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艷
從某種程度上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是科學、合理、充分地開發(fā)、選擇、整合、利用教學資源。從胡老師、崔老師師徒二人的“同課異構(gòu)”課堂上,我感受到,只要我們切實做好“選”“組”“導”三個字,便可以做好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一、緊扣目標“選”資源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上冊第6單元的一篇課文,本組課文以展示祖國美好河山的豐富物產(chǎn)來抒發(fā)家國情懷。兩位老師選擇了第一課時的教學,以“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學習字詞,理清順序”為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為了幫助學生從宏觀上了解小興安嶺,她們都搜索、展示了介紹小興安嶺的文字;為了讓學生充分感知文本,她們都在課堂讓學生充分自學;為了幫助學生讀好課文,她們都選擇并抓住長句子的朗讀指導突破難點;為了幫助學生理出文章的敘述順序,她們都抓住文章的總起句和總結(jié)句展開教學。
二、緊跟理念“組”資源
如何將目標落實到位,需要方法的支撐。選擇和運用怎樣的方法,取決于教師的理念。從她們的課堂來看,她們都支持實踐型、運用型的語文教學理念,所選擇的教學手段都致力于學生語言能力的習得。比如讓學生充分自學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崔老師在學生讀完后讓學生談?wù)剬φn文的印象,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好的閱讀教學就是寫作教學。這需要老師在教學中有機滲透閱讀方法。比如讓學生抓住關(guān)鍵詞來理解句子,句子因詞語而精彩,詞語因句子而充滿生命力,詞句實現(xiàn)有機融合,學生的思維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當學生在讀書中學會抓關(guān)鍵詞、關(guān)鍵句時,思維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和表達能力就會得到相應(yīng)提高。
對詞語的理解可以致力于運用。比如崔老師對“小興安嶺”的“興”的解讀別具一格,她說:“興,是對小興安嶺的美好祝愿,我們可以組什么詞?——興旺、興盛。”這種理解方式將詞語激活了,因為詞語只有在情境之中才會得到深刻的理解,這也是能夠運用的詞語遠遠比儲備的詞語少的原因,教師就應(yīng)該是“造境”高手。
她們對生字詞進行了重組,比如對前后鼻音、平翹舌音、多音字都進行了強調(diào),崔老師還將讀輕聲的最先展示出來,輕聲的確是個難點,學生總有讀不準、讀不好的情況,這么“提煉”,可見老師的用心。
三、緊抓生成“導”資源
課堂的精彩不在于老師的預設(shè)有多精彩,出彩的課堂是生成的。課堂上老師的順勢而為、相機而“導”至關(guān)重要。作為第一課時,這種出彩的“導”機會不多,但也未必沒有。比如在崔老師的課堂上,有兩處如果能因勢利導一下,可能就會更出彩了。一處是讀了全文后,她問學生對課文有什么印象。有學生說“物資豐富”“誘人”,這里的回答中,“物資豐富”這個詞語應(yīng)該是“物產(chǎn)豐富”,老師應(yīng)該相機糾正學生語言中的失誤。第二個值得研究的是,既然學生已經(jīng)說出了“物產(chǎn)豐富”的感受,那么小興安嶺到底怎樣“物產(chǎn)豐富”?此處應(yīng)該有學生對相關(guān)課文內(nèi)容的朗讀,這也是一個檢查讀書的機會,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此時完全可以拋開教學預設(shè),先讀書、再讀詞也未嘗不可。另外,“誘人”一詞也是如此,既然已經(jīng)說出景色誘人,那么可以趁機深化學生認識,讓學生閱讀原文相關(guān)內(nèi)容。對于年輕老師而言,這么要求有點求全責備,但對于一個想成為優(yōu)秀教師的老師而言,這種修煉是必需的。就像小說家寫小說,起初未嘗不是完成跟著自己的提綱走,而隨著技藝的提升、技巧的熟練,寫著寫著,就跟著小說中的人物走了。
上面所言是意外之“導”,還有一種是意“中”之“導”。比如兩位老師都指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并要求學生認真聽,崔老師要求學生做小評委。胡老師在學生讀完設(shè)置了學生點評環(huán)節(jié),而崔老師并沒有設(shè)置點評環(huán)節(jié),本來要交到學生手中的話筒,卻沒有交,這種意“中”之“導”,是不應(yīng)該缺席的。相反,類似的意“中”之“導”,在胡老師的課堂上卻多次出現(xiàn),比如字音教學中,哪些字的讀音要注意;書寫指導中,哪些字寫的時候要注意,注意什么,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說得頭頭是道。胡老師的功夫下在了平時,所以公開課上自然是行云流水。兩年來,小崔老師進步神速,但依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