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雅億
作為陳家媳婦,我最怕的事兒是“給公公送錢”。
老公是留美的法學博士,大名鼎鼎的陳律師;公公是退休的高級工程師,不缺錢花的知識分子。按理說,給老人孝敬錢,皆大歡喜。然而,這事兒在我們家就變了味兒。
父子倆性格相似,內熱外冷、不善表達情感。婆婆去世后,他們更如兩只驕傲孤獨的公獸,相處時總感別扭。大多數(shù)時候,他倆聚一起就喝悶酒,喝醉了也默默無聲……
這種微妙的關系,要歸咎于當年老公出國的學費。聽說,公公從一開始就堅決反對。老公哭泣跪求,最終立下欠條才得到第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欠條我偷看過,上面寫:“陳曉剛出國讀書,向父親大人陳菁華借款6萬,五年為限,利息與銀行同等。若借款用完之后,陳曉剛仍未獲得獎學金,陳菁華可勒令其回國就業(yè)……”
“勒令回國就業(yè)”如懸在頭頂?shù)睦校尷瞎桓膽猩⒌牧曅?,玩命地讀書、打工,奠定了勤勉認真的品格和事業(yè)發(fā)展的根基。然而,從此他就對父親冷淡起來,雖然隔三岔五花錢送物、報答親恩,卻又對父親懷有莫名的疏離感,一股冷冷的敵意常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
比如,我們要買房。公公將積攢多年的積蓄傾囊而送,老公得知后立刻要我退回去。我左右為難,好說歹說,老公最終在同個小區(qū)里,給公公買了一個小套房。將印著老人家名字的房產證拿出來時,公公怔住了,囁嚅著、嘆息著。我在一旁連忙打圓場:“曉剛這么做,是為了住得近。您以后有個頭疼腦熱的,我們也好照顧!”
事后,公公特意去查了房價。得知這個小套房的房價與他給我們的錢數(shù)幾乎同等時,他郁悶極了,一連幾個月都不跟我們聯(lián)系。
說實話,我很理解公公。工薪家庭,在二十年前將孩子送出國,無疑是“傾家蕩產”的投資。公公知道,很多紈绔子弟在國外不學無術、花天酒地,所以他才出此狠招,逼兒子發(fā)奮。公公的目的達到了,卻失落了更重要的父子之情。不善言辭的他,從不向人吐露自己的失落與后悔。他一次次將我們孝敬他的錢再加上若干,偷偷給我,認真地說:“這是我給孫子出國的學費,你存起來,千萬別讓曉剛知道?!?/p>
我老公則做得更絕。無論老爺子給我們什么,他立刻換算成人民幣,用出國旅游、購買保險、饋贈禮物等多種方式“還回去”。老公很喜歡憶苦思甜,給兒子講述自己當年“在國外的苦日子”。每次他一提舊事,公公就拂袖而去。老公還教兒子:“男子漢不能占別人家的便宜,要禮尚往來,以多報少。”從老公保存當年“欠條”一事,我就看出他沒走出當年的傷害。不知不覺中,他將父親歸入“別人家”的行列,錙銖必較。
或許,公公多少也意識到自己當年的“欠條”有些過頭,但他不知道如何彌補。
這兩個最親近的男人,即使是錯和傷,也只會“咬碎銀牙和血吞”,絕不道歉,更不會承認自己受過傷。所以,這個世界需要女人。在兩個硬邦邦的男人之間,我要像去世前的婆婆一樣,扮演“水”一般柔軟滋潤的角色。
在老公出差的日子,我更多地讓公公接孩子、買菜做飯、輔導功課。有時,我還刻意地讓公公出錢:一起逛超市他買單、兒子興趣班他付費……每次花錢的時候,公公臉上都浮現(xiàn)出“揚眉吐氣”的喜悅。
有一次,我“攛掇”公公帶我們旅游。我故意裝窮說:“好貴啊,真舍不得!”公公一拍胸脯:“貴什么!有我呢?!痹谥苣┑穆眯兄校孟裰匦抡一亓恕爱敿易髦鳌钡母杏X。他拿行李、搶位子、拍照、收拾、安頓住宿……精神煥發(fā),好像忽然年輕了十歲!
老公依舊忙碌。這些年來,他習慣用職場的成功感來遮蓋內心的脆弱與傷痛,習慣用“忙”做借口來逃避與父親間尷尬生疏的關系。我不能戳破,更不能明說,只能尋找時機來對他“潛移默化”。
張藝謀的電影《歸來》上映時,我拉他陪我去“情侶包廂”看電影。黑暗中,他落淚了。包廂里只有我們兩個人,他不用偽裝和掩飾,肆無忌憚地宣泄著自己的情感。在電影對心靈的震撼中,我感到他像一只箭豬,逐漸收起了全副武裝的尖刺,面對柔軟而真實的內心之痛。
電影散場后,我們步行回家,一邊走一邊追念婆婆。老公講到母親無微不至的呵護和竭盡全力的付出,談到海外留學的艱苦,自己對往事的不能釋懷。講完之后,我恰到好處地提了一句:“其實,咱爸心里也蠻痛,他一直很后悔當初讓你寫借條。”
老公沉默著,沒有像從前一樣避開這個話題。于是,我將公公內心的掙扎和痛苦,一點點講給他聽。我告訴他公公多么羨慕同事兒女的“啃老”,所以他一次次給我們錢,希望緩和關系。然而,我們卻將錢退回,如同在老人家傷口上撒鹽……最后,我將公公最近的體檢結果告訴老公:“醫(yī)生說,咱爸已有帕金森綜合征的癥狀。過不了多久,他會記不住新的事情,活在記憶里……趁著還有一點點時間,咱們也‘啃啃老’吧。讓爸知道,他仍被我們需要,仍對我們很重要?!?/p>
老公沒說話。這夜,他輾轉難眠。第二天,我在書房的垃圾桶里看到了被撕成碎紙的“欠條”——我好高興?。∵@張多年來一直被老公當“恥辱記號”和“勵志神器”的欠條,壽終正寢了!
幾天后,老公出差。公公卻在凌晨1點時敲開我家的門,像個孩子一樣高興地大叫:“快把卡號告訴我,曉剛發(fā)短信……”
拿過公公的手機,我看到一條短信:“爸:最近我手頭有點緊,能借點嗎?”我的心“砰砰”跳動著,淚水險些奪眶而出。顯然,老公在忙碌了一天之后,發(fā)了這條短信。公公一收到短信,就趕緊直奔我家。我從來沒有看到他這么開心,面龐笑成一朵菊花,皺紋里寫滿了驕傲:“我就知道你們需要我?guī)兔?,傻孩子,缺錢當然要找我!我不幫你們誰幫你們?我那么多退休金,不都是給你們攢的……”公公絮叨個沒完,我好一通勸,他才在客房睡下。第二天早晨,送兒子上學之后,他拉著我去銀行轉賬。
銀行還沒開門,一群搶購理財產品的老頭老太已經在門口排隊。閑聊起來,公公容光煥發(fā)地告訴人家,他是來給兒子轉賬的。老人們發(fā)出一通嘖嘖聲,開始抱怨起兒女們“啃老”。公公一邊聽,一邊點頭:“甜蜜的負擔,你說是不是?誰叫我們能掙會省呢?錢不給兒孫花,難道還帶進棺材不成?”
公公的話,引來老人們的聲聲附和。一張張不停抱怨的嘴上,多少寫著一點點的驕傲和幸福??吹竭@一幕,我心里感到踏實和溫暖?;蛟S,這就是很多老人的心聲——“孩子,不要啃我。不要不啃我。算了,還是再啃我一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