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溢 張付楊
摘要:高層建筑具有樓層高、功能復雜、設備繁多等特點,一旦發(fā)生火災,不但會給滅火救援工作帶來極大的難度,還易錯失最佳的救援時機。重點對高層建筑滅火救援的難點與要點進行分析,并提出了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對策,旨在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層建筑;滅火救援;救援難點;救援要點
中圖分類號:TU998.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1227(2022)11-0094-03
高層建筑樓層高、功能復雜、人員密集,一旦發(fā)生火災,及時疏散存在很大的難度,易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和危害[1]。2021年6月21日我國應急管理部公布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制定的《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guī)定》,進一步加強了高層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用于預防火災和減少火災危害,隨后各個省、市、地區(qū)政府相繼出臺了相關規(guī)定,填補在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的立法“空白”[2]。
1 高層建筑滅火救援的難點
1.1? 隱患多
高層建筑尤其是大型的寫字樓、商場、住宅等,結構一般比較復雜,內部裝修材料各不相同,有的材料具有可燃性,如果建筑內部發(fā)生火災,火勢會迅速蔓延,從而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此外,在高層建筑樓道以及陽臺堆放的可燃物等也是常見的火災隱患[3]。人員密集、危險源多、火災荷載大等多重因素給高層建筑的火災防控工作帶來了嚴峻挑戰(zhàn)。
1.2? 火災蔓延快
高層建筑內部一旦發(fā)生火災,火勢會在短時間內迅速蔓延。建筑結構內部的豎向管井在火災發(fā)生時會產生煙筒效應,讓火災產生的熱量、煙霧自下而上延伸,使平面火災轉變?yōu)榱Ⅲw火災。此外,高樓層區(qū)域的風力相較于低樓層會更大,若樓梯外側有明火,在風力作用下,會產生系列連鎖反應,加劇火勢。而短時間內火勢的迅速蔓延會增加不可控因素,使救援難度大幅增加。
1.3? 人員疏散難度高
高層建筑的人口密度較大,當有火災發(fā)生時,人員疏散工作相對較為困難?;馂陌l(fā)生時,高層建筑的人員疏散僅能從垂直方向進行,而人群的分布相對集中,在從眾、恐慌心理影響下,人們會擁擠至樓梯處,若缺乏有效指揮,就會增加次生安全事故的發(fā)生率,進一步延緩整體疏散效率。通常來說,高層建筑人員的疏散時間平均在20min左右,但高層建筑中火災產生的煙霧在1min內就可上升至100m高度,還有大量顆粒物、有害物質夾雜其中,會進一步增加人員疏散工作的難度以及危險性。
1.4? 高層建筑的玻璃幕墻會加大救援難度
玻璃幕墻可以起到美化建筑、節(jié)能環(huán)保的作用,所以,當前城市中心的大多數高層建筑會采用玻璃幕墻??墒?,一旦發(fā)生災情,高層建筑的玻璃幕墻就會加大滅火救援工作難度[4]。一般情況下,高層建筑的玻璃幕墻是由玻璃以及有機物組成,如果發(fā)生火災,在高溫的作用下玻璃很容易破碎。火災救援中,一旦玻璃幕墻破碎就很容易出現“玻璃雨”,并且散落到高層建筑物的周邊,給參與救援活動的消防人員人身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進而加大了滅火救援工作難度。
1.5? 救援效率低
高層建筑的內部會根據不同用途設計較為復雜的結構,如酒店、大型的購物商場以及飯店等,前期設計結構的繁瑣和復雜性雖然能夠保證建筑空間的最大化利用,但是往往會忽視滅火救援的便利性,對救援效率造成負面影響。在大多數情況下,發(fā)生火災后所產生的濃煙在建筑結構內不斷蔓延和擴散,容易干擾視線,對救援人員識別最佳救援路線造成負面影響,撤離人員在這種煙霧彌漫的環(huán)境下容易產生焦慮、恐懼的心理,甚至產生一些過激的行為動作,使人員逃生更加困難[5]。而且,如果沒有相關人員及時提供建筑結構圖,發(fā)生災情后消防人員到達現場的第一時間無法準確確定火災的起始點,在搜救時需要大量的搜索信息和處理時間,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消防人員救援工作的難度。
2 高層建筑滅火救援的要點
2.1? 加強消防器材裝備研究
在滅火救援中,消防器材裝備的好壞以及功能是否可以得到正常發(fā)揮,都會對滅火救援效果產生直接影響。為更好地實施高層滅火,就需要加強消防器材裝備研究。例如,對供水系統(tǒng)的各個設備如轉輸水箱、減壓水箱等進行優(yōu)化,以確保供水系統(tǒng)的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升級自動滅火系統(tǒng),使高層建筑的自動滅火能力得到提升,達到早發(fā)現、早控制、早滅火的效果。
2.2? 提高火情偵查能力
高層建筑的功能十分復雜,不同區(qū)域的裝修材料、電氣設備存在差異,因此,救援難度也有所不同。此種情況下,消防員想要更高效地展開救援,就需全面了解差異,即做好火情偵查工作。所謂的火情偵查就是消防人員就建筑結構、起火原因、樓層及被困人員位置進行初步判斷,推測火勢蔓延方向、情況,然后據此展開合理救援[6]。要想提升消防救援人員的火情偵查能力,就需要加強培訓,使其認識到火情偵查的重要性,同時還要優(yōu)化相關的偵查設備,以使火情偵查結果更為精準。
2.3? 救援方案的選擇要結合實際情況
滅火救援中,除需應用先進設備獲取準確火情信息外,還應制定科學的救援方案。救援方案的制定要依據建筑樓層結構進行動態(tài)調整,以更好滿足救援需要。首先是供水系統(tǒng)的選擇。高層建筑滅火救援一般優(yōu)先選擇建筑內部的固定消防設施供水,對其進行合理利用,可以對火災蔓延進行有效遏制,或者撲滅火災。其次,救援方式的選擇也應科學合理。在救援中可采取內外部同時救援的方式,及時將被困者解救出來。同時,救援中還應果斷采取行動,必要時可將拆除后無危險的墻壁進行拆除,以使被困者的生命安全可以得到最為有效的保障[7]。
3 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對策
3.1? 提升消防管理能力
要想使單位的消防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就需要對管理人員的能力及意識進行強化,這是先決條件。管理人員要有意識地完善、強化消防管理,方可為后續(xù)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具體措施上,需要構建完善的獎懲機制,以提升管理人員的學習主動性,優(yōu)化管理效果。同時,相關管理人員需要接受相應的培訓,并接受定期考核[8]。
3.2? 改善高層建筑外墻材料
通過對高層建筑火災事故進行分析可知,大多數與外墻保溫材料有關。根據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建議高層建筑外墻的裝飾層除采用涂料外,應采用不燃材料;在設計上要執(zhí)行國家相關技術標準,施工單位明確消防安全責任,落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工程監(jiān)理單位對高層建筑施工現場進行消防安全監(jiān)理,對于存在消防安全的違法行為,要及時報告消防機構[9]。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建筑規(guī)劃使用功能,改動防火分區(qū)、消防設施等設計內容,更不得降低裝飾、裝修材料燃燒性能等級。
3.3? 改善管理方法和制度
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離不開完善的管理方法與制度。高層建筑內部結構相比于普通建筑更為復雜,對于內部消防設施要行以定期維護保養(yǎng),使其能在滅火救援中充分發(fā)揮作用[10]。同時,高層建筑的滅火與自動報警裝置要定期進行檢查,確保其有效性;定期對消防設施進行測試,不得隨意挪用任何防火安全裝置;一旦在檢測過程中發(fā)現設施損壞需要及時更換,并且上報相關部門。此外,還要建立安全巡檢制度,對于消防、物業(yè)公司的管理職責進行明確劃分,設置相關責任人,采用逐級防火制度,要求相關人員各司其職、恪盡職守,充分發(fā)揮火災預防的“螺絲釘”作用,從而達到全社會預防火災的效果,實現人防、物防與技防相融合的綜合管理目標。
3.4? 加強火災疏散引導能力
消防救援工作主要是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但是,從目前高層建筑的實際情況來看,如果發(fā)生災情,消防救援人員很難在短時間內有序疏散人群,一旦發(fā)生踩踏或者碰撞,則會大大增加救援難度。對此,可以在高層建筑或者超高層建筑當中設立疏散樓梯間。而在綜合樓、辦公樓中,可以設置樓棟避難層。在進行疏散設計時,要充分考量老弱病殘群體的實際情況,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設立單獨的避難所,以免人群擁擠。對于一些超高層建筑,可以考慮建立停機坪,以便發(fā)生火災時可以供給消防部門起飛降落救援直升機。
3.5? 建立多種形式的消防隊伍
可通過電視、廣播等傳統(tǒng)方式或者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等新媒體手段加大消防知識宣傳力度,鼓勵高層建筑業(yè)主根據實際防火需求組織建立志愿消防隊、義務消防隊等形式的消防隊伍,主要承擔轄區(qū)內的防火巡查、消防宣傳、初起火災撲救等任務。同時,高層公共建筑的消防安全主要管理人應當具備與其職責相適應的專業(yè)消防安全知識以及相應的應急管控能力。
3.6? 設置消防安全標識
高層建筑的消防車通道、消防救援場地、消防車取水口、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泵接合器等應該按照相關規(guī)定設置明顯的標識,有些設備要放置在醒目位置并標識使用、維護方法,人員出入口、防火門等位置標明安全逃生路線和安全出口方位。建筑區(qū)域內不得設置妨礙消防車通行的障礙物。
4 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的高層建筑滅火救援工作仍然存在較大的難度,為了做好高層建筑的滅火救援工作,需要對其滅火救援難點以及要點進行深入研究,同時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對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提高建筑內部人員的消防意識,為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劉健,孟江紅.加強高層建筑滅火救援工作的思考[J].魅力中國,2016(17):282.
[2]曹勇.高層建筑消防滅火救援的要點及實施模式探究[J].房地產世界,2021(24):135-137.
[3]王李先.高層建筑消防滅火救援困難與要點的研究[J].中國住宅設施,2021(9):63-64.
[4]楊輝.以玉溪市為例淺談高層建筑滅火救援對策[J].今日消防,2019,4(1):34-35.
[5]田映龍.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現狀及防火對策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9,19(20):212-214.
[6]高洋.高層建筑消防滅火救援困難與要點分析[J].科技視界,2021(22):155-156.
[7]王夢瑤,張靖巖,楊玲,等.面向韌性城市的高層建筑消防安全韌性評估[J].建筑科學,2020,36(5):115-119.
[8]郭尚慶.高層建筑滅火救援專業(yè)隊建設的幾點思考[J].卷宗,2017(36):219.
[9]張梅紅,趙建平.超高層建筑防火設計問題探討[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0,29(3):217-219.
[10]魏清松.高層建筑消防滅火救援困難與要點分析[J].今日消防,2019,4(9):26-27.
Difficulties and key points of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in high-rise buildings
Lin Yi Zhang Fuyang
(1.Xigong District Tanggong Road Fire and Rescue Station of Luoyang,Henan Luoyang 471003;2.Jianxi District Taiyuan Road Fire and Rescue Station of Luoyang, Henan Luoyang 471003)
Abstract:High-rise building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floors, complex functions and various equipment. Once a fire occurs, it will not only bring great difficulty to the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work, but also easily miss the best rescue opportunity. The difficulties and key points of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in high-rise buildings are analyzed in focu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fire safety manage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a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elevant personnel.
Keywords:high-rise building;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rescue difficulty; rescue 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