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君,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山東省輕工行業(yè)首席技師,山東省內畫藝術大師,齊魯文化之星,淄博工匠,系著名內畫藝術家文向君先生關門弟子。周清君主攻工筆花鳥畫,筆下線條生動有靈氣,色彩重則酣暢淋漓、麗而不俗;淡則清新出塵、古樸典雅,是魯派內畫優(yōu)秀女性創(chuàng)作者之一。
Zhou Qingjun is a celebrity in the arts & crafts of Shandong, chief technician in the light industry of Shandong, inner painting artist of Shandong, Star of Qilu Culture, and Artisan of Zibo. As the last student of Mr. Wen Xiangjun, a famous inner painting artist, she specializes in meticulous flower-and-bird panting. In addition to vivid and clever lines, her painting is characterized by fullness, verve and brightness with no garishness in terms of heavy colors; freshness, transcendence, primitive simplicity and elegance in terms of light colors. She is one of the outstanding female artists of Shandong inner painting.
博山是琉璃之鄉(xiāng),有近千年琉璃生產史。相較于其他琉璃藝術,博山內畫的歷史雖僅有百余年,但在幾代藝人的傳承弘揚下,從無到有,從小變大,發(fā)展成一個獨立的內畫派別——魯派內畫,為中國內畫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巨大貢獻。
畢榮九是博山內畫的開創(chuàng)者和奠基人,被譽為魯派內畫鼻祖。畢榮九為人純樸敦厚,鄰居少年有欲跟他學畫者,他無不盡心竭力教藝,同輩友人中有愿同他研究內畫技藝者,他皆誠懇與之切磋琢磨,毫不保守。正是由于畢榮九的無私傳授,魯派內畫才能在百年傳承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畢榮九在開創(chuàng)了博山內畫的同時,也對內畫事業(yè)的改良作出貢獻。一是發(fā)明了“涮里”方法,使鼻煙壺內壁更便于創(chuàng)作;二是發(fā)明了“勾尖裹筆毛”的新型工具,更便于著色。
如果說以畢榮九、孫坦普、薛向都等為代表的第一代博山內畫藝人奠定了博山內畫事業(yè)的基礎,那么以薛京萬、張文堂等為代表的第二代博山內畫藝人則為博山內畫事業(yè)的傳承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新局面。
薛京萬為薛向都之子,9歲入私塾,課余即隨其父學習內畫技術,20歲以后成了有名的“快手”,每天畫的內畫壺不計其數。新中國成立后,博山琉璃行業(yè)成立合作社,薛京萬為合作社繪制了部分內畫壺樣品,爭取到了第一批內畫產品的出口訂單。1956年,合作社以薛京萬和張文堂為主成立內畫組,并開始招收學員。
薛京萬對魯派內畫的貢獻主要體現在顏料和繪制工具的改良上。薛京萬烤制出全國第一個烤彩內畫鼻煙壺,使內畫產品沾水不掉色、經久不變色的期望變?yōu)楝F實。其對內畫畫筆進行改良更是中國內畫發(fā)展史上的一大突破。在此之前,內畫壺都是用竹筆畫的,畫完后用內畫毛筆著色。因竹筆吸墨性差,不便于操作,薛京萬受到中國傳統(tǒng)毛筆的啟發(fā),在竹筆筆端縛上毛毫,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多吸附顏料,而且便于藝術家控制。很快,這種毛毫內畫筆便風靡全國?,F在,中國內畫業(yè)所用內畫筆基本仍未脫離薛京萬所創(chuàng)內畫筆范疇。
薛京萬、張文堂招收的內畫學員中,尤以李克昌、文向君、張廣慶、孫即杰、王繼泉、吳建柱、張廣忠、王孝誠、陳東順等人最為突出,他們也因此成為博山內畫第三代傳人的代表。其中李克昌的《洛陽興殿圖》、文向君的《洛神賦》、孫即杰的《百子圖》、張廣慶的《水滸一百單八將》等作品以布局宏大、設色精當、描摹細膩聞名內畫界,也進一步提升了魯派內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他們分別受邀出國展演,足跡幾乎遍布各大洲,讓全世界看到了魯派內畫的精彩與神奇。
文向君先后到瑞士、愛爾蘭、法國、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參加博覽會,舉辦個人展覽。每到一地,表演臺前都觀者如潮,贊不絕口,電臺、電視臺、報紙等媒體爭相報道。在愛爾蘭展演期間,時任總統(tǒng)夫人兩次觀看其內畫表演,仍意猶未盡,最后購買《紅樓夢故事》和《西廂記》內畫作品后方乘興而歸。
1988年,中央電視臺《九州方圓》欄目連續(xù)播放內畫藝術節(jié)目,其中一期以《四大神筆》為名介紹了李克昌、張廣慶、孫即杰、文向君在內畫方面的成就,此后,“四大神筆”連同博山內畫再次享譽全國。
21世紀以來,博山內畫第四代、第五代傳承人逐步成長并開始獨當一面。相較于第三代傳承人,他們的基本功更加專業(yè),視野更加開闊,思路和創(chuàng)作理念也更加超前,不僅賦予魯派內畫更加豐富的技藝和表現形式,同時不斷吸收借鑒其他藝術特點,在傳承中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出一批符合時代審美的新型內畫作品,贏得藝術界高度認可,受到市場熱烈歡迎,實現了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雙贏。博山內畫也在他們的“加持”下,在新的起點、新的征程中,開創(chuàng)出一片新天地。
編輯/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