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出現的一些災難性事件,媒體傳播時如果沒有很好地處理信息,會容易讓很多觀眾或聽眾形成一個錯誤的感覺,對生命價值造成負性的導向。針對空難事件,很多人可能也會擔心自己今后乘坐飛機時會有陰影。只要處理好了當下急性應激狀態(tài),這種想法會隨之消失的。
面對生活中災難性事件,個體會有不同的反應,但封閉性密集性群體,最容易形成消極源的傳播。因此,要教給他們對創(chuàng)傷事件的常見反應以及如何應對的知識,鼓勵他們持續(xù)關注事件,進行創(chuàng)傷系統性脫敏,鼓勵他們與家人和朋友交談,告訴他們急性應激反應不會持續(xù)很長時間,多數在數日即可恢復。
同時,可以采用一些簡單的、放松的方法,如肌肉放松(系統肌肉放松)、呼吸訓練(學習緩慢的腹式呼吸)、正性思維(用積極的想法代替消極想法)和自我價值訓練(學會表達感受、意見和愿望)等,來有效緩解應激反應伴隨的焦慮和緊張。
如果環(huán)境受限,可以找一張白紙,選擇自己喜歡的彩筆,冥想幾分鐘,讓腦子里的焦慮事件變成畫筆下的曼陀羅,以一個點為圓心,一圈一圈緊密地向外擴散出去,如果一張紙畫完還沒有得到放松,那就繼續(xù)畫第二張、第三張……直至焦慮的情緒得到緩解。同時,也可把畫好的曼陀羅有規(guī)律地撕成一條一條,再進一步撕成粉碎,撕的時候腦里想著焦慮的事件,焦慮情緒就會慢慢地逐步減弱下來。
此外,創(chuàng)傷事件發(fā)生后,社會支持系統至關重要,要盡可能動員更多人對親歷者或關注者提供支持,通過聊天等方式疏導他們的焦慮情緒。
(摘自《科普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