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欄選登了2篇文章。
自動駕駛汽車是人工智能產品的標志性代表之一。隨著高度自動駕駛技術和完全自動駕駛技術的實現,道路交通事故的發(fā)生將不再限制于駕駛人的駕駛操作,而更多考慮的是自動駕駛汽車本身存在的產品缺陷,而責任主體的轉移必然需要修改或完善現行法律以予以規(guī)制,因此,明晰自動駕駛汽車的產品責任,盡快完善立法,刻不容緩。廣西師范大學法學院張鵬飛梳理了自動駕駛汽車的特征及其法律性質,分析了產品責任適用于自動駕駛汽車致?lián)p事故的困境,進而提出了解決自動駕駛汽車產品責任適用的對策建議。
從調研和相關事故調查情況來看,我國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管理還較為粗略,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通過測試提升產品和技術能力”目標的實現。主要原因是未能在系統(tǒng)梳理影響自動駕駛道路測試安全的相關因素、分析相關規(guī)律的基礎上,按照測試目標、測試任務、潛在隱患點及其風險分析評估、利益相關方關注內容等對測試管理進行科學化分析,進而結合測試企業(yè)自身實際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并將相關對策作為制度固化并實施。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周文輝詳細介紹了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在自動駕駛道路測試中廣泛使用的安全檔案方法,包括其主要目標、內容、理論依據等,特別是從測試系統(tǒng)功能、系統(tǒng)安全、安全員管理、事件報告等15個方面入手,分析了影響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的具體要素,并給出了測試安全管理需要關注的重點內容,提出了完善我國自動駕駛道路測試制度、提升測試企業(yè)安全主體責任能力方面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