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賢苗 馬雨欣
摘? ? ? 要 “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教學出現(xiàn)了新的困境:教師工作時間延長和工作任務加重、社會期待加深和教育自主權受到?jīng)_擊、學生作業(yè)布置難和考試分數(shù)公布難等。而學校教育任務加重,教育評價迎來改革;家長教育思路固化,教師權利缺乏保障;教育焦慮轉移,教師壓力激增是造成困境的深層原因。為持續(xù)推進《意見》實施、幫助教師走出困境,應重視改革學校評價機制,提升教師評價素養(yǎng);更新家長教育觀念,重構家校合作生態(tài);保障教師教育權益,創(chuàng)建良好教育環(huán)境。
關 鍵 詞 “雙減”政策? 教師教學工作? 教育焦慮
聶賢苗,馬雨欣.“雙減”背景下教師教學的新困境及其應對[J].教學與管理,2022(25):32-35.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持續(xù)規(guī)范校外培訓(包括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以下簡稱‘雙減)”[1]?!半p減”很好地從源頭上抑制了課外補習機構和課后作業(yè)給學生帶來的學業(yè)負擔,但政策條款最終是落腳在教師教學上,教師教學面臨著新的困境:如何能讓作業(yè)少量又高質、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診斷、任務增多的同時提高授課質量,回答好這一系列問題,才能確?!半p減”政策落實到位。本研究旨在分析“雙減”背景下教師教學的新困境,探求持續(xù)推進《意見》實施與提高教育質量的路徑。
一、“雙減”背景下教師教學新困境
1.工作時間延長,工作任務加重
“雙減”政策提出,“課后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于當?shù)卣O掳鄷r間;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學校應提供延時托管服務;初中學校工作日晚上可開設自習班”“課后服務一般由本校教師承擔”[2],從而延長了教師的工作時間。世界經(jīng)合組織將教師工作時間界定為“教師花費在學校中的工作時間,包括教學時間和非教學時間”[3]。具體來看,備課上課、賽課科研、作業(yè)批閱、班級建設與管理……在這些事務上花的時間都應納入教師工作時間?!半p減”實施后,教師還負責課后服務的班級管理,有教師說:“本來以前正常下班之后也不可能一回家就休息,還要回家備課,準備第二天上課的東西,現(xiàn)在負責課后服務之后,我要組織紀律,也不可能安心備課,這樣回家就會弄到更晚了?!苯處煹墓ぷ鲿r間遠超在學校的時間,以初中教師為例,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初中教師每周的工作時間的均值達到了47.5個小時,工作時間最長的教師每周工作時間甚至達到了110個小時”[4],這與國家《勞動法》作的“44小時”的規(guī)定上限相去甚遠。受訪者T2表示:“過去因為要備課、批改作業(yè),回到家還是要忙很久的工作,現(xiàn)在工作時間一延長,休息的時間更少了?!?/p>
特倫德爾指出,教師會因為角色沖突而加重工作負擔[5]。一位班主任教師說:“自從當了班主任,我就沒有十一點之前睡過覺,忙得不得了?!苯處煶寺殬I(yè)中的教師角色,還有其他的角色身份——孩子、朋友或者父母。教師長期在非工作時間內繼續(xù)工作,必然影響到與家人、朋友的社會交往,甚至會損害與親友的親密關系。教師需要額外投入時間與精力兼顧各種角色,而此時再增添新的工作內容、延長工作時間將會進一步加重教師的工作負擔?!半p減”后,教師常規(guī)的工作時間被擠占、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也減少,休息與生活節(jié)奏被打亂使得教師更加疲倦。另一方面,工作時間的延長使得教師的工作與生活邊界模糊,會給教師家庭帶來新的矛盾,例如親子關系疏離、子女教育受到忽視等等。受訪者T4說道,“我們家兩個人都是教師,孩子上小學四年級,沒有老人幫忙帶,我們經(jīng)常把孩子一個人接回家,雖然孩子很聽話,但我還是非常擔心?!?/p>
2.社會期待提高,教師權利受到?jīng)_擊
“雙減”政策強調了學校作為教育主陣地的重要定位。如今,家長無法再利用課外輔導機構對學校教育進行補充,自然會對學校教育提出更高的期待,而這份期望最終投射到了教師身上,家長會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甚至可能干預教師的工作?!坝行┘议L是很強勢的,會直接要求我們重點教哪部分的內容、省略哪部分的內容,甚至還要教我們怎么上課。”一位受訪教師苦笑道:這已經(jīng)不是她在“雙減”之后遇見的個案了,“我真懷疑家長們馬上就要親自站上講臺了”。家長對教師工作的“指點”打亂了教師原有的教學節(jié)奏與安排,教師的權利受到了沖擊,教師與家長間的摩擦增多也是意料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自主權是教師的重要權利之一,可以通過對教育自主權遭遇的沖擊的分析展望整個教師權利的現(xiàn)狀。其中,教育自主權并不專指教育教學自主權,還包括指導評價自主權、參與管理自主權等等,正是因為這些自主權,教師才能在具體情境中做具體的分析與處理。受訪者T2說:“現(xiàn)在家長們經(jīng)常到學校來‘視察我們的工作,不僅看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還要看孩子的座位排列,看老師在課上和自己孩子互動得多不多,他們尤其對師生交往這一塊非常敏感,都希望老師多給自家小孩輔導一下。”除了個體的行動,家長們還積極組建家委會,推選出專門與學校、教師溝通的會長,以微信群為載體集中表達自己的期待與要求?!凹椅瘯伺虐啾?,每周都有家長來提醒我,應該在群里給家長們講講學生的情況了……其實每周需要家長知道的(消息)都已經(jīng)聯(lián)系過相關家長了,但是其他家長可能認為,是不是學校里還有一些事情是他們應該知道但是老師沒有通知到位的”。受訪者T3感覺有些疲憊,還表示,現(xiàn)在看見家委會的消息提示都不由得有些緊張。
3.學生作業(yè)布置難,考試分數(shù)公布難
“雙減”之后,學生的作業(yè)問題成了教師的“老大難”,受訪者T1說到:“學生之間也知道雙減政策,但是初中生沒辦法意識到這個政策的目的是什么,他們只會知道我可以做更少的作業(yè),老師不能布置作業(yè)多了。本來大多數(shù)初中生都沒有自覺性,這下他們更是放飛自我了?!辟|與量是密不可分的,高量不一定意味著高質,但一味追求低量也不可能達到高質,還可能出現(xiàn)作業(yè)少了就更不受重視的狀況。
考試方面,《意見》中要求禁止公布學生分數(shù)、考試排名,考試成績以等級呈現(xiàn),堅決破除唯分數(shù)論的傾向??荚囍袣埧岬呐琶统嗦懵愕姆謹?shù)被溫柔的等級所替代,學生間橫向比較的減少能促使學生更加關注自身,這有效減輕了學生的成績壓力。但家長的焦慮并沒有停止,“考完試,就接到了很多家長的電話,有的還會直接到學校里面來,就希望能看一看成績排名,我們和家長說明分數(shù)和排名不公開后,家長們就自己建群互相打聽,完全勸不住。”T2老師說。
二、教師教學新困境的原因探究
1.教師教學任務加重,教學評價方式滯后
一方面,“雙減”政策增加了學校課后輔導,使得學校承擔的任務更重,教師教學的工作時間延長、工作任務加劇?!半p減”政策旨在讓教育回歸校園,通過限制課外補習班和課后作業(yè)的方式,把時間還給學生,減輕學生負擔,促進教育公平,實際上是將教育的重點放在了學校陣地中,教師作為學校教育的關鍵舵手,必然會接過學校教育的重擔。《意見》要求保證課后輔導時間,且課后輔導結束時間不早于當?shù)叵掳鄷r間,伴隨著工作時間的延長,教師的工作任務也增多了,給教師的生活帶來了不便?!兑庖姟分羞€提出要注重課后輔導質量,分類輔導,在完成作業(yè)的基礎上,還要針對不同水準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方案,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這進一步加大了教師工作的任務量。
另一方面,“雙減”政策對于課后作業(yè)“質”“量”的新要求也加重了教師教學負擔?!半p減”提出,“學校要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yè),可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yè)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yè)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6],但《意見》中還同時指出“發(fā)揮作業(yè)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功能,將作業(yè)設計納入教研體系,系統(tǒng)設計符合年齡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體現(xiàn)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yè)。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yè),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yè),杜絕重復性、懲罰性作業(yè)”[7]。限制作業(yè)的“量”確實減輕了學生學習的負擔,但這是建立在增加教師的負擔基礎之上。“作業(yè)減少了,孩子們開心了,但是我們教師心里沒底呀!需要理解思考的內容先不說,但是那些基礎的字、詞、句是一定要鞏固的?!笔茉L者T3有些擔心地說。作業(yè)可以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作業(yè)原本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窗口,但現(xiàn)在這個窗口不再完全由教師把控。表面上,教師要批改的作業(yè)量少了,實際上,教師難以督促學生復習和預習、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大大增加了教師心中的不確定性,對于不熟練的教師來說可能還會因為缺乏安全感而帶來懷疑與焦慮。而分層、彈性、個性化布置作業(yè)更是增加了教師教學的難度。教師面臨著一系列挑戰(zhàn),這也耗費了教師的心力。
2.家長教育思路固化,教師權利缺乏保障
學校自產生起就彰顯出了巨大的教育影響力,并漸漸成為了教育活動的主要承擔者,但隨之出現(xiàn)的是家長教育思維的固化,即教育是學校組織及其他類似機構的專屬活動,家長因此慣于在學校、校外培訓機構兩方發(fā)力。“雙減”政策頒布之后,校外培訓無門,家長只能更加充分地利用學校教育環(huán)境,無疑會提高對學校教育的期望值。誠然,對家校共育的倡導由來已久,但“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家長更希望能將曾對校外輔導的控制與規(guī)劃在學校教育中繼續(xù)施行,實則是以學校場景為主陣地的家長教育思路的輸出,而非家校平等的合作狀態(tài)。家長為確保孩子在學校場域內獲得足夠通過學業(yè)考試的訓練,必然會力圖推進學校教育教學進度、提高教學內容難度甚至加強教學強度。
教育自主權不僅僅是教師教育的保障,更是教師職業(yè)區(qū)別于其他職業(yè)的重要特點,教師因充分行使自己的教育自主權才有獲得較大的工作成就感與較高社會地位的可能。正是因為教師具有這些自主權,教師才能在具體情境中做具體的分析與處理。“專業(yè)自主權不單單是給教師一點教育權利的問題,而是現(xiàn)時代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當然更是教育自身發(fā)展的需要”[8]。一方面,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受到外界的壓迫與束縛,會產生失落感,對工作產生消極情緒;另一方面,教師疲于應對外界的要求,自我反思與素養(yǎng)提升也會擱淺,最終是阻礙了教師在職業(yè)中的自我成長與實現(xiàn)。
3.教育焦慮轉移,教師壓力激增
有質量的作業(yè)減負不應該僅僅在數(shù)量上下功夫,而應追求質與量二者的平衡。作業(yè)布置的質與量應該在某一點達到契合,這一點上的作業(yè)質量既在學生的接受范圍內,又可以滿足教師對作業(yè)預期效果的期待,把握這一點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智慧,包括教師對學生水平的把控和對學生心理的揣摩。對學生作業(yè)量過于嚴格的把控是對教師權利的一種侵犯,它嚴格限制了作業(yè)的量,又要求教師提升作業(yè)的質,而教師面對這一矛盾,往往會顯得手足無措,從而產生不確定感、不安全感、焦慮和恐慌等負面情緒。
學生們感受到成績壓力降低的同時,中考和高考卻仍然是選拔性考試。學校不允許給學生排名,并不代表中、高考也不再給學生排名,這一點教師和家長都心知肚明,因此,家長也并不會因為學校不公布排名,而不再產生教育焦慮,相反,家長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因為不確定性而變的更加焦慮。教師也并不會因為學校不公布排名,而真的不在意名次。打分和排名仍然在繼續(xù),只是在學生這一層被有效地阻攔下來,學生對自己的水平缺少明確認知,大部分的焦慮都轉移給了教師,升學率和班級成績仍然是教師評比的重要指標,這無意間給教師工作增加了壓力。正如T2老師所說:“相比有經(jīng)驗的老教師,我們新教師壓力真的很大,尤其是每次班級平均分排名下來都特別焦慮?!?/p>
三、教師教學新困境的應對
面對教師遇到的一系列困境,此時最需要的就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支持,幫助教師完成“雙減”背景下的工作與定位轉型對于推進《意見》長效化、常態(tài)化實施具有重大的意義。
1.改革學校評價機制,提升教師評價素養(yǎng)
完善對學校教育的評價?!半p減”背景下,學校的升學考核任務依舊存在。因此,在素質教育、全面發(fā)展的背景下,學校作為中觀系統(tǒng)應進一步完善自身的評價體系。對于學校教學的工作評價中,應將學校教育的升學情況納入考核,但與此同時還應考察學校的設施設備完善程度、師生關系和睦與否,對于學生身體素質、心理健康、道德品質等方面的情況也要給予重視。
提升教師的評價素養(yǎng)。教師的評價素養(yǎng)可以從結果評價和過程評價兩方面來提升。第一個是結果評價,主要指教師對于學生的作業(yè)、考試情況的評價。教師要善于從結果呈現(xiàn)的簡單的數(shù)字、對錯反向構建出學生的知識圖譜,再找到遺漏與誤解的部分對癥下藥。第二個是過程評價,包括學生課上注意力集中情況、完成作業(yè)的態(tài)度等方面,一個眼神、手勢都是對學生的評價,學生也很容易能收到老師的評價信息。因此,教師要更加注意平時的言行舉止,避免無意之間向學生傳遞過多的消極情緒。
引導學生樹立對評價結果的正確認識。學生對于自己的認識主要來自于學校教育結果的反饋,認識的內容從學業(yè)成績拓展到人格品質,長期的學業(yè)成績導向的自我認識將對學生的一生產生重大影響。應改變學生對自己的片面性認識,引導學生重視身心健康。值得注意的是,改革教育教學評價,提升教育評價素養(yǎng)需要教師、學校和家長達成共識,通力合作,在建設“全面發(fā)展、綜合評價”的大環(huán)境下,在各自的領域一齊發(fā)力。
2.更新家長教育觀念,重構家校合作生態(tài)
隱含著對家庭教育功能回歸的呼喚。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增多了,家長如何規(guī)劃孩子的課后時間充分體現(xiàn)了家長的教育理念。受訪者T3表示;“周末不去上補習班之后,很多家長就自己去書店給孩子挑了教輔資料,但是又不是全部家長都能給孩子講解清楚,這個局面挺尷尬的。”可見,在部分家長心目中,學習等于做題,教育成果等于考試分數(shù),這樣的觀念因“雙減”前的學校教育與補習班共同發(fā)力,家長的思路延續(xù)至今。家長的教育觀念得到更新,重新定義家校合作才成為可能。學校是“雙減”中的主陣地,家庭教育則是對學校教育的補充與完善。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家庭教育在道德禮儀、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等方面影響極大,在這些領域中更要積極作為。
一方面,學??梢酝ㄟ^家長會的形式向家長宣講《意見》的主要內容與核心精神,現(xiàn)場了解家長關于“雙減”的顧慮,共同商討解決途徑;另一方面,學校要結合社會各界力量,尤其是要吸納教師的建議,在家校合作關系的構建中搭建便捷平臺,建立即時聯(lián)系,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幫助家庭與學校細分責任,共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3.保障教師教育權益,創(chuàng)建良好教育環(huán)境
教師作為促進學生成長的職業(yè),其基本前提在于教師自身也在不斷地成長。制度對教師的苛責、家長對教師教學的指點無疑是對教師教育自主性的損害。這種不被信任和尊重,缺乏自由的教師生活,慢慢打磨掉了教師內心的專業(yè)自主訴求,讓教師生活沒有了魅力,失去了智慧[9]。我們需要盡最大努力保障教師教學的自主空間,讓教師在課堂上充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課堂情景進行講授。
要加快落實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shù)毓珓諉T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的指示,在此基礎上根據(jù)教師新增工作量的情況給予額外補貼,具體補貼程度應對不同學校的教師意見做調研;學校方面,增加教師民主管理的參與度,在《意見》的具體落實舉措中多聆聽教師的建議,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雙減”運作程序與課后服務體系,結合教師的具體情況制定彈性的任務表和排班表;家長方面,應明確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角色,給予教師高度的教學信任,在向教學工作提建議或意見時仍要尊重教師的人格和尊嚴;社會其他方面,應加強對尊師重教良好品德的宣傳教育,努力營造尊敬教師、信任教師、支持教師的教育環(huán)境,為教師在“雙減”背景下繼續(xù)開展教學工作保駕護航。
教師教育工作在“雙減”背景下的新困境值得我們深思,如何在推進教育運行邏輯完善轉型的過程中減輕教師轉型的陣痛感,還需要繼續(xù)探索解決方案,這一過程中不能僅僅依靠教師群體來達成目標。教師作為政策的最終落實者,是我們必須要關注的群體,社會各界應該聯(lián)合起來共同改善中小學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啊p減下來,我們都感受到了國家對于中小學教育問題的重視,相信以后還會有更多促進教育的政策頒布,這對于我們中小學教師來說其實也是很好的消息?!笔茉L教師紛紛表示,盡管原有的工作迎來了一定的新挑戰(zhàn),但是依然會全力支持《意見》的實施,并且相信未來的教師工作會在國家政策方針的保障中做得更好、更人性化。
參考文獻
[1][2][6][7]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EB/OL].(2021-07-24)[2021-09-15].http://www.gov.cn/zhengce/2021-07/24/content_5627132.htm.
[3] 中央教科所教師發(fā)展研究中心.中國中小學教師發(fā)展水平不斷提升[N].中國教育報,2009-11-30(004).
[4] 童星.初中教師工作時間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中國教育追蹤調查(CEPS)數(shù)據(jù)的分析[J].教師教育研究,2017,29(02):107-112.
[5] 陳德云.教師壓力分析及解決策略[J].外國教育研究,2002(12):53-56.
[8] 吳志宏.把教育專業(yè)自主權回歸教師——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教育管理[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2(09):34-39.
[9] 賈匯亮.教師教學自主權的缺失及保障[J].課程·教材·教法,2014,34(08):38-43.
【責任編輯? ?武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