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持續(xù)高溫,給群眾生產(chǎn)生活帶來不小困難,可面對這樣的極端氣候災害,卻有人莫名抖起了機靈、玩起了梗:“火盆還是紅油鍋底”“四川重慶與退燒無緣”“天府變地府”……種種戲謔調侃之聲,聽著讓人很不舒服。
災害不能成為博眼球的題材——此時此刻,各方都在盡最大努力抗旱保電:基層干部、消防官兵及志愿者奔赴一線救災,中國氣象局調派人工增雨飛機來到重慶……在齊心抗旱的努力付出面前,那些自以為幽默的調侃,反映出輕佻愚昧的心態(tài),更折射出某種事不關己的冷漠,對于當?shù)孛癖娂八芯葹娜藛T都是極大的不尊重。
無形中帶偏公眾認知——嚴肅議題娛樂化,會影響事件在輿論場上的呈現(xiàn)與走向,一定程度弱化災難的嚴重程度,更容易在無形中帶偏公眾認知,潛移默化間讓一些人在公共議題中喪失共情和思辨的能力。
人人都應遵守發(fā)言邊界——網(wǎng)絡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這也意味著人人都應遵守發(fā)言邊界,明白一事當前,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面對自然災害,每個人固然皆可表達不同關切點,但都應契合事件本質,這是網(wǎng)絡時代應有的理性思維和表達素養(yǎng)。(據(jù)北京日報客戶端 8.25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