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萍萍,孫夢云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疾病,癥狀表現(xiàn)為上腹痛、惡心、噯氣等,容易反復發(fā)作。該類患者若治療不及時,易誘發(fā)消化性潰瘍,在疼痛和負性情緒的影響下,造成失眠現(xiàn)象。通過護理工作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睡眠質量,成為護理人員的關注要點。有學者報告稱,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應用,在改善護患關系、提高護理滿意度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诖?,本研究選取我科2019年7 月至2020 年12 月收治的92 例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為對象,分析了優(yōu)質護理的應用效果,為護理實施提供依據(jù),報告如下。
從2019 年7 月至2020 年12 月,我科收治的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92 例為對象。根據(jù)入院編號奇偶性分組,奇數(shù)46 例納入對照組,偶數(shù)46 例納入試驗組。對照組內,有25 例是男性,有21 例是女性,構成比為54.35%和45.65%;患者年齡最小22 歲、最大60 歲,平均年齡(39.52±8.43)歲;病程6~22個月,平均為(14.35±2.87)個月。試驗組中,有24 例是男性,有22 例是女性,構成比為52.17%和47.83%;患者年齡最小21 歲、最大59 歲,平均年齡(38.76±7.95)歲;病程6~23 個月,平均為(14.76±3.25)個月。對兩組性別、年齡和病程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顯示P >0.05,可進行比較。
(1)診斷標準:依據(jù)《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經(jīng)內鏡、實驗室、Hp 檢查確診。(2)納入要求:年齡18~60 歲,病歷資料真實完整,知曉本研究并在同意書上簽字確認。(3)排除患者:心肝腎器質性病變,認知或溝通障礙,合并其他消化道疾病,惡性腫瘤等。
對照組:46 例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為患者介紹疾病和治療知識,糾正錯誤的認識想法;從用藥、飲食、生活等方面進行指導,養(yǎng)成健康的行為習慣。
試驗組:46 例患者實施優(yōu)質護理干預。(1)對癥護理。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包括發(fā)病時間、飲食特點、疼痛規(guī)律,看有無不良生活和飲食習慣;了解患者的疾病史、家族史、用藥情況,尤其是阿司匹林。疼痛時,觀察患者表情和體征變化,看有無貧血貌,看腸鳴音情況。協(xié)助患者完成實驗室檢查,根據(jù)檢查結果調整護理方案。(2)疼痛干預。向患者解釋疼痛原因,疼痛較輕者可通過交談、看電視轉移注意力,提高疼痛耐受性;疼痛嚴重者調整體位,使用止痛藥物。觀察疼痛性質和持續(xù)時間,如果疼痛加劇要考慮急性穿孔的可能,及時報告醫(yī)師處理。(3)睡眠干預。為患者提供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調整適宜溫濕度;制訂規(guī)律作息計劃,白天減少睡眠,睡前中藥泡腳;通過心理疏導減輕壓力負擔,解除焦慮、煩躁的情緒,為入睡提供有利條件。存在焦慮、煩躁等情緒的患者,護士采用量表工具動態(tài)評估,并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例如情感疏導、社會支持、正性激勵等,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
(1)出院前,采用問卷或問詢的方式,了解患者對護理工作是否滿意,將結果概括為滿意、尚可、不滿意三個層級??倽M意度是滿意率、尚可率兩者之和。(2)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以Hp 轉陰、炎癥消失和住院天數(shù)為代表。(3)護理干預前、后,評估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質量。前者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分值0~21 分,負向評定;后者采用生命質量量表(QOL),包括軀體、心理、社會、環(huán)境、綜合5 大項,分值0~60 分,正向評定。
將數(shù)據(jù)記錄在Excel 內,用SPSS 25.0 軟件完成統(tǒng)計學計算。其中,滿意度表示為[例數(shù)(百分率)],組間對比行x檢驗;治療時間和評分結果表示為(均數(shù)±標準差),組間對比行t 檢驗。P <0.05,意味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數(shù)據(jù)顯示,試驗組中有44 例對護理工作給出滿意評價,對照組中有37 例給出滿意評價,可見試驗組護理滿意率更高(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比較 [n(%)]
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看,相較于對照組,試驗組患者Hp 轉陰、炎癥消失和住院天數(shù)均明顯縮短,有統(tǒng)計學差異(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比較 (d,±s)
兩組患者干預前的PSQI 和QOL 評分相近(P >0.05),干預后PSQI 評分明顯減小、QOL 評分明顯增高,且試驗組評分結果優(yōu)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患者干預前后的PSQI 和QOL 評分比較 (分,±s)
慢性胃炎是多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癥,消化性潰瘍多見于胃部和十二指腸,這兩者均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病,而且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共同病因,如不及時治療有癌變的可能。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潰瘍,具有病程長、難治愈、反復發(fā)作的特點,患者身心壓力較大,容易出現(xiàn)負性情緒,不僅影響治療效果,也降低了睡眠質量。護理操作中,改善睡眠、提高療效成為工作重點。
本研究選取92 例患者,對比了常規(guī)護理和優(yōu)質護理的效果,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看:試驗組護理總滿意度更高,Hp 轉陰、炎癥消失和住院天數(shù)均縮短,且干預后的PSQI 和QOL 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 <0.05),說明優(yōu)質護理的應用價值更高。分析可知,常規(guī)護理將重點放在用藥治療上,忽視了患者的心理情緒和睡眠情況,這是患者依從性差的主要原因。優(yōu)質護理服務將患者作為護理工作的核心,兼顧軀體和心理需求,護理措施更全面、針對性更強。具體來看,對癥護理是基礎,是制訂護理方案的依據(jù);疼痛干預是關鍵,能減輕疾病疼痛帶來的影響,提高患者的依從性;睡眠干預可以創(chuàng)造有利的入睡條件,讓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改善生活質量。
劉星妤的研究中,對300 例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分組比較,結果顯示優(yōu)質護理服務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達到89.33%,高于對照組的71.33%,且NHP、PSQI 及SAS 評分均好于對照組,和本次研究結果相近。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實施,能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減少矛盾糾紛事件,有助于患者積極配合診療活動,實現(xiàn)預期護理目標。綜上,將優(yōu)質護理服務應用在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中,能提高護理滿意度、加快恢復速度,顯著改善睡眠和生活質量,可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