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淵
明末清初,中國書畫史上出現(xiàn)了一位堪稱傳奇的人物。他叫朱耷(真想問問他的爹媽,給孩子起名的時候走心了嗎),是朱元璋第十七個兒子的九世孫。少年時他敏而好學,能詩善畫會書法。遺憾的是,在他18歲那年,皇帝崇禎在一棵歪脖槐樹上上了吊,明朝亡了。朱耷這位王孫貴族,既然無力回天,只好出家為僧。
當然,即使是做和尚,朱耷也是有個性的和尚。據(jù)考證,他性格怪異,不愛說話,喜歡畫山水花鳥木竹。在他筆下的各種形象,都夸張有味,動物們尤其喜歡“翻白眼”。他還喜歡換奇奇怪怪的字號,比如個山、人屋、道朗等,最有名的就是“八大山人”。沒錯,我曾經(jīng)說過,清朝的“揚州八怪”不止八個人。而“八大山人”,卻貨真價實只有一個。
到了晚年,朱耷的心境變得平和了很多,畫風也開始走民俗風。比如,他畫的這幅以祝壽為題材的《松鶴芝石圖》,畫上不僅有松,還有丹頂鶴、靈芝,正是我國傳統(tǒng)“松鶴延年”的最佳表達方式。
雖然朱耷的這幅《松鶴芝石圖》畫得很棒,雖然從古至今很多畫家都熱衷于把丹頂鶴和松樹畫在一起,但其實,丹頂鶴從來不會住在松林里,靈芝也不會長在松枝或石頭上。住在松林里的另有其他生物。
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國東北的紅松林里,看看那些真正的“原住民”。
紅松林是屬于會爬樹的松鼠以及會飛的星鴉的。作為松子愛好者,每年松果成熟的季節(jié),就是松鼠和星鴉大快朵頤的季節(jié)。除了吃,它們還會藏,埋到土里,放到樹洞里,甚至存在樹杈上,以備不時之需。然而,無論松鼠還是星鴉的記性都不算特別好,因此,總有一些“儲存”被忘記。等到來年,這些被遺忘的紅松種子便有可能發(fā)芽,經(jīng)過大自然優(yōu)勝劣汰的嚴苛考驗,最終成長為小紅松??梢哉f,松鼠和星鴉為紅松林的發(fā)展壯大作出了杰出的貢獻——紅松的球果又大又重,即使成熟之后,果鱗也不開裂,種子也不能飛散,僅僅憑借風力,它們是萬萬不能“跑”得很遠的。
交嘴雀也愛住在紅松林里,它們甚至選擇了冬天作為繁殖季。因為在冬天,它們的天敵很可能因為寒冷、饑餓,或死或跑或睡,它們盡可以放心地吃松子,安心地在松枝茂密的樹上,筑一個結(jié)實溫暖的巢,鋪上柔軟的羽毛、獸毛、干苔蘚等等,然后完成產(chǎn)卵、孵卵、帶娃一條龍的工作。
紫貂也喜歡紅松林。不過,它們不太愛吃松子。作為靈活矯健的殺手,它們有能力把松鼠、星鴉、交嘴雀等等變成腹中美食。
除了動物們,紅松林里也常常會生長各種各樣的植物。每到開花季節(jié),它們總能給人無限的驚喜。而最大的驚喜是某種蘑菇帶來的。雖然都是菌屬,但這種蘑菇不是靈芝,而是和靈芝齊名的松口蘑,也叫松茸。松口蘑總是長在松樹的根部,有著粗壯的菌柄和扁平球一樣的菌蓋,剛剛長出地面時總會散發(fā)出一種特殊的香氣。更難得的是,和很多“香氣即有毒”的野生蘑菇不同,松口蘑完全可以食用,而且營養(yǎng)豐富、味道美妙,江湖人稱“蘑菇界的NO.1”。
啃松果時間——
松科松屬里大約有100多個品種,它們可以統(tǒng)稱為“松樹”,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雖然都是常綠植物,但高低不同:有的高達80米(比如西黃松),有的可能只有3米高(比如偃松)。松屬植物有個共同特點,即針葉細長成束,每束上的針葉數(shù)大多是2、3、4或5。這也是判斷該樹種的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