,并推動其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實驗原料包括石墨粉(化學純)、硝酸鈉(分析純)、濃硫酸(分析純)、雙氧水30%(分析純)、高錳酸鉀(分析純)、縮水甘油醚 E-51 型環(huán)氧樹脂(工業(yè)級)、上漿劑SA-1(工業(yè)級)、碳纖維T700SC和去離子水。
采用Hummers法制備氧化石墨烯,然后采用離心法(轉(zhuǎn)速離心9 900 r/min)對氧化石墨烯進行分離,分別沉淀得到不同尺寸的氧化石墨烯;采用上漿法將離心處理得到的氧化石墨烯加入到上漿劑SA-1(純樹脂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5%)中攪拌15 min(固體質(zhì)量分數(shù)設定為1.5%),得到不同尺寸氧化石墨烯修飾的碳纖維;采用真空袋壓法制備樹脂基復合材料,其固化工藝為室溫固化24 h后脫模,然后在78 ℃固化4 h,碳纖維的填充質(zhì)量分數(shù)為60%,得到碳纖維增強環(huán)氧樹脂基復合材料。其中,除漿碳纖維簡稱d-CF、經(jīng)過上漿的碳纖維稱為GO0-CF、未經(jīng)離心分離的氧化石墨烯上漿后稱為GOc-CF、大尺寸氧化石墨烯和小尺寸氧化石墨烯經(jīng)過上漿處理后分別稱為GO1-CF和GOs-CF,而碳纖維增強環(huán)氧樹脂基復合材料稱為CF/EP。
采用Olymplus GX51型光學顯微鏡、IT500型掃描電鏡和JEOL2100型透射電鏡觀察試樣的顯微形貌。取碳纖維試樣在聚氨酯棉塊上施加2 N壓力并測試摩擦后的增重,并計算10組試樣的平均毛絲量。在LFY-200B型耐磨儀上測試試樣的耐磨性,結(jié)果為10組試樣平均值。試樣懸掛后機械退繞0.5 m長,測試距離懸掛點60 mm處的長度,并統(tǒng)計10組試樣的硬挺度平均值。根據(jù)ASTM-2344標準,采用3點短梁法測試碳纖維增強環(huán)氧樹脂基復合材料的層間剪切強度,試樣尺寸為20 mm×6 mm×3 mm,速度為2 mm/min,結(jié)果為10組試樣平均值。
圖1為氧化石墨烯的形貌特征。
圖1 氧化石墨烯的形貌特征Fig.1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aphene oxide
由圖1可知,氧化石墨烯懸浮液呈尿黃色,這主要是因為石墨烯在經(jīng)過強氧化劑氧化處理后,許多含氧官能團(羧基、羥基等)會附著在氧化石墨烯片層上,并使得氧化石墨烯具有一定的親水屬性而形成穩(wěn)定懸浮液;在掃描電鏡和透射電鏡下,氧化石墨烯表面可見褶皺形態(tài),呈現(xiàn)出片層結(jié)構(gòu)特征。
圖2為不同尺寸的氧化石墨烯的顯微形貌。
圖2 不同尺寸的氧化石墨烯的顯微形貌Fig.2 Microstructure of graphene oxide with different sizes
由圖2可知,經(jīng)過離心處理后得到的氧化石墨烯片層具有大、中、小3種不同尺寸,其中,尺寸較大的氧化石墨烯的直徑約16 μm、尺寸中等的氧化石墨烯的直徑約11 μm,而尺寸較小的氧化石墨烯的直徑基本在6 μm以下。
圖3為不同處理方式的碳纖維的表面顯微形貌。
圖3 不同處理方式的碳纖維的表面顯微形貌Fig.3 Surface morphology of carbon fiber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methods
由圖3可知,GO0-CF的顯微形貌中可見試樣表面較為光滑,局部區(qū)域可見輕微凸起;經(jīng)過除漿處理后的d-CF表面可見縱向凹槽,這可能與紡絲過程中殘留的表面缺陷有關;經(jīng)過上漿處理后,GO1-CF和GOs-CF表面都未見縱向凹槽存在,這主要與上漿過程中上漿劑已經(jīng)在試樣表面成膜而填充了凹槽所致,但是仍然在試樣表面可見尺寸不等的氧化石墨烯片層存在,且大尺寸和小尺寸氧化石墨烯對試樣的表面形貌有明顯影響,這些微觀形貌的差異會對經(jīng)過表面修飾的碳纖維的性能產(chǎn)生一定影響。
表1為不同處理方式的碳纖維的后加工性能。對于除漿碳纖維d-CF,耐磨性為1 104次、毛絲量為12.8 mg、硬挺度為24 mm;經(jīng)過上漿的碳纖維的耐磨性、毛絲量和硬挺度分別為2 197次、4.3 mg和65 mm,相對除漿碳纖維的耐磨性和硬挺度明顯長大、毛絲量明顯減??;未經(jīng)離心分離的氧化石墨烯上漿后的試樣GOc-CF的耐磨性、毛絲量和硬挺度分 別 為1 934次、5.6 mg和70 mm。GO1-CF和GOs-CF的耐磨性分別為1 843次和2 049次、毛絲量分別為6.2 mg和4.9 mg、硬挺度分別為74 mm和66 mm,可見,大尺寸氧化石墨烯上漿處理的碳纖維試樣的耐磨性較低,但是毛絲量和硬挺度更大,而硬挺度越大則表示試樣的柔軟性越差,大尺寸氧化石墨烯上漿處理后的碳纖維的毛絲量更大,可能與氧化石墨烯在碳纖維表面分布不均,且由于尺寸較大而容易脫落有關。整體而言,經(jīng)過上漿處理后,試樣的后加工性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而氧化石墨烯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碳纖維試樣的粗糙度和硬挺度。
表1 不同處理方式的碳纖維的后加工性能Tab.1 Post processing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s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圖4為不同處理方式的碳纖維增強環(huán)氧樹脂復合材料的層間剪切強度。
圖4 不同處理方式的碳纖維增強環(huán)氧樹脂復合材料的層間剪切強度Fig.4 Interlaminar shear strength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epoxy resin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由圖4可知,除漿碳纖維d-CF增強環(huán)氧樹脂復合材料的層間剪切強度為34.05 MPa;GO0-CF、GOc-CF、GO1-CF和GOs-CF增強環(huán)氧樹脂復合材料的層間剪切強度分別為39.00、43.21、41.33和47.50 MPa。小尺寸氧化石墨烯上漿處理的碳纖維增強環(huán)氧樹脂復合材料的層間剪切強度最大,其次為未經(jīng)離心分離的氧化石墨烯上漿后的碳纖維增強環(huán)氧樹脂復合材料。此外,大尺寸氧化石墨烯上漿后的碳纖維增強環(huán)氧樹脂復合材料的層間剪切強度較低,這主要與大的片層結(jié)構(gòu)會減弱界面粘結(jié)有關,而小尺寸氧化石墨烯上漿后的碳纖維增強環(huán)氧樹脂復合材料由于具有較多的含氧官能團,且能夠在碳纖維上均勻分布氧化石墨烯而增加濕潤性,有助于力的傳遞而使得復合材料具有較高的層間剪切強度。
圖5為不同處理方式的碳纖維增強環(huán)氧樹脂復合材料的斷口形貌,分布列出了大尺寸氧化石墨烯上漿后的碳纖維增強環(huán)氧樹脂復合材料和小尺寸氧化石墨烯上漿后的碳纖維增強環(huán)氧樹脂復合材料的斷口形貌差異。對比分析可知,2種環(huán)氧樹脂復合材料(GO1-CF/EP、GOs-CF/EP)的斷口形貌存在較大差異,其中,GO1-CF/EP的斷口中未見明顯環(huán)氧樹脂粘結(jié),而GOs-CF/EP的碳纖維周圍都被環(huán)氧樹脂所包裹,這也就說明后者與環(huán)氧樹脂的粘結(jié)性更好,在層間剪切強度測試過程中,GOs-CF/EP中碳纖維與環(huán)氧樹脂間較好的粘結(jié)形態(tài)會有利于消除應力集中以及力的傳遞,因此層間剪切強度會相對較大,這與圖4的觀察結(jié)果相吻合。
圖5 不同處理方式的碳纖維增強環(huán)氧樹脂復合材料的斷口形貌Fig.5 Fracture morphology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epoxy resin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GO0-CF的表面較為光滑,局部區(qū)域可見輕微凸起;經(jīng)過除漿處理后的d-CF表面可見縱向凹槽,而經(jīng)過上漿處理后的GO1-CF和GOs-CF表面都未見縱向凹槽,但存在尺寸不等的氧化石墨烯片層。除漿碳纖維d-CF的耐磨性為1 104次、毛絲量為12.8 mg、硬挺度為24 mm;GO0-CF的耐磨性、毛絲量和硬挺度分別為2 197次、4.3 mg和65 mm;GOc-CF的耐磨性、毛絲量和硬挺度分別為1 934次、5.6 mg和70 mm。GO1-CF和GOs-CF的耐磨性分別為1 843次和2 049次、毛絲量分別為6.2 mg和4.9 mg、硬挺度分別為74 mm和66 mm,除漿碳纖維d-CF增強環(huán)氧樹脂復合材料的層間剪切強度為34.05 MPa;GO0-CF、GOc-CF、GO1-CF和GOs-CF增強環(huán)氧樹脂復合材料的層間剪切強度分別為39.00、43.21、41.33和47.50 MPa。所以本文察不同處理方式得到的復合材料的后加工性能和力學性能,提升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綜合性能,并推動其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