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翠,孫波
精神分裂癥患者通常在選擇治療后,其情感、思維、知覺等方面的癥狀會得到一定優(yōu)化,然而他們在社交及認知方面仍然存在較大障礙,難以適應社會人際關系,長此以往病情仍會發(fā)作,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威脅。社交技能訓練在精神分裂癥的治療中應用極其廣泛,能夠有效改善他們的社交技能缺陷,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往往存在與患者病情評估不匹配,因此在訓練時,實際訓練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存在一定差異。基于此,本文深入研究動態(tài)情景社交技能訓練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2019 年12 月~2021 年3 月,納入我院收診的精神分裂癥患者73 例,以擲骰子法分為I 組和II 組。I 組男女人數(shù)分別為21 例、16 例,年齡21~59 歲,平均(37.65±8.84)歲,受教育年限5~11 年,平均(7.62±1.35)年,病程11~32 年,平均(27.15±3.62)年,氯丙嗪用量585~1320mg,平均(751.32±365.47)mg,病情首發(fā)年齡23~32 歲,平均(25.98±1.59)歲;II 組男女人數(shù)分別為20 例、16 例,年齡22~58 歲,平均(37.71±8.52)歲,受教育年限5~12 年,平均(7.71±1.41)年,病程11~31 年,平均(27.23±3.59)年,氯丙嗪用量570~1300mg,平均(749.62±362.32)mg,病情首發(fā)年齡24~31 歲,平均(26.01±1.48)歲。比較以上資料,無差異,可進行比較研究(P>0.05)。見表1。
表1 一般資料對比(±s)
精神分裂癥患者由于病情不同,治療效果差異,對研究結果有一定影響,會導致結果不準確。建議加入除年齡和性別外的右利手 受教育年限、panss 量表、cgi 量表 進行兩組間t 檢驗、確保兩組無差異進行比較。消除藥物影響、用氯丙嗪替換患者目前應用藥物的劑量、在一定劑量區(qū)間選取研究對象。目的:保證研究結果不受患者治療情況的影響、減小誤差,提高結果可信度。
II 組采取常規(guī)干預,按照以往的訓練模式不進行改善;I 組則采取動態(tài)情景社交技能訓練,首先設定特定的情景演示,激發(fā)患者內心產生獲取外界資源的心理變化,主動提出物資上的要求,以鼓勵形式滿足他們的需求。每周開設一次運動交友訓練大會,讓患者以團體的形式參與運動,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等運動項目,在運動結束后以獎品的形式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并提高訓練交流的體驗。此外也需要建立交流社交訓練,每天安排不同性別、不同病區(qū)的患者進行一次分享活動,要求患者戴上自身的喜愛之物,讓他們參與到交換喜愛之物的環(huán)節(jié),鍛煉患者的語言能力和分享能力。最后應當加強對患者的興趣愛好培養(yǎng),根據(jù)他們的興趣喜好,每周安排一次由專業(yè)老師指導的興趣活動訓練,例如男性多喜歡戶外活動,可以每周安排戶外小花園活動2~3 次;女性則更喜歡手工工藝,每周安排2~3 次手工編織、剪紙等項目。
(1)應用住院患者護士觀察量表(NOSIE 30),選取3 名專業(yè)的量表評定工作人員,于實驗開始前進行專業(yè)化培訓,由他們統(tǒng)一評價患者恢復狀態(tài),在干預前、干預半年后予以評估。比較兩組的總積極分子子、總消極分,評分越高,患者恢復狀態(tài)越好。
(2)應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復療效評定量表(IPROS)(同上),選取3 名專業(yè)的量表評定工作人員,于實驗開始前進行專業(yè)化培訓,由他們統(tǒng)一評價患者工作、生活、社交能力、社會興趣、個人衛(wèi)生能力5 方面。分數(shù)越高,社會功能缺陷程度越明顯。
見表2,干預前IPROS 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I組IPROS 評分顯著低于II 組,數(shù)據(jù)差異明顯(P<0.05)。
表2 IPROS 評分對比(±s,分)
干預前兩組NOSIE 30 評分差異較?。≒>0.05);干預后I 組NOSIE 30 評分改善程度優(yōu)于II 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NOSIE 30 評分對比(±s,分)
動態(tài)情景社交技能訓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心理康復水平,通過應用此模式對于患者的社交能力,個人情緒等因素均有極大改善,促進其心理康復和重返社會。
本文中,干預前IPROS、NOSIE 30 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I 組IPROS 評分顯著低于II 組;I 組NOSIE 30 評分改善程度優(yōu)于II 組,數(shù)據(jù)差異明顯(P<0.05)。在薛慶靜等人的研究中也指出,觀察組選擇社交技能訓練,對照組選擇常規(guī)管理,觀察組的日常生活能力、動性和交往情況、社會性活動技能于對照組相比有差異(P<0.05)。與本次研究結果相似。在開展動態(tài)情景社交技能訓練后。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交友社交能力以及分享能力,同時也能夠培養(yǎng)出興趣愛好,參與到正常的社會交往,提高認知水平,激發(fā)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得他們在參與活動時參與度得以提高,情緒更加穩(wěn)定;而病友間友愛的活動增加后,也能使患者行為和舉止恰當,情感豐富細膩,對于周圍事物的關心程度增加,有利于提高其參與集體活動的主觀能動性,與醫(yī)護人員間融洽相處,逐漸提高治療的依存性。與此同時,通過動態(tài)情景社交技能訓練也能夠很好地輔助患者的精神狀況得以改善,對于他們重返社會起到的幫助意義極大。不過從整體的應用來看,對于患者的陽性癥狀仍然未見明顯的改善效果,所以在后續(xù)的應用中,應當進一步就此展開討論和研究。
綜上,在精神分裂癥患者干預中應用動態(tài)情境社交技能訓練,對改善患者精神狀況有積極作用,可以提高其社會功能,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