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弗朗索瓦·莫里亞克
我的觀點沒有任何改變。我相信我年輕的小說家同行們?nèi)褙炞⒂诩记伞K麄兯坪跽J為一部優(yōu)秀的小說應當遵循某些外界施加的規(guī)則。然而,這種對技巧的全神貫注實際上妨礙了他們,使得他們在創(chuàng)作中困惑不安。偉大的小說家不依賴任何人,只靠自己。普魯斯特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偉大的小說家從他的模式中突圍而出,只有他才能這么寫。巴爾扎克創(chuàng)作了“巴爾扎克式的”小說,而這些小說的風格只適合巴爾扎克本人。
一位小說家的創(chuàng)造性通常和他風格的個人特性有著緊密的關系。借來的風格是一種糟糕的風格。從??思{到海明威這些美國作家創(chuàng)造了一種風格,得以酣暢淋漓地表達他們想要訴說的一切——這樣的風格是無法傳遞給他們的追隨者的。
我一直都在堅持寫小說,但極少會問自己用的是什么技巧。一旦動筆,我不會停下來問自己是否太直接地干預故事的發(fā)展,不會問自己是否對我的角色過于了解,也不會問我應不應該對他們進行批判。我寫作時全然處于天然、自發(fā)的狀態(tài)。我從不預先考慮該怎么寫或不該怎么寫。如果現(xiàn)在我有時會問自己這些問題,那是因為別人在向我發(fā)問——這些問題將我團團圍住了。
事實上,在已完成的作品中(無論是好是壞),不難為這類問題找到答案。糾結于此類問題已成為法國小說創(chuàng)作的絆腳石。只要我們年輕一代作家成功地擺脫“喬伊斯、卡夫卡和??思{掌握著小說寫作技巧的法典”這一迷思,人們談論甚多的法國小說創(chuàng)作的危機頃刻間便會煙消云散。我相信一個真正具有作家氣質的人必定會沖破禁忌,無視這些臆想出來的規(guī)則。
一個小說家會自發(fā)地創(chuàng)造出符合自身稟性的技巧。
(摘自《巴黎評論·作家訪談5》,人民文學出版社,題目為編者自擬)
弗朗索瓦·莫里亞克(1885—1970),法國小說家、詩人、劇作家、文學評論家,195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58年獲法國國家榮譽勛章。戴高樂將軍稱其“代表了法國文學的精粹,是嵌在法國王冠上最美麗的一顆珍珠”。主要作品有小說《愛的荒漠》《給麻風病人的吻》《蛇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