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防衛(wèi)省發(fā)布其監(jiān)測到的周邊國家導彈發(fā)射動態(tài)。日本這一探測能力的背后,就是部署在日本沖繩與座岳分屯基地的預警雷達。
20世紀90年代中期,日本開始研究部署導彈防御系統(tǒng)。1998年8月,朝鮮發(fā)射“大浦洞一號”火箭后,日本媒體大肆炒作“朝鮮導彈威脅論”。在這一背景下,日本在尋求部署美制“愛國者”PAC-2/3防空系統(tǒng)的同時,啟動國產(chǎn)預警雷達研制工作。1995年,日本推出J/FPS-3預警雷達。2009年,J/FPS-3系列預警雷達并入日本自動預警與控制系統(tǒng)。
2007年,日本航空自衛(wèi)隊啟動“未來警戒管制雷達”項目,以替換J/FPS-3系列預警雷達。2012年,日本自衛(wèi)隊選擇日本電氣公司NEC研制的J/FPS-7預警雷達。這種雷達配備3個小型有源相控陣天線陣面,可分散布設,捕捉隱身飛機反射的微弱雷達信號,專門針對隱身戰(zhàn)斗機和超音速巡航導彈設計,具有更遠的探測距離、更強的搜索與跟蹤能力,同時成本更低。未來,該型預警雷達主要部署在日本西南地區(qū)。借助這些雷達,日本建成彈道導彈早期預警系統(tǒng),對周邊進行情報搜索,對此我國需高度警惕。
(據(jù)國防部網(wǎng) 8.23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