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ann
798CUBE美術館的主入口,一道現澆混凝土高墻將佩斯美術館西側的廣場區(qū)隔開,巨大的鋼梁式滑動吊車橫跨在南北的混凝土墻上,它不僅可以懸掛藝術裝置,也是張拉一個個自然下垂、近似反拱、形態(tài)可變的帆布的機械牽引裝置。原有的、被廠房三面圍合的裝卸貨空場轉換成相對封閉的中心院落。
美術館的設計再次探索了無柱、水平延伸的結構形式和材料的表現力。新建造的兩個展廳都采用無柱大跨現澆混凝土結構,地下一層展廳是符合美術館功能的“白盒子”,是混凝土密肋式大跨橫梁結構體系,密肋橫梁薄而高,凸顯鋼筋混凝土結構和材料特性。
朱锫,生于北京,曾就讀于清華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于2005年在北京創(chuàng)建朱锫建筑事務所,并創(chuàng)作了大量杰出的文化建筑實驗性作品,使他成為當代最具有影響力的建筑師之一。他曾執(zhí)教于美國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現任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院長、教授。朱锫建筑事務所的研究和實驗性作品致力于當代建筑、藝術和文化領域,不斷探索建筑扎根于特定自然、文化的根源與革命性創(chuàng)新思維兩者之間的關系。其建筑哲學“自然建筑”一方面是一種建造文化的詩學,另一方面,也是對“全球氣候變化和地域文化斷裂”這兩個當今人類所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的回應。
www.studiozhupei.com
在新建造的兩個展廳與老的紅磚廠房之間,插入了一個近14米高有著自然天光的垂直豎向的立方柱體空間,東側是中性的白色墻體,北和西側是老的紅磚砌筑墻體,南側是寬大透明的客貨兩用電梯,它近似美術館內部空間的中樞,連接著位于不同標高的空間。它又像一個光井,直接插在建筑最深、暗的部位。一個薄薄的清水混凝土“天橋”伴隨著高低變化的踏步,游離于四面的墻體,蜿蜒螺旋而下,逐漸演變成樓梯,把門廳、上層展廳、報告廳前廳、下層展廳自然地連接在一起。
“盒院”東側巨大的金屬翻轉門像一個屋檐伸出,根據需要可以翻轉調節(jié),與“盒院”頂部的反拱形態(tài)的帆布機械裝置圍合出相對獨立的空間,可用作開幕式場地、戶外展場。
“坐北朝南引入陽光,翻轉墻面阻擋西曬,帆布屋頂遮陽避雨,這就是自然對當代建筑創(chuàng)作的啟發(fā)?!?/p>
——朱锫
今年秋天,798CUBE美術館終于在798藝術北區(qū)開幕。建筑師朱锫在分享這個項目的緣起時介紹道:“緣于2003年在蓬皮杜的中國藝術展,我和策展人皮力相識。也是在那一年,我第一次來到798。當時皮力和我就聊起,日后若有機會一定要在這里做一座經典的美術館。”10年后機緣出現,朱锫幾乎同時接到798CUBE美術館和民生現代美術館兩個設計委托。“民生現代美術館所在的廠房面積有3萬多平方米,當時,古根海姆基金會前主席Thomas Krens作為民生美術館的顧問,他和我一起構想把民生現代美術館做成亞洲最大的當代美術館?!敝祜卤容^兩者時說,“但798CUBE美術館只有3000多平方米。我希望它能以小博大,通過自身形式的簡單,來塑造多種功能的靈活性和新舊之間的張力。”在此之前,朱锫又完成了北京佩斯美術館的建筑改造設計工作,這樣一來,相互毗鄰的三個美術館形成了矩陣,共同構成了他以工業(yè)遺產為主題的系列實驗性創(chuàng)作實踐。
“其實我早就對建筑改造興趣濃厚。中國與世界都面臨著城市化發(fā)展、能源短缺、氣候變化等問題,如何更好地利用存量來喚醒老建筑?”朱锫回顧從2005年華京大廈“垂直院落”、2006年蔡國強四合院改造,到2012年構思和改建太廟藝術館的歷程,直言自己借助城市中央的歷史遺產和城市邊界的工業(yè)遺產改造,研究如何將存量的老建筑喚醒,并將其改造為當代藝術空間,“因為建筑需要有一定的土壤,才會更有力量。”
回到798藝術區(qū),朱锫認為佩斯美術館前身是一種經典的、依據工業(yè)生產流程設計的精密儀器廠房,相對用料最少、空間最大,具備建筑藝術表達的良好基礎,并且與美術館的功能需求相符;民生現代美術館的建筑基礎則是1980年代初“急功近利”的建造結果,“內外兩層皮,沒有結構、材料的表現力”,需要打破原本蒼白枯燥的秩序;相對而言,798CUBE美術館前身是為798其他工廠提供北門區(qū)域裝卸貨服務的庫房,基礎條件單一?!敖ㄖ脑煊刑烊患s束,需要按原來的建筑基礎輪廓來做?!敝祜绿寡宰约涸诒M量不拆現有建筑的原則下,通過兩個“白盒子”還原最經典的美術館,再通過兩個“虛”空間拓展美術館的邊界。
美術館的設計也捕捉了798工業(yè)廠房的材料特點,以樸素的現澆混凝土、紅磚為主要材料,著力突出這兩種材料在結構形式與圍護墻體之間的交接、轉換的建造特點,蘊含著798工業(yè)建筑所特有的建構文化。
美術館的設計也捕捉了798工業(yè)廠房的材料特點,以樸素的現澆混凝土、紅磚為主要材料,著力突出這兩種材料在結構形式與圍護墻體之間的交接、轉換的建造特點,蘊含著798工業(yè)建筑所特有的建構文化。
美術館的設計也捕捉了798工業(yè)廠房的材料特點,以樸素的現澆混凝土、紅磚為主要材料,著力突出這兩種材料在結構形式與圍護墻體之間的交接、轉換的建造特點,蘊含著798工業(yè)建筑所特有的建構文化。
這兩個新建的“白盒子”分別位于地面層和地下一層,繼承了798工業(yè)建筑樸素的建造邏輯:混凝土做承重結構、紅磚為圍護墻體。其中一個展廳采用巨大的倒拱式曲面橫梁,伴隨著自然天光從比鄰的兩個拱之間漫射下來;另一個展廳是混凝土密肋式大跨橫梁結構體系,密肋橫梁薄而高,凸顯了鋼筋混凝土結構和材料的特性?!袄硐氲拿佬g館空間是無柱的,”朱锫在介紹這兩種無柱大跨現澆混凝土結構的想法時解釋道,“相當于把佩斯美術館里的混凝土拱倒過來,就像一張紙這樣彎曲受力,既是拱又是梁。這種樸素的結構形式,體現了工業(yè)建筑的性格?!睘榱送怀鲞@一結構體系和受力關系,朱锫還在展廳內部的白色美術館墻與倒拱式曲面橫梁留有一定寬度的縫隙,以示橫梁是由兩側的混凝土結構剪力墻體支撐。
“我做了兩個虛空間,”朱锫著重介紹了從裝卸空地改造而來的盒院,“首先砌起這堵混凝土墻,塑造美術館建筑領域感的同時,也形成了半封閉的院落;其次,這座庭院可以兼作戶外展場、戶外劇場?!?巨大的鋼梁式滑動吊車橫跨在混凝土墻上,不僅可以懸掛藝術裝置,也是張拉帆布“帳頂”的機械牽引裝置。根據天氣和陽光角度,這些反拱形態(tài)的帆布可任意開合。與之相類似,盒院東側的金屬屋檐可以翻轉成墻體,解決藝術書店、咖啡廳的西曬問題。此外,獨立混凝土墻體上藏有可以開啟的大門,利于超大藝術裝置的運輸。
在新建造的兩個展廳與老的紅磚廠房之間,近14米高的中庭,是該建筑的交通中樞,通過薄薄的清水混凝土“天橋”、樓梯,將門廳、上層展廳、多功能報告廳與下層展廳自然地連接在一起。視線穿越南側透明玻璃的客貨兩用電梯,人們可以看到藝術品在裝卸貨區(qū)域的工作狀態(tài)?!坝兄匀惶旃獾闹型ヅc盒院的開放性遙相呼應?!敝祜驴偨Y道,“外部的盒院和內部的中庭,就像美術館的雙核,塑造了開放與經典,為多種活動在美術館的發(fā)生提供了可能,它們拓展了美術館的邊界,更像城市中的公共藝術空間?!?p>
主展廳采用巨大的倒拱式曲面橫梁,伴隨著自然天光從比鄰的兩個拱之間漫射下來,也和中心院落的形似倒拱的帆布機械裝置相呼應。從結構角度上看,倒拱式曲面橫梁被兩側的混凝土結構剪力墻體所支撐,展廳內部的白色美術館墻與倒拱式曲面橫梁留有一定寬度的縫隙,可以清晰地表達結構體系和受力關系。
798CUBE美術館
地址:北京798藝術區(qū)創(chuàng)意廣場北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