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云
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你曾經(jīng)被哪些命令性極強的“一日常規(guī)”困擾過?
在學校和班級中,不準遲到、課堂上不準交頭接耳、課下不準追逐打鬧……這些良好習慣守則被寫在簡潔有力的祈使句里,作為學?;蛘呤前嗉壍慕鹨?guī)玉律,成為管理學生的法寶。然而在實際執(zhí)行中,卻還是會有諸多矛盾,這些所謂“常規(guī)”對學生們的約束作用,往往與它們的字面力量相背離。經(jīng)常會遇到越是守則中“不準”的事項,越是有同學反其道而行之,更有的同學甚至還會一邊在嘴里念叨著這些守則的內(nèi)容,一邊越發(fā)起勁地做著那些明令禁止的事情。
事實證明:“不許”的指令,一旦從老師或家長口中說出,或許更容易成為一些同學首當其沖的反感對象。那么,該怎樣轉(zhuǎn)換方式,才能讓這些守則更好地發(fā)揮效力呢?適應(yīng)學生們的心理發(fā)展特點,讓這些規(guī)則具象化,把它們變成同學們腦海中能夠看得見的立體化場景,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一次班會課上,和同學們討論起古代西方馴獸師的故事。19世紀初期,斗獸在貴族社會盛行,馬戲團里有許多馴獸師,大部分都活不長久,因為會在訓練籠里被咬死。然而,有一位馴獸師卻擺脫了這種悲慘的命運,活到了60多歲,最后因病去世。
和其他馴獸師一樣,他的手里也握著一根鞭子。那么,他是借用什么法寶,才得以在獅子的血盆大口中逃脫的呢?
答案就在他左手拿著的那張椅子上!
原來,他在獅子面前舉起椅子時,獅子的視線同時聚焦在椅子的四條腿上。由于焦點分散,獅子的大腦變得錯亂,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么。面對如此多的選擇,獅子選擇停留和等待,而不是去攻擊拿著椅子的人。
太陽光只有在聚焦后才能點燃火焰。受眼前眾多選項的迷惑,不能專注的獅子失去了攻擊力;同理,分散我們注意力的眾多小事,就像椅子的四條腿,讓我們成為不能專注的人,從而失去了執(zhí)行力。
看到同學們恍然大悟之后的若有所思,我趁熱打鐵地發(fā)問:你能想象得到,是再普通不過的椅子腿,讓威風凜凜的獅子失去威力了嗎?這時,再帶領(lǐng)大家共同尋找各自學習中都遇到過哪些“椅子腿”。喜歡的電視劇、玩具、和同學約好的游戲、窗外飛過的小鳥……各種影響學習專注力的因素羅列出來之后,大家很驚訝自己竟然在不知不覺中受到這么多因素的影響。
就這樣,經(jīng)過引導(dǎo)和討論,我和學生們一起修訂了這樣的課堂規(guī)則:拒絕椅子腿,做一頭專注力強的雄獅。
這種做法的效果非常明顯。很快,走神的同學就會收到這樣的監(jiān)督,“喂!你的新橡皮是椅子腿哦!”于是,手中擺弄的橡皮就被乖乖地放下了。
當把分散自己注意力的影響因素,具象化為椅子的腿,它所產(chǎn)生的提醒與警示作用,遠比強硬的命令式語句更容易深入到學生的內(nèi)心,對學生的某些頑固壞習慣起到糾偏的作用。最讓人驚喜的是,在老師的有意提示下,同學們在不同的場合,對“椅子腿效應(yīng)”進行了發(fā)散式的遷移應(yīng)用。
正向遷移——排除干擾,全神貫注于當下正在做的事情上。比如,騎自行車時,不再戴著耳機邊聽音樂邊騎了;看魔術(shù)表演時,同學們不再緊盯著表演者身上炫目的、吸引觀眾注意力的動作和配飾了,而是專心盯住其不易被人覺察的地方,準備捕捉其隱藏的秘密。“那些花里胡哨的表演可是好多條椅子腿呢,我可不上當!”他們這樣說。
逆向遷移——多設(shè)計“椅子腿”,幫助消解負面注意力。下班回家的爸爸媽媽因心情不好開始吵架,由剛開始的拌嘴演變到越吵越兇。怎么樣快速削減掉他們的火氣呢?情急之下,智慧陡生。這個學生把自己化作“一條椅子腿”,不停地講述學校里的趣事,假裝請教作業(yè)難題,成功地分散了父母郁結(jié)怨氣的威力。
“椅子腿”可以成為“不要分神,要專注”的具象化規(guī)則。那么,可不可以推而廣之,對其他的日常規(guī)則也以這種樂于被同學們所接受的方式去演化呢?
經(jīng)過網(wǎng)上大量查閱古代傳說、經(jīng)典動畫故事等,我從中精簡出了幾個有明確對應(yīng)意義的具體意象,在班會課上推送給學生們,鼓勵他們和實際規(guī)則相對接,自主提煉并明確這些具象的指向。同學們興致盎然地參與進來,對自己親手打造出的“具象化人設(shè)”滿懷驕傲之情,畫面感滿滿的規(guī)則也被順利地運用到不同的場合中。比如,當有人書寫潦草了、語文背誦不過了,同伴就會拋給他一句“要注意啦!你的阿喀琉斯之踵來啦!”當有人管不住自己的嘴胡吃海塞時,周圍就會冒出這樣的勸誡,“嘿,我說,千尋的爸媽要來看你啦!”當事人往往會羞赧地點點頭,頗為順從地對自己的動作“糾偏”起來。
否定式的命令,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而當把這些規(guī)則借由活靈活現(xiàn)的形象演繹出來,則更容易使學生們對規(guī)則獲得心理上的可接受性、樂接受性,并且成為指引學生自覺摒棄壞習慣、養(yǎng)成好習慣的“另類守則”。把規(guī)則具象化,是對學生心理成長特點的順應(yīng),是讓規(guī)則令行禁止的重要舉措和良好途徑,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嘗試、去研究。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臨沂市金雀山小學)
(編輯 高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