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出生的石浩玙,是中國花樣游泳隊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男子運動員。在剛剛結束的世界游泳錦標賽上,作為花樣游泳混合雙人選手的他和搭檔張依瑤為中國隊摘得了兩枚銅牌:這是我國有史以來第一次登上這個項目的領獎臺。然而很長一段時間里,石浩玙都在進行著一項不太被大眾看好、前途不甚清晰的“賭注”。
直到今天,奧運會還沒有男子可以參加的花樣游泳項目。目前世界范圍內(nèi)能看到男選手的花樣游泳國際大賽,僅有世錦賽中的混合雙人項目。
石浩玙的每一次出賽,都在創(chuàng)造新的記錄,可這些璀璨的成績,沒能出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的視野里?!澳凶印焙汀盎佑斡尽边@兩個關鍵詞的組合,在很多人眼中仍然是陌生甚至有沖擊力的。
從14歲開始練花游,無數(shù)次突破自己的石浩玙,也在突破刻板印象,往更多意想不到的可能性沖去。他的故事,有著一個男孩熱血沸騰的成長動態(tài),也體現(xiàn)著一個小眾領域開拓者的純粹和孤勇。
石浩玙說,布達佩斯是他的“福地”,因為他第一次參加國際大賽,就是在這座城市的露天泳池。那是2017年的世錦賽,那年的他只有16歲,瘦長瘦長的,練了3年花樣游泳,從沒見過這樣的“大場面”。同場競技的男選手不管年齡還是經(jīng)驗,都比他大上一輪甚至幾輪,用他的話說,自己是“很小的一顆”。
石浩玙從4歲開始練游泳,9歲進業(yè)余體校,一直在和水打交道,所以良好的水感是現(xiàn)成的。但從游泳項目轉(zhuǎn)到花游,還需要考察兩個重要的因素:柔韌度和表現(xiàn)力。能不能舒展肢體做出高難度的動作,能不能大膽開放地詮釋音樂的主題,是一套花游節(jié)目是否能打動觀眾的關鍵。
柔韌度,是男選手面臨的最大困難。石浩玙被帶到花游隊的泳池邊時,已經(jīng)14歲了,身板不說硬,要練童子功已經(jīng)晚了。教練安排他去下豎叉、橫叉、下腰,全部都和女生練的一樣,發(fā)現(xiàn)他確實比別的男孩子柔韌性好,而且很有韌勁,特別能吃苦,“再怎么疼也不會哭,頂多哼哼兩聲”。
談及與隊友的相處,作為花游隊女生堆里唯一一個男生,他自有一套從容的“生存方法”:“在訓練和比賽時,我和搭檔是對等的,一起討論一起琢磨。不過在生活中,一起打游戲,一起看動漫,都是很好的朋友。”(據(jù)北青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