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金龍
【實用素材一】
張金拔賠銀教孫
張金拔是福建省南靖縣人,道光年間考中進士,一生為官清正廉明,恪盡職守,被稱為“清廉進士公”。
張金拔在書院掌教時,他的孫子經(jīng)常跟著他一起出門,仗著他的聲望和地位,不免年少氣盛。有一天,他的孫子在街上游逛,走進一家陶瓷店,價錢問了個遍卻一件也不買。店家認為這個少年并非誠心購物,便不再搭理他。張金拔的孫子覺得店老板瞧不起他,一怒之下把店里的陶瓷砸了個稀巴爛,揚長而去。臨出店門時,還很氣焰囂張地說道:“本少爺是南靖張家的,我爺爺在書院當教諭?!?/p>
這件事很快傳到張金拔的耳朵里。他親自到陶瓷店道歉,好言安慰店家,叫他把店里的損失登記一下,待他查明情況再作處理?;氐郊依铮瑥埥鸢螄啦榇耸?,他的孫子不以為然地說:“這店家勢利眼,我一時性起,把店砸了?!睆埥鸢问终鹋莺萦柍鈱O子說:“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田存一點子種孫耕。像你這般蠻橫囂張,將來何以成大器,又怎么做人?”第二天一早,張金拔親自押著小孫子,叫他當眾跪在街上,向店家賠禮道歉,并按清單賠償?shù)昙覔p失,分文不少。
多維品讀
1.做有教養(yǎng)之人。張金拔之孫狂妄自大、無知淺薄,是缺少教養(yǎng)的表現(xiàn)。做有教養(yǎng)之人,請學會從尊重他人開始。
2.常懷敬畏之心。張金拔之孫所言所行,將敬畏拋諸腦后。不知敬畏,往往禍及自身,甚至連累家人。常懷敬畏,就會說話有“分寸”,做事有“尺度”,就會時時明白有所為,有所不為。
3.傳承好家風。面對孫子的惹是生非,張金拔沒有嬌慣縱容,一是嚴厲訓斥,向孫子講明道理,這關乎做人;二是讓孫子知曉做錯事就要付出代價:當眾下跪,賠禮道歉,賠償損失。好的家風教育會成為子孫一生的財富。
【適用話題】學會尊重;珍貴的財富;家風傳承……
【實用素材二】
隋朝初年,岐州民風淳厚質(zhì)樸,刺史梁彥光以清靜無為的方式治理岐州,合境大安,連年考評優(yōu)秀,得到隋文帝的贊揚。幾年后,梁彥光轉任相州刺史,仍然像治理岐州般為官施政,沒想到,相州風俗雜亂,訴訟之事“百端千變”,梁彥光以道理教化,成效甚微,致使民風日下,被罷免了職務。
一年后,朝廷起復梁彥光為趙州刺史,梁彥光上書隋文帝,表示自己以前任職相州,因軟弱無能被稱“戴帽餳”(餳為一種糖,戴帽餳指戴著官帽看似威嚴,實際軟弱無能),如今有恢復官職的機會,想再次治理相州,改變過往治理的方法,著力改變當?shù)氐娘L俗。隋文帝答應了他的請求。梁彥光到任后,一改過去清靜無為的作風,終日走訪民間,對作奸犯科的行為明察秋毫。無賴之徒見劣跡敗露,四處逃竄,惶惶不安,梁彥光的威望大為提高。
為了徹底改變相州的民風,梁彥光決心從抓教育著手,聘請博學大儒,在每個鄉(xiāng)里都建立學堂,以先賢圣哲之學說及事跡教育學生,每月每季進行策試。如發(fā)現(xiàn)勤奮好學與智力超眾者,便請到大堂之上,用美食招待,以示褒獎。對那些喜歡狡辯是非、學業(yè)懶惰無成的,就讓他們坐到庭院中,并且只能坐在草墊上。于是,人們都漸漸地克制自勵,知書達禮,相州民風日厚,長期以來的弊端惡習從根本上得以消除。
多維品讀
1.因地制宜。梁彥光“生搬硬套”,導致為官時“水土不服”,不能根據(jù)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方法,憑經(jīng)驗走老路,在為官上就是一種懶政。
2.知恥而后勇。梁彥光要求再次治理相州,是勇氣與擔當?shù)捏w現(xiàn)。痛定思痛的教訓、對癥下藥的精準,讓他的治理成效顯著,也因此證明了自己。
3.找準突破口。梁彥光從抓教育入手,就是抓住了改變相州民風的突破口,再加以具體的教化引導,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相州的難題便迎刃而解。
【適用話題】擺脫慣性思維;挑戰(zhàn)自我;改變與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