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川
活魚逆流而上,死魚隨波逐流
1939年夏天,日軍飛機經(jīng)常轟炸昆明,躲警報便成了西南聯(lián)大師生的必備技能。
一天,在刺耳的警報聲中,學(xué)生汪曾祺和大伙拼命地往郊外跑。返城時,他被昆明的街市、風(fēng)土、衣食所吸引,從那以后,只要一有空,汪曾祺便會出去逛街。時間長了,他開始逃課逛街。
不過,汪曾祺從不逃沈從文的課。當(dāng)時,沈從文因小說《邊城》聲名大噪,在學(xué)生中擁有很高的人氣,汪曾祺自然而然成為其“粉絲”。大一那年,汪曾祺在聽了沈從文的一堂課后,“立即被沈先生的語言和授課風(fēng)格所吸引,每堂課必去”。對于這個每節(jié)課必到的學(xué)生,沈從文也早就關(guān)注到了。當(dāng)時,汪曾祺寫出文章后,第一時間拿給沈從文看。沈從文不但每篇文章都詳加批注,而且碰到汪曾祺寫得好的文章,他還會推薦給報社。
由于汪曾祺總是逃課,最終造成的后果是到了1945年,在留級一年后,汪曾祺還是沒有考過所有必修課程,也就無法獲得畢業(yè)證。心灰意冷的他離校后去往上海,可因為沒有文憑,在找工作時四處碰壁。走投無路之際,汪曾祺寫信給老師沈從文,傾訴痛苦,并感嘆不如一死了之。沈從文第一時間給汪曾祺寫了回信,他在信中先是臭罵了一頓汪曾祺,最后寫道:“你怕什么?你手里不是還有一支筆嗎?”這句話震醒了汪曾祺。
自此以后,汪曾祺埋頭寫作,很快寫出了《雞鴨名家》《戴車匠》等小說,在文壇嶄露頭角,同時也拉開了他人生新的篇章。后來,汪曾祺曾不止一次地感慨道:“在我最迷茫無助的時候,是沈先生鼓勵了我,給了我精神支柱,讓我有了堅強生存下去的信念,我要感謝人生導(dǎo)師沈先生,他是真正的君子和朋友。”
(責(zé)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