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林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边M入新時代,面對強國興軍的時代要求,面對國家安全環(huán)境的深刻變化,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前不久印發(fā)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工作的意見》,這對于進一步強化全民的國家意識、國防意識和國土意識,筑起托舉民族復興之精神長城、打造守護民族生存之堅強后盾,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孫中山曾言:“所謂固國家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道何在?精神為也。”這種精神力量,就是國民的國防意識。國無防不立,善教得民心。100多年來,處于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心的歐洲小國家瑞士,居然從沒有發(fā)生過戰(zhàn)爭,其原因何在?對此,瑞士一位外交官說:“我們瑞士公民邁出右腳時是一個公民,邁出左腳時就是一名戰(zhàn)士。如果要問為什么,其主要原因就是隨時都在準備打仗?!边@正是重視國防教育的結果。
“承平日久,人不知兵,怎生是好?”中華民族曾經的屈辱史,一次次警醒我們:沒有一個鞏固強大的國防就沒有人民和平安寧的生活,不能等槍炮響了,才想起國防教育。現在,炮聲漸遠,和平已久,一些人昏昏然之麻痹思想漸生的現象不可忽視。憂先于事者,不及于憂;事至而憂者,無及于事。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唯有心懷憂患,方能大力推進,當將其作為熔鑄民族精神之魂、夯實民族生存之基的戰(zhàn)略工程,大抓真抓實抓。
強軍以鑄魂為先,固國以教民為要。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是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的一個重要戰(zhàn)略問題,貫穿于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革命戰(zhàn)爭年代,數以千萬計的青年學子在愛國主義的感召下,積極響應號召踴躍參軍報國,他們前赴后繼、喋血沙場,譜寫了感天動地的壯麗詩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全民國防教育,開創(chuàng)了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國防觀。當前,全民國防教育工作在政策制度、運行機制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與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教育的覆蓋面、時代性、感召力有待加強。開展行之有效的全民國防教育,唯有認清時代使命、把握時代脈搏、契合時代需求,堅持以“正”的價值內核、“新”的形式載體,讓國防教育“飛入尋常百姓家”,方能使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wèi)國防成為全社會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
“我們的軍隊是人民軍隊,我們的國防是全民國防?!比駠澜逃?,主體在“全民”。早在抗戰(zhàn)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明確提出對人民大眾進行國防教育和精神動員;鄧小平同志則反復強調國防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工作,要緊緊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青少年這個重點群體、預備役這支骨干力量,進一步打通軍民血脈、凝聚最大合力,如此方能在關鍵時刻打好真正意義的現代人民戰(zhàn)爭。
“中國魂者何?兵魂是也?!绷簡⒊壬倌昵霸诰韧鰣D存之際的吶喊穿透時空、聲猶在耳。各方共同努力,抓好新時代國防教育這件國之大事,在全社會形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樂不忘憂”的意識,我們就能為全民國防的精神長城添磚加瓦,為中華民族的生存根基鋪路架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