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業(yè)
少時記憶,應(yīng)是大腦最深紋理,一旦刻印,很難忘記。故鄉(xiāng)的小路,便是我的少時記憶之一。
那是條坎坷不平的土石路,最年長的老爺爺也不知道它是哪年形成的。它一頭兒拴著一個村,東頭兒是我姥姥家的郝家莊,西頭兒就是我的家,叫宋家莊。我的弟妹多,父母養(yǎng)活起來吃力,就把我送到姥姥家住養(yǎng)。姥爺在外地工作,很少有探家時間。因此,姥姥照顧我和舅舅也不輕松。我在村小學上學,每天往返在這條六里多長的坎坷小路上,有小同學做伴,倒也沒啥,怵頭的是橫斷路中途的那道二百多米寬的大澗溝。之后長大了,才知道這就是東范陽河。河床深有二十來米,上下都要爬二十多米的岸坡。每到雨季,南山的洪水過河,深時沒膝,淺時過踝,須脫鞋赤腳涉過。河床那硌腳的亂石使腳板生疼。冬天下雪,更是坡陡路滑。令我難忘的,是那天早晨下雪,起床晚了,沒吃早飯就慌著趕路上學,過了河坡回頭看時,見姥姥還在對岸望著我。下了第一節(jié)課走出教室,突然看到姥姥在室外的墻角處叫我,披著雪花的姥姥從衣懷里掏出一個白布包著的熱煎餅,叫著我的小名,說:“趁熱吃,別耽誤上課?!遍L大后每當吃煎餅,就想起姥姥的那張卷著煎雞蛋的熱煎餅,想起鋪雪的小路、滑腳的大坡,還有那雙顫巍巍的小腳,總?cè)滩蛔×飨聹I水。
上高中時,我已是個能挑擔推車的壯小伙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放了假我就成了生產(chǎn)隊里的整勞力。那年隊上的場屋換頂,需要去河東郝家莊借運麥秸,大河溝阻隔,不能車運只能肩挑,對于我們?nèi)齻€小伙子來說,百十來斤的擔子走平地不在話下,可一下一上河岸卻令我們筋疲力盡,放下重擔大喘不止,我連呼:“蜀道難……”兩個伙伴說:“若有座橋就不難了?!彪S后又說,“這是白日做夢?!闭f完都連連嘆氣。
真沒有想到,昔日的夢想這幾年竟變成了現(xiàn)實!村民的思想更開闊,眼光更放遠,沉睡的窮山、貧瘠的土地要錢花!在村鎮(zhèn)領(lǐng)導的帶領(lǐng)扶持下,建起了石料廠、水泥廠,修好了致富路,開公司立企業(yè),跑起了長途運,開起了大酒店……錢袋子一年比一年滿,日子一天比一天富足。這不,企業(yè)家賈木海董事長斥資九千萬,用兩年多時間,疏通了范陽河,并在河床修建了十道攔水壩,建起了一座跨河大橋,圓了兩村人的千年“橋”夢,兩村人都親切地叫它“連心橋”,建當代之偉功,留后世之長福。
我這個在外工作半生的游子,聽到這個喜訊,當年的往事頓涌心頭,迫不及待地對老伴兒說:“明天就回老家,看路,看橋!”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笔旰?,重游故里,那些坎坷的小路再也不見,都變成了平坦的柏油路,通往家家戶戶,連接田間地頭。我魂牽夢縈的那條小路已經(jīng)變成了中間畫白線,來往俱分明的柏油公路。青少時代為生計奔波的荒岸澗溝,也變成了一碧南北的清流。兩岸是郁郁青青的人工植被。最令我震撼的,就是這座飛架東西的大橋,光潔的路面,紫紅的橋欄,橋中間還修建了古色古香的涼亭,一點一滴令我動情,一步一印都是我遙遠而又貼近的夢……
“感時花濺淚”,旁邊的小孫子在我耳邊悄悄說:“爺爺,你哭了?”我輕答:“爺爺沒哭,是高興?!薄案吲d也流淚?”是啊,高興的淚比悲傷的淚要珍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