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樂樂
在學術界,綠色化學又稱環(huán)境無害化學、環(huán)境友好化學、清潔化學,即減少或消除危險物質的使用和產生的化學品及過程的化學設計。
“綠色化學”(Green Chemistry)最初發(fā)端于美國。1984年,美國環(huán)保局提出廢物最小化,基本思想是通過減少產生廢物和回收利用廢物以達到廢物最少,初步體現綠色化學的思想。1989年,美國環(huán)保局提出污染預防的概念,初步形成綠色化學的思想。1991年,綠色化學成為美國環(huán)保局的中心口號,正式確立綠色化學的重要地位。
綠色化學涉及有機合成、催化、生物化學、分析化學等學科,內容十分廣泛。它旨在大力倡導用化學的技術和方法減少或停止那些對人類健康、社區(qū)安全、生態(tài)環(huán)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劑、溶劑和試劑、產物、副產物等的使用與產生。
綠色化學的理想是使污染消除在產生的源頭,使整個合成過程和生產過程對環(huán)境友好,不使用有毒有害物質,不產生廢物(因此無需處理廢物)。由于在始端就采用預防污染的科學手段,而且過程和終端均為零排放或零污染,所以綠色化學被視為消除污染的根本對策。
在我國,四川大學是綠色化學的引領者。從2003年獲批綠色化學博士點和建設綠色化學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到2013年獲得教育部專家組評估優(yōu),再到2014年建成綠色化學國家資源共享課程。以四川大學化學學院教授胡常偉為首的教學與研究團隊,全力主攻綠色有機合成、生物催化與模擬酶催化、生物質催化轉化、綠色過程化學與技術四大研究方向,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86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數十項國家級課題,產出一大批優(yōu)異的科研成果,獲得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認可,并且出版了《綠色化學原理和應用》等多部教材。
該書首先介紹了木質纖維素類生物質的組成、結構特點及其化學轉化利用面臨的科學和技術上的挑戰(zhàn)。接著,以化學反應特點為線索,提出了木質纖維素類生物質轉化利用可能涉及的各種轉化反應、工藝及其特點。
在此基礎上,以從簡到繁的原則,進一步詳細介紹了以生物質基小分子油類(油脂)、小分子糖類、生物質纖維素組分、生物質半纖維素組分、生物質木質素組分、生物質整體為原料,制備能源和化學品的轉化進展。在生物質整體轉化方面,該書主要介紹了整體氣化和整體液化的進展,并對生物質轉化利用提出了若干可能的發(fā)展方向。
作為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該書不僅詳細介紹了綠色化學的社會價值與功用,而且圖文并茂地具體介紹了各個化學操作的步驟、技術。
如何有效破解能源危機,緩解全球氣候變化?綠色化學大有可為。在《生物質轉化利用》這本書中,第三章介紹了油類生物質的轉化——如何用綠色化學生產生物柴油和生物航空燃料。第八章介紹了生物質氣化——如何用綠色化學生產生物質的燃料氣、合成氣、燃油。最后一章即第九章則介紹了生物質的熱解轉化——如何用綠色化學對生物質熱解油(生物油)進行提質。
誠如胡常偉在《緒論》中開篇所言,“石油、天然氣和煤等化石資源正在面臨枯竭,同時使用化石資源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等全球性問題日益突出,迫使我們尋找可再生的資源來替換化石資源,以延續(xù)我們目前的社會生活和爭取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生物質資源是除化石資源外當前所能獲得的唯一的含有C、H元素的資源,是替代化石資源的最佳選擇”。
無疑,本書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經濟社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