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綜述
一、論證結構
議論文的論證結構由“引論、本論、結論”三部分組成。一般來說,引論就是開頭,本論就是主體,結論就是結尾。初中階段議論文常見的論證結構有以下四種:
1.總分式
就是在論證中引入總說和分說關系的論證方法。能使論證內容綱目清晰,層次井然。一般有“總分”“分總”“總分總”等形式。
2.并列式
將中心論點分解成幾個分論點,共同闡述文章的中心論點,這就是并列式。并列式文章的層次、段落之間是平行的,沒有主次之分。
3.對照式
在闡述和論證論點時,選用論據進行對照比較,使論證內容構成正反對比或相關比較的關系。能使論證對比鮮明,使論點更加突出。
4.層進式
層進式就是后面的論證是在前面論證的基礎上進行的,前后之間是逐層推進、逐步深入的關系。層進式結構中各個層次、段落之間的前后順序不能隨意變動,反映出作者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論證思路
議論文的論證思路,其實就是作者證明觀點的過程:如何提出問題(提出論點論題的方式);用什么方法(論證方法)分析道理、證明觀點;最后如何總結問題(即歸納、強調論點,發(fā)出號召等)。
典例呈現(xiàn)
“輕”閱讀的分量并不輕
楊暄
如今的“輕”閱讀,其實分量并不輕。
數字時代,信息如海。不知不覺間,人們開始覺得,讀書變“輕”了。
厚重典籍濃縮于方寸之間,指尖滑動取代了書頁翻動。行囊里不必隨身攜帶圖書,書房中也不至于因為汗牛充棟而變得擁擠逼仄。閱讀的載體變輕薄了。
書桌臺燈讓位給指尖掌上,移動閱讀、零碎閱讀成為日常。拿出閱讀器,無論身處何地,都可以品讀好文、遇見書香。閱讀的場景變輕松了。
電子書、有聲書、立體書,在技術與設計的改變下,冊頁打通視覺、聽覺的區(qū)隔,以更靈活多樣的形態(tài)融入生活,感受讀書之變、體驗讀書之美。閱讀的方式變輕巧了。
不同時代,都會產生每個時代獨有的閱讀體驗與記憶。曾經翰墨書香,如今電子觸屏,從紙上到“指上”,閱讀一直在變“輕”,選擇也更加個性、更加多元,這是社會與科技的進步。變“輕”,是潮流,不可逆,當然也無需逆。
有人說,“輕”閱讀固然有輕量、便捷的優(yōu)勢,也有輕淺、碎片之弊。言下之意,閱讀還是應該“重”一點,在有限的時間里多讀經典,以“重”閱讀、深閱讀來抵抗片段化閱讀、碎片化思考。
其實不然。“輕”閱讀,指的是追求開卷之輕便,體驗之輕靈。形式的“輕”與內容的“重”,二者并無矛盾,不必人為對立。輕便的閱讀渠道,更有助于讀者觸及有分量的優(yōu)質內容。
人們常說,閱讀能滋潤精神世界,涵養(yǎng)品格氣質,掙脫欲望束縛,使人生變得輕盈。這是閱讀的魅力。讀書,不是為了應付外界需求,而如人所言,是“使自己成為一個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實而有意義”。從這個角度而言,如今的“輕”閱讀,其實分量并不輕,能為人生“增重”,能為心靈賦彩,也能為衡量成功的標尺添加更多刻度。或許,這就是閱讀的“輕重”辯證法。
現(xiàn)代社會的高度數字化,給閱讀生態(tài)帶來空前巨大的影響。大量的碎片、低質、冗余、庸俗信息,伴隨數字時代奔流而至,“輕”閱讀因此遭受不少批評。的確,真正的閱讀應該自帶過濾與反省機制,靜心篩選并留下足夠優(yōu)質厚重的思想沉淀,回饋心靈。所以,讀書還是讀屏,關鍵不在于形式,而是內容。
先賢言,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不讀書,或許就不懂得“柳條折盡花飛盡”的別緒離愁,不懂“今人不見古時月”的歲月滄桑,也不懂“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沖淡豁達。一個人的成長底色,由所讀之書來鋪陳。而讀書的多寡,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心靈家園的廣袤或貧瘠。所以,只要能打開更廣闊的人生視野,遇見更詩意的精神世界,并最終“認識你自己”,不管“輕”還是“重”,不管是讀“著于竹帛”之書還是電子觸屏之書,什么方式都好,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
(選自《人民日報》2021年4月28日,有刪改)
借鑒
請結合文章內容,說說本文的論證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論證思路,結合文章的論證結構和論證方法進行分析即可。文章開篇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分析什么是輕閱讀,接著論述“輕”閱讀的分量并不輕的原因,并強調無論讀書還是讀屏,關鍵不在于形式,而是內容;結尾引用古詩名句強調讀書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結論。
專項訓練
奮力拼搏 篤行不怠
馬祖云
①春耕春播的田野,機器轟鳴的車間,緊張忙碌的實驗室……神州大地,一派奮斗景象。
②奮斗,浸潤著夢想與激情、付出與汗水、勇毅與開拓。奮斗,意味著奮發(fā)圖強的精神風貌、奮力拼搏的頑強意志、奮勇前行的慷慨氣勢。奮力拼搏,是新時代最美的姿態(tài)。
③奮斗者不負春光,志在追夢圓夢。自然界的春天,標注著歲月更替;奮斗者的春天,離不開追逐夢想。矢志追夢,才有奮進的力量,才有事業(yè)之成功?;厮輾v史,從艱苦卓絕的革命年代,到熱火朝天的建設時期,再到波瀾壯闊的改革歲月,中國人民始終以奮斗繪就“萬紫千紅總是春”的美景。實踐證明,每一段奮斗的征程,都在為追夢蓄力;每一個奮斗的春天,都是一座里程碑。
④奮斗者追風趕月,貴在篤行不怠?!皶r間不等人!歷史不等人!時間屬于奮進者!歷史屬于奮進者!”對于奮斗者而言,珍惜時間就是珍惜機遇,追趕時間就是追趕勝利。袁庚帶領大家緊追時光,將蛇口這個偏僻貧窮的小漁村,建成一座繁榮發(fā)達的工業(yè)園區(qū),詮釋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黃大年只爭朝夕、至誠報國,讓相關技術裝備項目用5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fā)達國家20多年的路程,詮釋了“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使命感。奮斗者在追趕時光中踔厲奮發(fā)、接續(xù)奮斗,才能寫就奇跡,繼續(xù)在人類的偉大時間歷史中創(chuàng)造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時間。
⑤奮斗者攻堅克難,成在自信自強、堅持不懈。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新長征路上,戰(zhàn)勝艱難險阻的底氣從何而來?這樣的底氣,正來自于堅如磐石的信心。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堅定信念、滿懷信心,才能保持“風雨無阻向前進”的奮進姿態(tài),激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氣神,葆有“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fā)”的頑強意志。這樣的底氣,也來自于氣吞萬里如虎的雄心壯志。志之所趨,無遠弗屆。我國GDP達到114萬億元,穩(wěn)穩(wěn)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yè)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北斗”全球組網、“九章”橫空出世、“嫦娥”飛天攬月、“天和”筑夢天河……一項項不凡成就,激勵我們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⑥大風泱泱,大潮滂滂。今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爭做不負春光的奮斗者,滿懷豪情一起向未來,我們必能奮力創(chuàng)造新的時代輝煌,鑄就新的歷史偉業(yè)。
(選自“人民網”2022年3月29日,有刪改)
訓練
下列關于文章結構關系的圖示,正確的一項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