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培元
王福娘的香房里,嬌嬌地養(yǎng)著一盆蓮花,盆栽的蓮花。那盆蓮花就放在西窗下,開放時,葉兒碧綠,花兒潔白,馥郁的香氣在室內(nèi)散發(fā)。王福娘很是喜歡聞這香氣。
每日,王福娘都會細(xì)心侍弄這盆蓮花。拿小巧的瓷壺給蓮花澆水,又拿細(xì)軟的絲帕擦拭蒲扇一樣的葉片,極輕,極慢,極柔,似是怕驚嚇了這膽小的花兒。有時候,王福娘忽而也會覺得,這蓮花,就是自己。這樣一想,王福娘就又羞羞地笑了。
是個夏日的午后,王福娘小憩過后,又要呵護(hù)那盆蓮花時,忽而看見,那花兒的細(xì)莖上又萌發(fā)了一角尖尖的葉片。王福娘朝著那一角小葉輕輕地吹了口氣兒,便拿了瓷壺,往那片細(xì)葉上緩緩地淋著水絲。
恰恰就在這個時候,詩人孫棨進(jìn)門來了。孫棨是一位風(fēng)流詩人,喜好流連妓家,與王福娘過從甚密,常到這里清飲雅談。
孫棨見王福娘又在侍弄那盆蓮花,笑了笑說:“王福娘好興致?。 ?/p>
王福娘憐愛地?fù)崦幌履且唤切∪~,說:“發(fā)芽了呢?!?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3/07/11/qkimagesbhyabhya202201bhya20220120-1-l.jpg"/>
孫棨便站在那里,看一眼王福娘,再看一眼蓮花,就說:“這花兒,好清爽?!?/p>
王福娘抿了下嘴,又拿絲帕輕輕地拭著那一角葉片。
孫棨又說:“真是花如人,人如花??!”
王福娘又抿了下嘴,說:“人,得梳洗裝扮;花兒,也得洗一洗呢?!?/p>
說過了,收起瓷壺和絲帕,令侍女布下美酒,便與孫棨對坐清飲,談詩論詞。飲至日落時分,二人都有些薄醉了。
王福娘起身打開了窗子。她嫌室內(nèi)有些酒氣,有些污氣。她是怕這些齷齪之氣熏染了蓮花。
王福娘說:“蓮花,不應(yīng)養(yǎng)在這烏煙瘴氣里?!?/p>
孫棨就說:“姐姐就是這莖上之花,潔白,純凈,又如這泥中之蓮,出淤泥而不染?。 ?/p>
王福娘聽了,頓了一下,說:“挖苦我呢?”
孫棨說:“這花,實(shí)實(shí)地喜人?!?/p>
王福娘順勢便說:“既是喜愛這花,妾將這花送與孫郎,如何?”
王福娘說過這話,斜眼瞟著孫棨,似笑非笑的模樣。
孫棨聽出了弦外之音,就不再答話,獨(dú)自笑了笑,端起酒杯,輕呷一口,借機(jī)掩飾過去了。擱了杯盞,孫棨就說:“天色將晚,告辭了?!?/p>
孫棨微微搖著身子漸漸地遠(yuǎn)去了,王福娘忽而覺得很是失落?;胤?,王福娘猶想,自己也是仗了薄酒遮面,才講出那樣話來,他卻連一點(diǎn)兒回應(yīng)也沒有,是自己說得還不夠明白嗎?于是,王福娘趁著半酣的酒意,寫下了一首詩:
日日悲傷未有圖,懶將心事話凡夫。
非同覆水應(yīng)收得,只問仙郎有意無?
王福娘寫罷,猶自說著,改日若再來,先讓他看清這詩,再把話講得更透一些。
王福娘是長安城北平康里前曲有名的歌妓,容貌清麗,氣韻優(yōu)雅,善詩詞,通音律,常與文人雅士詩酒唱和。在接觸過的這些人中,王福娘覺得,詩人孫棨最是談得來,日久天長,便對他生出一絲情意了。
隔了一日,孫棨又來,王福娘沒有侍弄她的那盆蓮花,似是正在想著心事。幾案上,放著一幀詩箋,孫棨隨手拿過,看了,又輕輕地放在那里,也不敢多言多語。
王福娘親手沏了香茶,神情憂郁地與孫棨坐了慢飲。孫棨心內(nèi)明鏡一般,卻不敢說破,就明知故問地說:“姐姐如此憂郁,是何緣故呢?”
王福娘以為孫棨不解自己心事,便悲悲戚戚地說:“唉,妾亦常思忖,風(fēng)塵之路豈能長迷不返?怎能沉湎于一時之快,不思慮久后日子呢?”
孫棨說:“是要……思慮日后啊?!?/p>
王福娘又說:“妾鐘情一人久矣,不能自拔,如何是好呢?”
孫棨說:“這事兒,如何是好呢?”
王福娘忽然就想,這孫棨,是真的愚鈍,還是故意搪塞呢?
王福娘將那一幀詩箋遞到孫棨手上,低了聲音說:“妾新作一詩,請?jiān)娂已耪??!?/p>
孫棨就感覺自己無路可退了,推諉說:“姐姐之心已明了,可我一介書生,如何能了卻姐姐心事?”
王福娘說:“我并非在籍官妓,只是開院接客的青樓女子。孫郎若是有心,只需給鴇母一二百兩銀子,便可成事。”
孫棨低了頭,沉吟無語。
王福娘就有些失望了,停一會兒又說:“我自己來贖身,如何呢?”
孫棨仍是無語。良久,孫棨踱到那盆蓮花跟前,遲疑說道:“這花兒,可在這兒觀賞,若搬回去,怕是養(yǎng)不活了?!?/p>
這樣說著,轉(zhuǎn)身來到幾案前,將那幀詩箋反轉(zhuǎn),在背面又題了一首詩:
韶妙如何有遠(yuǎn)圖,未能相為信非夫。
泥中蓮子雖無染,移入家園未得無?
孫棨將寫好的詩箋擱在幾案上,尷尬地起身,悻悻然去了。王福娘的心,拔涼拔涼的。她拿起詩箋,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慢慢地撕碎了。
過了很長一段日子,孫棨再也沒有來飲酒品茶。王福娘知道,他是在故意躲避自己呢。
又過了很長一段日子,王福娘就有些怨恨地說:“何必這樣躲避呢?”
日子久了,王福娘似乎原諒了孫棨,便說:“也沒逼你,怎就不來見面了呢?”
日子就這樣靜靜地流淌過去了。
忽然有一天,孫棨又來到平康里,卻不見王福娘,便詢問,姐妹們說:“王福娘?被一綢緞商人贖身娶走了?!?/p>
孫棨就在心里恨著那個綢緞商人,似乎,還有些怨恨王福娘。
姐妹們又說:“王福娘走時,只帶了她的那盆蓮花?!?/p>
孫棨就有些悵然若失了。
姐妹們又說:“王福娘走時,留下一方紅紗巾,讓交給詩家。”
孫棨接過那方紅紗巾,展開,上面寫著一首詩:
久賦恩情欲托身,已將心事再三陳。
泥蓮既沒移栽分,今日分離莫恨人。
孫棨呆呆地站立在那里,很久,很久。
孫棨忽而覺得,城北平康里,很難忘;王福娘,很難忘;那盆蓮花,也很難忘。
這些,是孫棨美好的記憶嗎?
以后的日子里,孫棨經(jīng)常逗留在城北平康里,混跡在青樓妓院中,倚紅偎翠,尋歡買笑,后在唐僖宗中和四年寫成了一部實(shí)錄式筆記小說。書里描寫的盡是長安士子的狹邪生活以及青樓女子的愛恨情仇、藝術(shù)追求,還收錄有士人和妓女的部分詩作。
孫棨將這部筆記小說取名為《北里志》。
寫到王福娘時,孫棨幾次掩面痛哭。
[責(zé)任編輯 晨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