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敬連,張 茜,馮雪萍
(江西省上栗縣婦幼保健院,江西 上栗 337009)
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VC)為常見婦科疾病,多由假絲酵母菌感染所致,可引起陰道分泌物增多、外陰陰道瘙癢等癥狀,部分可伴有排尿痛、外陰灼熱感等,嚴重影響工作及生活[1-2]。目前,抗真菌藥物是治療VVC的重要手段,克霉唑栓屬于廣譜抗真菌藥物,經陰道給藥后起效更快,可抑制真菌增殖,減輕臨床癥狀[3]。VVC屬中醫(yī)“帶下病”范疇,認為是外受邪毒、內結濕熱等因素共同所致。本研究用中藥聯(lián)合克霉唑栓治療VVC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50例,均為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VVC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25例,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對照組年齡23~54歲,平均(35.69±7.57)歲;體質量指數(shù)19~25kg/m2,平均(22.13±1.05)kg/m2;病程3~18個月,平均(8.45±1.12)個月;孕次1~4次,平均(2.08±0.25)次;已婚25例。觀察組年齡22~53歲,平均(35.75±7.61)歲;體質量指數(shù)19~26kg/m2,平均(22.16±1.08)kg/m2;病程3~17個月,平均(8.49±1.15)個月;孕次1~4次,平均(2.05±0.23)次;已婚2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符合《外陰陰道念珠菌病診治規(guī)范(草案)》[4]中VVC診斷。②中醫(yī)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中帶下病濕熱下注證。分泌物量多,色黃或兼綠,質黏稠,或如豆渣,或似泡沫,氣穢或臭,陰戶灼熱瘙癢,小便短赤,或伴有腹部掣痛,舌質紅,苔黃膩,脈儒數(shù);③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肝腎衰竭嚴重;②精神異常;③妊娠期或哺乳期;④對研究藥物過敏。
兩組均接受健康宣教、心理輔導、用藥指導等常規(guī)護理干預。予以克霉唑栓(沈陽紅旗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3050),睡前溫水清洗外陰部,將1枚克霉唑栓置于陰道后穹處,第1天和第4天給藥,共用藥2次,持續(xù)治療7天。
觀察組加用中藥熏蒸干預。藥用土茯苓30g,地膚子20g,百部20g,蒲公英20g,黃柏20g,苦參15g,蛇床子15g,牡丹皮15g,薄荷10g,白鮮皮10g,明礬10g,車前子10g,川椒5g。打成粉末裝袋,加3000mL水于高壓鍋內煮沸,再文火熬制1~2h,之后將藥液及藥包帶入熏蒸儀器內,患者躺在熏蒸床上,取截石位,將熏蒸頭對準會陰部及陰道,開啟熏蒸模式,每次熏蒸25min,日1次,待熏蒸完畢后以消毒毛巾擦干會陰部,7~10天為一療程。
兩組均于1個療程后評估,用藥期間禁止性生活。
外陰瘙癢、分泌物異常、灼燒感、白帶異常改善時間。
隨訪3個月,記錄復發(fā)情況。
用SPSS 22.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愈:外陰部瘙癢等癥狀消失,假絲酵母菌鏡檢(-)。有效:外陰部瘙癢等癥狀減輕,僅有輕度炎癥,假絲酵母菌鏡檢(-)。無效:癥狀無改變,假絲酵母菌鏡檢(+)。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癥狀及體征改善時間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及體征改善時間比較 (d,±s)
表2 兩組癥狀及體征改善時間比較 (d,±s)
組別 例 外陰瘙癢 分泌物異常 灼燒感 白帶異常觀察組 25 4.63±1.05 6.09±1.15 4.98±1.12 6.58±1.22對照組 25 5.33±1.17 7.11±1.23 5.87±1.23 7.96±1.31 t 2.226 3.029 2.675 3.855 P 0.031 0.004 0.010 0.000
對照組出現(xiàn)復發(fā)8例,復發(fā)率為32.00%;觀察組出現(xiàn)復發(fā)1例,復發(fā)率為4.00%。觀察組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χ2=4.878,P=0.010)。
VVC發(fā)病較為復雜,假絲酵母菌屬于條件致病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也可寄生在正常人體皮膚、肛門和陰道黏膜內,當機體免疫力降低時,則可大量繁殖,打破陰道內菌群平衡,促使有害菌比例升高,從而持續(xù)損害陰道黏膜組織,引起局部炎癥反應[6-7]。同時,抗菌藥物長期使用、糖尿病控制不佳等均可為假絲酵母菌繁殖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增大VVC發(fā)病風險。而VVC發(fā)病后會引起強烈瘙癢感,導致患者坐立難安,甚至產生自卑等情緒,無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克霉唑栓為常用抗真菌藥物,將其置于陰道后起效更快,可通過抑制真菌細胞膜上麥角固醇的合成,促使胞質膜結構和功能受損,干擾真菌細胞代謝,并加快細胞內過氧化物堆積,導致真菌細胞壞死,從而促進陰道內假絲酵母菌清除,緩解瘙癢等癥狀[8]。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外陰瘙癢、分泌物異常、灼燒感、白帶異常改善時間短于對照組,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表明中藥熏蒸聯(lián)合克霉唑栓治療VVC效果顯著,可減輕臨床癥狀,加快體征緩解,減少疾病復發(fā)。中醫(yī)認為VVC病機與“濕”關系密切,濕有內外之分,外濕則為久居濕地等,使得濕邪侵入陰部,郁結不散,則加快病原微生物增殖;內濕則為脾虛不能升清,聚而為濕;濕邪蘊久則化熱,濕熱循經下注,則熏蒸陰道,誘發(fā)帶下病,且濕性過重還可造成血行不暢、濕瘀互結,故治療應以祛濕為主,兼顧祛瘀。中藥熏蒸療法則為傳統(tǒng)中醫(yī)適宜技術,熱效應刺激能起到疏通腠理、溫通解凝之功,從而加快血瘀消失,并有效排出體內風、寒、濕邪,以消除多種疾病病因病機[9]。熏蒸方中土茯苓解毒除濕、通利關節(jié),地膚子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百部滅虱殺蟲,蒲公英清熱解毒、利濕,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苦參祛風殺蟲、清熱燥濕,蛇床子散寒祛風、燥濕殺蟲,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薄荷發(fā)散風熱、透疹,白鮮皮清熱解毒、祛風燥濕,明礬解毒殺蟲、燥濕止癢,車前子利濕止瀉、利水通淋,川椒散寒除濕、殺蟲。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燥濕、解毒除濕、祛風止癢之效,并兼顧活血散瘀。借助熱力熏蒸,可加快局部毛孔擴張,便于藥物快速滲透,且藥液還可充分清洗陰道皺襞、黏膜上皮,以完全清洗隱藏的假絲酵母菌。中藥熏蒸療法與克霉唑栓聯(lián)用可協(xié)同增效,增強真菌清除效果,降低疾病復發(fā)風險。
綜上所述,中藥熏蒸療法聯(lián)合克霉唑栓可增強VVC干預效果,減輕臨床癥狀及體征,預防疾病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