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雞蛋茶是一種喜茶,其實跟傳統的茶沒有關系,就是紅糖水加荷包雞蛋。茶文化在家鄉(xiāng)是一種喜文化,在婚宴上常用。新人向父母敬茶,是十分重要的禮節(jié)。喜得貴子也常用,去赴宴叫吃茶,吃貴子茶。因此,把紅糖水加荷包雞蛋叫雞蛋茶,就不奇怪。
過去的月娘坐月子,雞蛋茶是主食。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老輩人仍固執(zhí)地認為,紅糖和雞蛋是月娘的最佳補品。代代相傳之下,雞蛋茶的尊貴地位無人敢否定。在物質貧乏的年代,常人想吃點好的,會被呵斥“又不是坐月子”。盡管如此,過年這種重大的節(jié)日,常人還是能吃到雞蛋茶的。
拜年給客人吃雞蛋茶,曾是家鄉(xiāng)一種至高的禮遇。
不是所有拜年的客人,都能吃上雞蛋茶的。必須是貴客,如德高望重的長輩、新姑爺新娘子、久未謀面的親戚、家中獨子等。紅糖在當年是特供貨,要憑票買。那時幾乎家家都有一個精致漂亮的小瓷壇,是專門儲備紅糖用的,以備不時之需。比如家里有人因強體力勞動導致心慌氣短,就沖一杯糖水喝下,補虛。平時只能瞅一瞅,饞急了,用指頭蘸一點,吮一下。
雞蛋沒有紅糖稀罕,但也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當年有一種“雞屁股銀行”的說法,指的就是雞下的蛋。農家沒錢花,雞蛋是最容易變現的東西,可以賣錢解燃眉之急,還可以當錢使,找串鄉(xiāng)的貨郎換鹽、換針線……還當學費使。開學了,沒錢交學費,用手帕包幾個雞蛋拎到學校,是可以直接當學費的。用雞蛋交學費,不丑,是很多人難忘的記憶。
在貧困的年代,能當錢使的東西,自然珍貴。
那時不像現在天天有魚肉吃,基本上過年才能聞腥。平時家里來了客人怎么辦?炒個雞蛋,就是“葷菜”,就算把客人很當客人了。就是這道“葷菜”,飯桌上得省給客人吃,家里的人,基本上不敢伸筷子。
吃雞蛋,特別是吃雞蛋茶,成為我童年的奢望。
2
我第一次吃雞蛋茶,是上小姨家。小姨嫁得遠,去一趟不容易,得坐車換船。去小姨家拜年,我喜得好幾晚睡不好覺,估摸著在小姨家有雞蛋茶吃。為了確定,我不停地問娘:“小姨會給我雞蛋茶吃吧?”娘說:“會的。這是小姨出嫁后你第一次去,咋會沒雞蛋茶吃呢?”我又不放心地問:“跟大人一樣,也是四個?”娘笑了,“當然?!?/p>
我到了小姨家,屁股在椅子上剛坐熱乎,就東張西望,瞧見小姨從臥室出來,一只手捏著四個雞蛋,兩只手八個,進灶屋了。娘看見,自然要客套,上前攔住,說姐妹間,不必這樣。我緊張得尿急,生怕娘一客氣,雞蛋茶吃不成了。小姨說,外甥第一次來,要的要的。
雞蛋茶上桌,小花碗,小湯匙,熱氣騰騰。一碗紅糖水,漂著四個荷包蛋。娘被拉來扯去,客套著不肯上桌。我不用拉,兩眼發(fā)亮就坐過去了。雞蛋茶的吃法是有講究的,娘在家里已經交代。糖水可以喝盡,雞蛋不能吃光,得留一個,俗稱“留口”。
這不是規(guī)矩,是禮節(jié)。對孩子來說,體現的是良好的家教。好東西不獨享,給主人留一點。要知道,主人平日也是很難吃上雞蛋茶的。如果小孩子貪吃,吃順了嘴,吃光的情況也是有的。主人當面不會說什么,背地里肯定嘀咕孩子沒家教,受指責的是父母。這是很丑的事情。一般帶著孩子做客,吃雞蛋茶時,大人會盯著。吃得差不多了,會小聲提醒,或在桌子底下踩腳,不讓丑事發(fā)生。
“留口”時,主人也會客套,勸客人全吃了。這話聽聽就可以了,不能當真?;卮鹫f:“吃好了,吃好了?!敝魅司秃軣o奈的樣子,將“留口”收進灶屋。家里如果有老人孩子,就趁熱給老人孩子吃了。沒有,就自己吃了。我家也這樣,客人吃雞蛋茶,孩子不能在旁邊看著,大人交代到外面去玩。我心領神會,就故意躲了出去??腿顺酝辏智〉胶锰幍鼗貋?,進灶屋……
第一次在小姨家吃雞蛋茶,我就出了丑,將四個雞蛋吃光,喝光糖水還舔碗。放下碗,才記得瞄娘。娘拍拍我的頭,小聲說:“小姨是至親,不是外人,可以吃完的。記住,別人家不行?!?/p>
后來仍然有吃順嘴的情況,受了娘的懲罰。娘說了最重的話,“餓癆鬼托生,來時在路上,我是怎么交代的?”我當然記得,嘴嚅動著,可憐巴巴的樣子。
我家的家訓非常嚴厲。回家路上,娘惱羞成怒,揪我耳朵,用腳踢我,還發(fā)毒誓以后不帶我出門。罵過了打過了,又心疼。回家以后,冷著臉煮了八個雞蛋,用一只大碗裝著,重重地放我面前說:“吃吧吃吧吃吧,吃好吃飽?!背蛑锇г沟臉幼?,我哪敢吃,哪吃得進,只好發(fā)自心底地認錯:“娘,我再不敢了!”
長大以后才明白,娘當年為什么對我這么狠。我家不是一般的窮,雞沒養(yǎng)幾只,沒糧食吃,也不肯生蛋。很多至親到我家,心知肚明,以各種無法反駁的理由,不讓娘做雞蛋茶吃。我娘出身于大戶人家,特別愛面子。因此,孩子在外面露出窮樣,是她特別不能忍受的。
娘一邊發(fā)誓,一邊還是帶我出門做客。沒別的,一門心思帶我出門吃點好的。家里窮,也只有出門做客,才有機會吃點好的。盡管娘帶著我總是提心吊膽,搞得她總是沒精力吃好一頓茶,吃好一頓飯。每次上桌子,娘就拉張凳子,緊緊地挨著我,怕我沒吃著,更怕我出丑。吃雞蛋茶,體現的是家教,更是尊嚴。
那年月,孩子出門拜年回來,家里的長輩總會摟過孩子,聞嘴,聞甜香氣。孩子出門拜年是否受到重視,當客沒有,吃雞蛋茶是一種衡量標準。如果沒聞到甜香氣,長輩就沉默,就自省,然后就嘆氣。一碗雞蛋茶,還透著世態(tài)炎涼。
3
我長大以后,不怎么愛吃雞蛋茶了。去年到山區(qū)朋友家做客,長途跋涉,到了地方,主人竟然用雞蛋茶給我解乏,讓人又意外,又親切。紅糖和雞蛋現在不稀奇了,但正宗農家土雞蛋,城里人還是稀罕。朋友的老娘用這個招待我,體現的仍然是一種對客人的重視。
還是一碗紅糖水,里面漂著四個荷包蛋。我美美地吃了三個,習慣性地留下一個。
朋友的老娘笑了,說:“沒想到,你還記得老禮節(jié)啊。這年月,誰還在意一個雞蛋啊,吃了吧?!?/p>
我沒吃,我想起了娘當年的眼神,正在九泉之下瞪著我。
阮紅松:企業(yè)工會干部,內刊編輯。作品散見于多家報刊。
編輯? ?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