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日本公開賽男雙冠軍
我6歲就開始接觸羽毛球了。一開始是因為我爸喜歡羽毛球,8歲那年,我開始正式練球,在廣州體育館接受啟蒙訓練。11歲到15歲,我在廣州偉倫體校訓練;15歲到17歲,我到了廣東省男二線集訓隊;2017年底到國家二隊集訓。
十二、三歲時,我當時拿了好幾年的省賽的單打亞軍,但看著同一批的其他球員都進了省隊,自己會比較心急,家長也會特別頭疼。我那時還是打單打的,可能我真的是適合雙打吧,直到2017年年中才開始打雙打,而且還是打的混雙。
我覺得這條路比較難,也比較枯燥,所以興趣很重要,起碼自己要喜歡,不是單純家長讓我堅持那么簡單。
我的頭頂區(qū)為什么沒有揮速?打得不如正手區(qū)舒服。
(微著)
頭頂不如正手應該是絕大部分打羽毛球的人的共同點吧,就連我們專業(yè)球員也如此。我個人覺得這是因為我們從小都是從正手練起的,基礎牢固,而頭頂這個位置相當于只是其中一個技術,加上對身體能力的要求較高。
頭頂區(qū)的球沒有揮速,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個點的擊球一般很難用到大臂的力,更多的是小臂尤其是手腕的力,這就比較考驗爆發(fā)力了。要提高頭頂區(qū)出球的質量,建議好好練練腰腹核心力量和手腕的爆發(fā)力。
高遠球、殺球應該在哪兒擊球?是在球的上升期還是下降期,還是垂直于地面后再擊?
(安茲sama)
擊球點不是固定的,是球和人、拍子的相對位置。試想,如果面對同一飛行軌跡和速度的來球,2米身高的球員和1米身高的小孩各自的最佳擊球點能一樣嗎?所以,找最佳擊球點先要看自己的高度和揮拍速度,在自己移動到位的前提下,揮拍至最高點時為最佳。
另外,還要根據(jù)來球的弧度。如果來球是平高球、平射球,那最佳擊球點肯定不可能在球上升時,不然就變成封網(wǎng)了。如果是單純的平高球,自己又移動到位的話,不用等球垂直于地面,而是在其下降時,合適自己揮拍的最高點即可。
如何提高快速下壓的力量和速度?
(cccolin)
增加力量一是要通過力量訓練完成,如果肌肉無力卻強行發(fā)力,很容易受傷;二是有力量之后要會發(fā)力,就是在擊球瞬間爆發(fā)力量的動作。至于速度,跟力量不一樣,主要指的是揮拍的速度,這是動作問題,也和發(fā)力有關系,我們以前經(jīng)常用裝滿沙子的瓶子練習發(fā)力。
我發(fā)現(xiàn)自己最常丟分的點是比較被動的反手挑球,不知道是為啥?當然,對手可能也很少打我正手網(wǎng)前。
(liyc-stjude)
您的反手挑球丟分是挑出底線,還是中場球?如果是前者,那就是力太大了,或者挑起來的弧度太大了,只要稍微控制即可;如果是后者,那就可能是移動不到位,造成自己沒有揮拍空間,這就和步法有關系了。
首先,您得找出問題所在,看看究竟是步法導致的還是發(fā)力導致的;其次,如果反手網(wǎng)前常丟分,那么在站位時可以往這一邊多站一小步。
打羽毛球發(fā)力和殺球發(fā)力的區(qū)別?
(u25)
這個問題就跟擊球和殺球的關系一樣,擊球包括殺球,那么打球發(fā)力當然就包括了殺球發(fā)力。只是打不同的球有不同的方向,其中殺球是在高點擊球,出球往下,其發(fā)力自然就是手腕要往下壓。方向的問題,本質上發(fā)力都是一樣的。
最近看了一些殺球的慢動作,發(fā)現(xiàn)大佬的殺球從肘到位后到擊球前這個時間里有一個內旋的動作,但是一般的教學視頻好像沒有講過這個東西,求指點迷津。
(yedihh)
如果殺球不是直線,那么內旋其實就是代替了手腕和拍面的旋轉功能。簡單來說,就是手肘控制方向、手腕與拍面殺直線和手肘保持直線、手腕與拍面控制方向的區(qū)別,不同球員有不同的習慣。但其實就算是直線,如果手肘和手腕、拍面能夠互相協(xié)調,也是可以互補回來的。
如果后場人重殺,對對方的限制比較多,我大都會舉拍過肩封網(wǎng)。如果后場吊球或者質量差的點殺,我大多去抓斜線的抽球和對方放網(wǎng)。這時對方來一個假動作推挑過頭,我一般就拿不到這一拍球下壓封網(wǎng),球一般會過頭到達中場。請問怎么處理?
(愛羽999)
大原則是只要過頭了,就放這一球給搭檔,因為您在網(wǎng)前很勉強才能夠得著,這還得看能力。這樣的球,一般是兩個人商量好,過頭就給后場的人,讓他盡量往前半步來拿這個高點,可以繼續(xù)發(fā)力抽。還有另一種方法,就是您在封網(wǎng)位置上往后一步,不完全在網(wǎng)前,而是在中場,這是有可能拿到這個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