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由一個個符號填充的。這些符號,或許是滿巷的法國梧桐,或許是夫子廟、老門東,又或許是家門口的石頭城。
猶記兒時,石頭城公園是我和家人每晚散步的必經(jīng)之地。踏著幽綠的青草,坐在青石板上,我望著黃沙風化、礫石剝落、坑坑洼洼的石面,遙想著石頭城的那些故事。
史書上記載,石頭城山下曾流過長江,是兵家必爭之地,多少戰(zhàn)役曾在這里發(fā)生,多少英雄曾在這里殞命。蔽日旌旗,白骨紛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到底,唯有青山如壁。
石頭城在隋朝和初唐時是南京的中心,長江的巨浪時時拍擊山壁,將山崖沖刷成峭壁,劉禹錫曾感嘆歷史:“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p>
又是多少年春秋,石壁歌頌著這些英雄的靈魂,哭泣著由鮮血堆砌成的山河,提醒著人們望淮水東邊舊時月,感受那落日無人松徑里,鬼火高低明滅。
行走在城墻邊,撫摸這一塊塊粗糙的磚瓦,我感受到的南京不是旁人所描述的江南水鄉(xiāng)之柔情,而是磅礴的生命力和豐厚的底蘊。我想,石頭城確是南京的符號了。
刁奕天: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實驗中學初二(2)班學生
編輯? ?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