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燁坤
我來自孔孟之鄉(xiāng),清照故里,就讀于濟南市章丘區(qū)第四中學高三年級,筆名草木無心。
愛好閱讀、古箏、文學和一切美好的事物,希望用文字傳遞溫暖,用故事治愈人心。
性格隨和,積極進取,愿意去做生活的強者,最喜歡的作家是八月長安。
最喜歡的句子:喚起一天明月,照我滿懷冰雪,浩蕩百川流。
座右銘: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
13歲的時候,我愛上了一件在我少年時期具有重要意義的事情——閱讀。
等到日子慢下來足以有時間去撿拾那些被埋沒的光陰時,我覺得真正為我打開文學大門的人應該是學姐,我稱她為蕊姐,而她喜歡叫我葉子。在蕊姐初升高時,她送了我?guī)妆緯⒔o我推薦了一份書單,還告訴我,我應該趁著學業(yè)還未太過繁重,多多讀書,方不負年華。
通過閱讀,我遇見了不一樣的自己。閱讀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我能從中看到每一個為了生活而努力的平凡人。于是,我也慢慢養(yǎng)成了寫日記的習慣,學會用文字來記錄生活。無形之中,文學與寫作變成了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我想,文學對于我來說,不只是治愈心靈的良方。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她更像是我的朋友,給了我精神上的力量,讓我意識到世界的偉岸與寬廣,使我不再拘泥于眼前的種種。即使在陰霾密布的日子里,也讓我相信會有溫暖陽光傾瀉心田。她時刻在提醒我,不能迷失自己,不能忘記自己的初心,也讓我有了去追求詩與遠方的勇氣。
寫作的目的在于分享自己,用文字給別人帶來快樂的體驗。希望看到我的文字的你,會感到溫暖和舒暢,會有一種久違的感動。
希望你會愛上生活,愛上世界,愛上你周圍的所有。
佳作賞析
麥子的季節(jié),父親的夢想
文/草木無心
麥子熟了。
小滿已過,芒種未至,麥秋剛來。北方初夏的傍晚絢麗而多彩,天空呈漸變色,由火焰紅慢慢過渡到葡萄紫。
父親、弟弟和我,站在金燦燦的麥田里。風,是溫熱的。金黃色的麥浪,翻滾著。風中還夾雜著濃郁的麥香。此刻,我感覺自己離自然是那么近。馬路上到處都是攤開晾曬的麥子。曬麥的老人坐在樹蔭下,手里搖著蒲扇,看著這滿地的金黃,笑吟吟的。
父親是在田里長大的。他喜歡田,喜歡麥子,喜歡麥忙假。聽父親講,在他小時候,他們這群孩子最盼望麥收的季節(jié),因為學校每每在這個時候都要放上10天的“麥假”。
在一個農業(yè)還沒有完全機械化的年代,他們是要去田里幫著祖父母那一輩人用鐮刀割麥子的。雖然天很熱,人很累,這卻為他們簡單的童年生活平添了不少樂趣。父親還說,在麥收的時候,倘若誰家添了女孩,就會起“麥子”來作小名。于是,村子里就有了許多叫“麥子”的姑娘。
我們站在一覽無余的麥田里,望見了遠處古城的一角。最近這幾年,舊城區(qū)正在進行改造建設,古城項目還在施工。弟弟抬頭看著古城一隅,滿臉欣喜地說,等古城建好了,他要讓父親第一時間帶他去玩。父親的嘴角流露出一絲笑意,跟我們說,等古城建設完畢,他就在里面開個古玩店,讓弟弟每天都可以在那里玩耍。
我想,這應該是父親后半生的夢想吧。
父親年過半百,是個老實人,沒什么特別的愛好,就是喜歡收藏古物。父親對古物的熱愛,不亞于盆栽之于祖母,樂高之于弟弟。
父親這點小小的夢想,在他的前半生是隱秘的、藏于心間的惦念。如果人生可以用一種味道來形容的話,我認為父親前半生的味道一定是“咸”的——他嘗遍了汗水和淚水的味道。平日里,父親時常一個人在深夜小酌。以前,我總覺得他是故作深沉。現(xiàn)在想來還是我們這些涉世未深的子女還沒有明白生活的艱辛和復雜,沒有體會到為人父母的不容易吧。
晚風輕拂,麥浪起伏,我隱約看到了藏在父親黑發(fā)中的那幾根銀白色的發(fā)絲。一瞬間,我感覺他老了很多。我和弟弟就這樣靜靜地聽他訴說麥子的季節(jié),聽他講述他的“夢想”。
年少的時候,父親總是盡可能地去滿足我的各種需求,幫助我去實現(xiàn)夢想。此刻,我暗下決心:
你養(yǎng)我一小,我養(yǎng)你一老。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你如我所愿,我?guī)湍銏A夢。
教師點評:
這篇文章巧用雙線結構,以“麥子”為明線,以“夢想”為暗線,融情于景,讓讀者切身感受到了父親對“我”和弟弟的付出以及“我”的成長,結尾以排比手法道出父愛真諦,激發(fā)讀者的感恩之心。行文感情真摯,敘事張弛有度,對父親追夢細節(jié)的描寫生動傳神,極具畫面感,作者的自我反思也寫得很真切,加之句式整散結合,更顯搖曳多姿。
——山西省陽泉市實驗中學? 王燕琴老師
佳作賞析
與林清玄相處的一個下午
文/草木無心
午后的陽光慵懶明媚,遠處的群山,隱逸在淺藍色的半邊天空里。不知不覺中,日子在悄悄逝去。
伴著《D大調卡農》美妙動聽的旋律,我翻開了林清玄老師的《人生最美是清歡》,走進林老師的世界。
我以朋友的身份,來到了林老師的“空之居”。他在《我理想的居所》中是這樣描繪“空之居”的:地上鋪著檜木地板,四壁白墻,里面什么家具也沒有。吃飯、睡覺、寫作、與朋友相見,都在木地板上。
現(xiàn)在,我們就在“空之居”里席地而坐,談笑風生。
我和林老師都喜歡著同一位詞人——蘇東坡。我們喜歡蘇東坡“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樂觀豁達;喜歡他“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的隨遇而安;喜歡他“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人生哲思。當我們聊起蘇軾人生的三起三落時,林老師示意我走出房外,走向屋外的小溪。他說:“生命歷程中的快樂或痛苦,歡欣或悲嘆都只是寫在水上的字,一定會在時光里流走?!甭犃肆掷蠋煹囊幌?,我豁然開朗。
順著小溪,我們走進了一片樹林,看到一只幼鳥正在樹下徘徊著。初春的天氣有些料峭,幼鳥正瑟瑟發(fā)抖。我正想走過去捧起它,林老師制止了我。忽然,這只幼鳥展翅欲飛,雖然動作有些笨拙,但它連續(xù)地嘗試了很多次,摔落,起飛,摔落,起飛……林老師說,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一只幼鳥都有想要飛上藍天的夢想。生而為人,我們雖然在塵網(wǎng)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隨后,我提議去爬山。林老師欣然同意了。我們一路上看到了很多種野菜,突然間,想起了蘇東坡的一句詩:人間有味是清歡。我們也準備在這樣一個大好春光里去體味“人間清歡”了。
品味著天然菜香,一種清淡的歡愉充斥著我的內心,我感到無比欣喜。爬上山頂,我們抬眼望著天邊的彩霞,落日的余暉染紅了我們的臉頰,也染紅了我們的心情。月亮慢慢升起,我聽到林老師哼唱起《彩云追月》的旋律……
皓月當空,繁星閃爍,到了我和林老師分別的時刻了。看著林老師遠去的背影,我有些戀戀不舍,默念道:“謝謝您,林老師,再見?!?/p>
與林老師相處的這一個下午,我倍感歡欣。我多么想再用我生命中無數(shù)個已經(jīng)虛度了的下午去換得這樣一個愜意而充實的下午??!
教師點評:
作者積累豐富,信手拈來,將讀書的感悟移步換景于“我”和林老師一下午的相處。文筆優(yōu)美流暢,在不同的場景中將林老師對萬物的獨特認知娓娓道來,文美情更美,讓人覺得真的和林老師面對面汲取著精神養(yǎng)分,文章的神就在這詩情畫意中呼之欲出。讀罷,生命的豁達與堅韌、奔騰與恬淡,交相輝映,飽含哲理。此外,緊扣中心,妙引詩文,富有文化底蘊,易共鳴共情。
——山西省陽泉市實驗中學? 王燕琴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