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利,楊麗萍,黃 剛,黃亞麗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是由于分化極差或未分化的淋巴細胞在造血組織無限增殖所致的惡性血液病。ALL以兒童為主,但目前成年人發(fā)病率呈逐漸增高趨勢[1]。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細胞因子網(wǎng)絡失衡是腫瘤細胞可免疫逃逸的機制之一,且ALL患者體內細胞因子水平與其發(fā)病、預后密切相關[2]。P-糖蛋白(P-gp)具有能力依賴性“藥泵”作用。CD31是ALL患者常見的一種髓系抗原。而乳酸脫氫酶(LDH)在ALL發(fā)生、發(fā)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有研究認為ALL患者P-gp、CD31及LDH水平變化與其病情進展、預后具有密切聯(lián)系[3]。本研究對上述因子在ALL患者中的表達進行觀察,分析其對預后復發(fā)預測價值。
1.1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6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76例ALL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符合ALL相關診斷標準[4];臨床相關資料無缺損或丟失;未合并其他惡性疾病者;入組前未行化療、放療等治療者。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合并心肌梗死、心肌病、腦血栓等疾病者;合并全身變態(tài)反應性疾??;意識、溝通嚴重障礙者。將76例ALL納入ALL組。另選取同期在本院進行健康體檢的健康人員56例作為對照組。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執(zhí)行。
1.2方法
1.2.1P-gp、CD31檢測:ALL組檢測試劑為鼠抗人P-gp單克隆抗體,兔抗人CD31多克隆抗體,均購自北京中杉金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入組時常規(guī)骨髓穿刺,抽取2 ml骨髓液,置于肝素抗凝管中,PBS稀釋,注入含有3 ml淋巴細胞分離液的離心管上層,2000 r/min,20 min后分離單個核細胞,PBS洗滌,調整細胞懸液濃度為1×106/L,待檢。于P-gp測定管中加入P-gp抗體,CD31測定管中加入CD31抗體,PBS洗滌,加入500 μl PBS混勻,隨后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P-gp表達量以2%為界限[5],≤2%為陰性,>2%為陽性。CD31通過CD45/SSC設門對幼稚細胞群識別,幼稚細胞群核抗原、胞質抗原≥10%,表達膜抗原≥20%為陽性。對照組于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5 ml,采用四色直接免疫熒光流式細胞術、使用FC500流式細胞儀檢測抗原CD31、P-gp。判斷標準同ALL組。
1.2.2LDH檢測:空腹抽取所有受檢者5 ml靜脈血,4 ℃下離心機離心,3000 r/min,10 min后留取上層血清,立即送檢或-80 ℃低溫保存待檢。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LDH,>268 U/L為陽性。
1.2.3ALL治療:初治ALL患者均采用長春新堿+柔紅霉素+潑尼松方案化療,復發(fā)患者采用長春新堿+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治療。全緩解期患者予腰穿及鞘內注射預防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白血病。
1.3觀察指標 比較2組P-gp、CD31及LDH表達情況。對患者進行1年電話或門診隨訪,分析其預后復發(fā)情況,比較復發(fā)、未復發(fā)者P-gp、CD31及LDH表達情況,并分析其對預后復發(fā)的預測價值及影響ALL預后復發(fā)的危險因素。
2.1P-gp、CD31及LDH表達 ALL組P-gp、CD31、LDH陽性表達率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ALL組和對照組P-gp、CD31及LDH表達情況[例(%)]
2.2不同預后患者P-gp、CD31及LDH表達情況 76例ALL經1年隨訪,其中復發(fā)31例(復發(fā)組),未復發(fā)45例(未復發(fā)組)。復發(fā)組P-gp、CD31、LDH陽性表達率高于未復發(fā)組(P<0.05)。見表2。
表2 不同預后ALL患者P-gp、CD31及LDH表達情況[例(%)]
2.3ALL預后復發(fā)的影響因素分析 年齡≥35歲及Ph染色體、P-gp、CD31、LDH陽性為影響ALL患者預后復發(fā)的獨立危險因素(P<0.01)。見表3。
表3 ALL預后復發(fā)影響因素分析
2.4P-gp、CD31及LDH預測ALL預后復發(fā)的價值 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P-gp、CD31、LDH單獨預測的曲線下面積(AUC)均低于三者聯(lián)合檢測(P<0.01)。見表4。
表4 P-gp、CD31及LDH對ALL預后復發(fā)的預測價值
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大量學者發(fā)現(xiàn)P-gp、CD31及LDH等因子可能對ALL進展、患者預后有一定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ALL組P-gp、CD31、LDH陽性表達率高于對照組。提示P-gp、CD31及LDH在ALL的發(fā)病、進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檢測可能有助于對患者預后進行評估。
P-gp是目前為止研究較透徹的耐藥蛋白之一,同時也是一種跨膜蛋白。WATANABE等[6]發(fā)現(xiàn),在口腔癌、直腸癌等惡性腫瘤中,P-gp表達水平隨其惡性程度增高而增高,化療效果差,復發(fā)率高,反之亦然。CD31是ALL患者常見的一種髓系抗原。CD31除在髓系細胞中有所表達外,在淋巴細胞成熟的早期階段亦存在表達。既往報道指出,CD31抗原可抑制原始淋巴細胞凋亡,誘發(fā)白血病[7]。GRZYWOCZ等[8]研究顯示,CD31與ALL患者預后具有一定聯(lián)系,其陽性率越高,復發(fā)率越高,且誘導緩解率越低。LDH主要由腫瘤、白血病細胞分泌。白血病細胞負荷高,相應的細胞凋亡增多。故LDH從死亡及瀕臨死亡的腫瘤細胞內釋放增多,導致血清LDH表達增高[9]。本研究結果顯示,ALL組LDH陽性表達率高于對照組,其原因可能為白血病細胞負荷過高。
近年來,在ALL中開展了對P-gp、CD31及LDH的研究,但結果存在一定爭議。SHAABAN等[10]發(fā)現(xiàn),P-gp陽性表達者預后與P-gp陰性表達者比較無差異。JURCZYSZYN等[11]報道顯示,CD31表達增高可能是ALL患者預后復發(fā)的危險因素之一,并提示預后不良。AGAIAN等[12]發(fā)現(xiàn)P-gp、LDH異常表達是導致ALL患者預后差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P-gp、CD31及LDH均是導致ALL患者預后復發(fā)的獨立危險因素,且ROC曲線分析示,聯(lián)合檢測上述因子可有效預測ALL患者預后復發(fā)情況,可作為評估預后的有效輔助指標。
綜上所述,P-gp、CD31及LDH異常表達是ALL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機制之一,可作為判斷ALL患者預后復發(fā)的參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