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徜徉
入乎其內(nèi)
詩詞語言凝練且豐富多彩,筆墨儉省卻意味深長。有如此之效,除了煉字、煉句的功夫,更在于表達技巧的使用。我們欣賞古詩詞的表達技巧,就像是攜一盞燈,去發(fā)現(xiàn)詩園中的奧秘。
一、表達方式
古詩詞主要運用抒情、描寫、敘述、議論四種表達方式。在一首詩詞中,通常先敘后議,先景后情。敘述簡明扼要,議論鞭辟入里,描寫突出形象,抒情發(fā)自心底。其中,描寫和抒情最受詩人青睞。
1.描寫,多個角度立體展現(xiàn)。
為立體展現(xiàn)事物面貌,使其形象豐滿,古詩詞中的描寫往往采取多個角度進行觀察抒寫,有視聽、點面、遠近、俯仰、動靜、虛實、正側的結合。其中,虛實結合和正側結合最耐人尋味。
虛實結合,既有虛寫,又有實寫。“實”,即客觀真實,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為實;“虛”,指空無虛有,想象、設想、回憶的事物為“虛”。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上闋描繪赤壁是“實”寫,下闋回顧歷史是“虛”寫??磯丫吧狼?,憶英雄想自身。虛實結合,使景有了縱深感,使事有了滄桑味,表達的意味更為深廣,抒發(fā)的情感更為豐富。
正側結合,“正”指正面描寫,即直接對事物進行描寫;“側”指側面描寫,即通過寫與之相關的事物來達到寫這一事物的目的。正側結合能全面展示描寫對象,使其特點更加突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寫“琵琶曲”,開始描繪聲音如“大珠小珠落玉盤”等是正面描寫,后來寫聽眾“東船西舫悄無言”是側面描寫,共同突出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藝。
2.抒情,兩種方式各有千秋。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即在詩中直接寫情感。如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中“凄凄慘慘戚戚”,直接表達了極度哀傷的情緒。間接抒情是借助其他事物、使用一定手段來抒發(fā)感情,包括借景抒情、緣事抒情、詠物抒情等方式。
最常見的是借景抒情,即借描寫景物來抒發(fā)感情,有樂景襯樂情、樂景襯哀情、哀景襯哀情、哀景襯樂情等。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一句,以樂景襯樂情,描繪了一幅寧靜祥和、清幽明麗的鄉(xiāng)村圖景,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緣事抒情是通過敘事來抒發(fā)感情,或借古諷今,諷喻當朝時政;或懷古傷今,感傷自己的處境。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一句,敘述與琵琶女相遇,表達了同為天涯淪落人的感慨。
詠物抒情是在歌詠事物中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如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一詩,描寫了二月的新柳在春風吹拂下,柔嫩的細葉蔥翠裊娜,充分表現(xiàn)出早春的勃勃生機和詩人對春天到來的喜悅之情。
二、修辭手法
比喻、比擬讓描寫的事物生動形象,設問、反問意在引起讀者注意,這些修辭在其他文體中也比較常見。在詩詞中,為了追求含蓄蘊藏之美,還常使用借代、雙關等修辭手法。
借代,即借一物來代替另一物,兩物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借代的類型很多,“檣櫓灰飛煙滅”用“檣櫓”代指“戰(zhàn)船”,是以部分代整體;“應是綠肥紅瘦”用“綠”“紅”分別代指“葉”“花”,是以特征代本體;“舉酒欲飲無管弦”用“管弦”代指“音樂”,是以具體代抽象;“鐵衣遠戍征戰(zhàn)苦”用“鐵衣”代指“將士”,是以形象代本體;“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用“金戈鐵馬”代指“精銳部隊”,是以工具代自身;“江州司馬青衫濕”用“司馬”代指“白居易”,是以官職代人;“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用“杜康”代指“美酒”,是以人代物……使用借代,可以引人聯(lián)想,突出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增強語言的形象性。
雙關,分諧音雙關和語義雙關兩大類。古詩詞中,常見的諧音雙關有:晴—情,絲—思,柳—留,蓮—憐……常見的語意雙關有:豆蔻,既指植物,又指少女;風雨,既指天氣,也指處境;渺茫,既指景象,也指內(nèi)心……明白雙關詞語所蘊含的潛臺詞,才能準確理解作者表達的深層意味。
三、表現(xiàn)手法
象征,隱藏于文,意在言外;對比,兩相比較,揭示本質(zhì);襯托,相生相伴,客為主存;渲染,大肆鋪陳,突出特征;烘托,側面描繪,形象立體……這些手法,在其他文體中也比較常見,而比興和用典,多在詩詞中出現(xiàn)。
比興,“比”是比喻,“興”是起興。比是他物和對象存在比喻關系;興是先言他物,以引出所要抒寫的對象。同時具備這兩個特征就是比興。比興常用于段首,在《詩經(jīng)》中出現(xiàn)最多。如《詩經(jīng)·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眼前雎鳩和鳴之景,引出對淑女難以忘懷的思念和熱烈的追求,屬于以鳥喻人。
用典,即使用前人故事或前人語言。使用故事稱用事典,使用語言稱用語典。用典常用來自比、類比或反比,使表達豐富而含蓄。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詩人自比廉頗,有決心、有能力,但沒得到重用,表達了壯志難酬的憤慨;“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這里用典有類比的作用,詩人希望有像劉裕一樣率軍北伐,收復失地的人;“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劉義隆倉促北伐遭到重創(chuàng),用這個典故意在反比,告誡當朝若要出兵北伐不能草率。這三處用的都是事典。曹操的《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語出《詩經(jīng)·鄭風·子衿》,原寫姑娘思念情人,用的是語典,意在類比,指自己渴望得到賢才。
四、結構技巧
古詩詞也注重結構安排,開頭開門見山或曲筆入題,行文伏筆照應或抑揚變化,結尾卒章顯志或以景結情。
卒章顯志,指在詩詞的結尾表明自己的心志情懷。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的結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吐露了蔑視權貴的心聲。
以景結情,指詩詞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zhuǎn)為寫景,結束詩句,使讀者從景物描寫中體味情感。如許渾《謝亭送別》的結尾:“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不見友人,只見風雨。癡望前方,可見難分難舍之情;景象凄迷,可想欲哭無淚之心。
表達技巧隨物賦形,各具其味。我們欣賞古詩詞,知曉技巧名稱,察看技巧體現(xiàn),分析技巧作用,會發(fā)現(xiàn)詩詞有很多精妙之處。
你看,古詩詞里的“赤鼻磯”驚心動魄,“琵琶曲”感人肺腑,“天姥山”神奇迷離……
出乎其外
一、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詠螃蟹呈浙西從事
◎皮日休
未游滄海早知名,
有骨還從肉上生。
莫道無心畏雷電,
海龍王處也橫行。
你怎樣理詩中的“有骨”,這首詩塑造了怎樣的螃蟹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夏日三首(其三)
◎張 耒
棗徑瓜畦經(jīng)雨涼,白衫烏帽野人裝。
幽花避日房房斂,翠樹含風葉葉香。
養(yǎng)拙久拚藏姓氏,致身安事巧文章。
漢庭卿相皆豪俊,不遇何妨白發(fā)郎。
〔注〕白居易有詩云:“漢庭卿相皆知己,不薦揚雄欲薦誰?”表達了自己才華卓絕卻無人引薦的苦悶。
在這首詩中,詩人是怎樣表達情感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下面的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青玉案·碧山錦樹明秋霽
◎曹 組
碧山錦樹明秋霽。路轉(zhuǎn)陡,疑無地。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涼只恐鄉(xiāng)心起。鳳樓遠、回頭謾凝睇。何處今宵孤館里,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
“何處今宵孤館里,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幾句歷來受人稱道,請從表達技巧的角度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下面的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蝶戀花·出塞
◎納蘭性德
今古河山無定據(jù)。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前幽怨應無數(shù)。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簡析這首詞結尾兩句的表現(xiàn)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