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信號全覆蓋
5G信號在北京冬奧會中覆蓋了所有場館,連接了場館的所有道路。有了5G,不僅信息傳輸快,還可以應用“自由視角”這項技術成果,讓觀眾能夠360度自由選擇觀賽角度,甚至還可以在賽事進行中加入“子彈時間”,讓畫面停止,或者慢速回放,進一步欣賞比賽的過程。
“自由視角”和“子彈時間”技術不僅滿足觀賽需求、讓冰雪項目更好看,對于裁判員判罰和運動員訓練也有重要作用:一方面,通過這一技術可以隨時生成360度信號畫面,提供給裁判和轉播商,幫助裁判快速、準確地作出判罰;另一方面,它也可以讓教練和運動員多角度回顧訓練和比賽場上的技術和動作細節(jié),科學地提升成績。
百分百綠色供電
作為北京冬奧會重點配套工程,張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范工程可以將張家口隨機的波動的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轉化成穩(wěn)定的電能送入北京,助力北京冬奧場館實現(xiàn)奧運史上首次100%清潔能源供電。張北柔直工程
紅蜻蜓說
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籌辦過程中,有一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科技冬奧。不論是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還是賽事組織、賽會服務、場館運行、觀賽體驗、疫情防控等等,冬奧會及冬殘奧會的方方面面都體現(xiàn)著“科技辦奧”理念。5G、云計算、大數(shù)據(jù)、衛(wèi)星導航、人工智能……讓我們一起感受技術創(chuàng)新支撐下的冬奧魅力吧!是世界上首個輸送大規(guī)模風電、光伏、抽水蓄能等多種能源的四端柔性直流電網工程,也是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工程,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均為國際首創(chuàng),創(chuàng)造了12項世界第一。
可穿戴式智能體溫計
在“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下,賽場的防疫工作是重中之重。在五棵松體育中心,一枚小小的“腋下創(chuàng)可貼”,成為場館內600多名工作人員的防疫利器。這是一款可穿戴式智能體溫計,測試人員只要將手指肚大小的體溫計用創(chuàng)可貼貼在腋下或上臂,并在手機APP綁定設備,受測者的體溫數(shù)據(jù)變化就會在手機頁面清晰展現(xiàn),并可自動測量、自動上報后臺。作為全球最小、測溫最精準的可穿戴式連續(xù)智能測溫設備, “腋下創(chuàng)可貼”的測溫芯片只有米粒大小,但測溫精度可達0.05攝氏度,充電一次能連續(xù)使用1 0天,可以滿足冬奧會等大型賽事的疫情防控需求。
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
國家速滑館的場館冰面面積達到1.2萬平方米,成為目前世界最大的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打造的多功能全冰面,碳排放趨近于零。全冰面模式下每年僅制冷部分就能節(jié)省200多萬度電。同時,包括國家速滑館在內的4個場館均使用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劑,北京冬奧會碳
排放將全部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