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趙偉
我們都知道,“猶豫”的意思是不果斷,拿不定主意。但是“猶”和“豫”這兩個字根本沒有猶豫不決的意思,這個詞語是怎么來的呢?
請注意,前方高能預(yù)警—
沒錯,“猶”和“豫”,最早是兩種動物的名稱。猶長得像猿猴,身形靈巧,在樹林間穿梭時像在飛。它還熱衷于“極限運動”,最喜歡在懸崖邊的樹上蕩秋千。猶最大的特點是生性多疑,一旦遇到危險,就會迅速躲在樹上。等風(fēng)平浪靜后,猶跳下樹,東張西望一番,懷疑危險還沒消失,又慌慌張張爬回樹上。這樣的行為反復(fù)多次,一點兒也不果斷。
豫是古時候中原一帶生活著的大象。豫身形龐大,力大無比,但也是個做事拖泥帶水的家伙。每當(dāng)它伸長鼻子取東西時,總是搖搖晃晃,難以下決定。
當(dāng)然,豫也有果斷的時候。由于氣候變化,中原不再適合大象生存。這次它們毫不猶豫選擇了南遷,中原一帶不再有大象的身影。一些喜歡大象的人只能在腦海里描繪大象的樣子,這就是“想象”一詞的由來。
因為猶和豫疑心太重,做事太不果斷,古人就把它倆連在一起,組詞“猶豫”,用來形容那些優(yōu)柔寡斷、拿不定主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