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立建
我們的這張臉在科技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帶給我們很多便捷,比如手機解鎖、手機支付、軟件登錄、門禁出入、上學上班考勤等?,F(xiàn)在,人臉又有了新應用——操控虛擬現(xiàn)實情境。
來自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團隊研究出一種新技術,玩家可以用常見的面部表情,如微笑和皺眉,來與虛擬現(xiàn)實互動。
這一新技術可以讓肢體不便的人也能體驗虛擬現(xiàn)實。當然,也有其他虛擬現(xiàn)實技術讓玩家不必用手,比如腳步控制或視線追蹤。但是,腿腳不便的人不能用腳步玩虛擬現(xiàn)實,裝備視線追蹤儀的虛擬現(xiàn)實頭盔要求人長時間盯著某一點,很多人受不了。改變表情卻是非常容易的事,不僅讓殘障人士能體驗虛擬現(xiàn)實,還讓健康人玩得更順暢,體驗更逼真。
用表情來操作
這一新技術中,頭盔裝備有傳感器,記錄腦內活動,識別出與表情對應的面部運動,積累一定量的人臉數(shù)據(jù)后,就可以根據(jù)玩家的表情,給玩家呈現(xiàn)他想要的效果。
科學家團隊設定了快樂、中性、恐懼3 種虛擬環(huán)境,分別對應不同的情緒,供玩家探索。這些虛擬環(huán)境不是為給玩家找刺激的,而是為研究者做研究用的——設計各種情境,激發(fā)某種情緒,會不會影響玩家利用表情控制VR 的能力?
研究者對18 位年輕成年玩家進行了測試,其中一半玩家用表情,另一半玩家用手柄,后者是控制組,用于對比。
表情玩家用3 種表情與虛擬環(huán)境互動,笑是前進,皺眉是停止,咬牙是完成某種任務。在快樂虛擬情境中,玩家咬牙會舞動網(wǎng)子撲蝴蝶;在中性虛擬情境中,玩家咬牙會在車間撿東西;在恐懼虛擬情境中,玩家咬牙會射殺僵尸。
經過培訓之后,玩家對每種虛擬環(huán)境各玩了4 分鐘。每玩一種虛擬環(huán)境,玩家要回答幾個問題:操控是易是難、沉浸感如何、逼真度如何等關于體驗的問題。
表情玩家與手柄玩家誰的體驗更好呢?
研究發(fā)現(xiàn),表情玩家沉浸感更強,但操控難度更大。頭盔上裝載的傳感器記錄的大腦活動顯示,表情玩家比手柄玩家用腦更多。但這可能僅僅是因為表情作為一種新操控手段,玩家還需要學習和熟悉。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表情操控會變得越來越容易。重要的結論是,觸發(fā)不同情緒的虛擬設定,不影響玩家應用表情來操控VR的能力。
還需進一步完善
這項研究是無手互動VR 領域的一大進展,令人感到新穎和振奮。在有些虛擬場景中,表情互動可能比手柄互動更自然,給玩家更佳的體驗。但是,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以提高表情操控的易用性。
研究人員正在探索如何降低表情操控難度,比如把傳感器嵌入頭盔泡沫墊里,這樣能裝備更多傳感器,或者不在頭盔里裝傳感器,而是采用其他人臉識別技術,比如用攝像機抓取面部動作。未來,玩家可以用自己獨特的表情操控VR 系統(tǒng)。
本項目研究人員表示,計劃進行更多測試和改進,比如給殘障人士試用。
這項技術為殘障人士,比如截肢人士、癱瘓人士、患有運動神經疾病人士,暢玩VR 帶來了希望。
科技不僅帶來便利,也帶來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