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軍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鄙钪?,相信同學們也遇到過這樣的困惑。明明勤澆水、勤松土了,但是花盆里的花就是不領情,不僅不開花,最后還變成了枯枝敗葉。反倒是花盆里的酢漿草生長旺盛,成了花盆的主人。
為什么專門種的花總是長不好,可是草卻能旺盛生長呢?
物以稀為貴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定義一下什么是花卉。
中國人愛花、養(yǎng)花的歷史很久了,《詩經(jīng)》中就有很多關于花卉的描寫,比如“參差荇菜,左右流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等等。到了漢代,還專門興建了皇家苑囿——上林苑。入住花園的花朵,大小、形狀、氣味都不一樣,但是它們有個共同的特征,就是在自然界相對比較稀少。
經(jīng)過篩選的花卉種類,本身在自然界就是小眾物種,那些大量存在的很難被人評估為美。即便這些花再漂亮,也很難被當成花卉來種植。比如說在春天里常見的二月蘭和白屈菜,雖然也能綻放出美麗的花朵,但是很少被當作花卉來栽培。除了花期有限,更關鍵的就是這些植物太多了。
而作為小眾物種的花卉,本身的競爭力就很弱,自然沒那么容易養(yǎng)活。
花瓣是資源消耗者
人類篩選的花卉本身存在極大的生存缺陷。比如說,我們都喜歡花朵大、花瓣多的變異品種。那么,這些多出來的花瓣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呢?
通常有兩個來源:一是花瓣數(shù)量加倍,二是雄蕊變成了花瓣。第一種途徑比較好理解,這有點像人類出現(xiàn)了六指現(xiàn)象。后一種現(xiàn)象的原因稍復雜一些,那是控制花器官發(fā)育的基因出了問題。
植物花朵的雄蕊和花瓣都來自一個叫“花原基”的結(jié)構(gòu),只是在生長過程中,不同細胞組織被分配做了不同的工作。那些專門生產(chǎn)花粉的細胞就構(gòu)成了雄蕊,而那些專門吸引傳粉動物的組織則變成花瓣。通常來說,花朵的不同部位都會按照藍圖來執(zhí)行自己的使命。當調(diào)控基因出問題的時候,雄蕊就會變成花瓣的模樣。多長出來的花瓣再加上變成花瓣模樣的花蕊,這樣的花朵就顯得雍容華貴起來。
雖然人類喜歡,但是這些多出來的花瓣要消耗大量的營養(yǎng)和能量,在植物光合作用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勢必影響植物的生長以及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相較于野生種,栽培種的生長能力通常會下降,自然就不好養(yǎng)了。
雖然栽培花卉的生長力變?nèi)趿耍谦@得了人類的青睞,可以說“塞翁失馬,焉知非?!?。
人舒服,花朵未必舒服
毫無疑問,人類是當今世界上活動范圍最廣、適應性最強的物種之一,從南北極到赤道,從海濱到高原,從濕地到沙漠,都有人類的活動區(qū)域。所以,人類也希望把花卉帶去。但是,每種花卉都有自己最適合的生存環(huán)境,不是在任何地方都適合種植。比如,在北方種蘭花和山茶就很難,在南方種月季也很難。
還有一些壞習慣也會影響花卉生長。比如說,在花盆中亂倒茶水等行為會改變土壤的酸堿度,導致花卉死亡。通常來說,茶水的pH 值在5~7之間,長期往花盆里倒茶水,勢必會將土壤變成偏酸性的??墒?,并不是所有的花卉都喜歡酸性環(huán)境,像山茶、杜鵑、米蘭這樣的喜歡酸性土壤的花卉尚能接受,而那些喜歡堿性土壤的黃刺玫、木槿、金銀木就完全受不了了。
還有一些好心辦壞事的情況會發(fā)生。有些同學覺得剛買回來的花卉的花盆小,要給它們換個大盆。結(jié)果一換盆,花就死了。為什么呢?關鍵原因就出在土壤上。有的花卉喜歡酸性土壤,有的喜歡堿性土壤。要是給喜歡酸性土壤的花卉換成堿性土壤,那不但不能讓它們長得更好,反而會結(jié)束它們的生命。
一些皮實的花卉
也有一些堅強的花卉,比如因為莖像竹節(jié)而被稱為竹節(jié)海棠。竹節(jié)海棠是生命力最強的花卉之一,只要光照充足,不缺水,很難養(yǎng)不好,簡直就是“植物殺手”的福音。
再比如長壽花,它真的很長壽。長壽花有很多品種,特別是那些重瓣品種,真的很強大,耐光照、耐高溫、耐低溫、耐干旱,只要不是把它們連花盆扔在水里或者冰天雪地里,也是很難“一命嗚呼”的。
還有一些特例,比如馬藺就是很好養(yǎng)的花卉,生命力也超強,逐漸成了城市綠化帶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