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兒子11歲,女兒快9歲了。盡管有保潔阿姨和智能家用電器的幫忙,但我和許多職場媽媽一樣,每天仍然像陀螺一樣在廚房、洗衣房和書桌間連軸轉。疫情防控期間,保潔阿姨不能進小區(qū),更是有點兒雪上加霜。
于是我把孩子們叫到一起,表達了一下關于大家一起分擔家務的想法,主要說了兩點理由:一是家庭是大家共有的家庭,每個家庭成員都有義務共同處理家庭的事務,為我們愛的家作出貢獻;二是學會家務勞動是未來獨立生活的基礎,而這些生活技能并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么簡單,需要耐心、細心和統(tǒng)籌規(guī)劃,很多時候還需要動腦子,可以鍛煉多方面的能力。
本來以為孩子們會很抗拒我的提議,沒想到孩子們很快商量出了一個明確的分工計劃:哥哥負責洗衣服、妹妹負責打掃地面、媽媽負責廚房的家務。
“為什么我要負責廚房呢?”我故意問他們?!耙驗閺N房里有熱水、煤氣和電,有一定危險性。要是我們去做飯,您還得在一旁盯著,并不能節(jié)省時間?!遍|女解釋道。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孩子們會嘗試反思自己做家務的流程,并不斷調整和改進。
這個過程中也解決了一個我過去反復強調但一直不奏效的問題:平時的保潔比打掃重要。孩子們發(fā)現(xiàn),如果每天隨手做一點兒家務事,其實每天的事兒并不多;但一旦把活兒積累起來,就會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他們開始注意平時的保潔:看過的書及時歸位到書柜、用過的文具記得放回到筆筒、寫過的紙若不能重復利用則扔進垃圾桶而不是散落在各個桌面上。
(摘自《中國教育報》 丁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