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燕 陶元 王芳 鄭文權 喬增勇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該病為冠狀動脈斑塊破裂引發(fā)局部動脈血運不暢,導致心肌細胞缺血、缺氧所致[1]。AMI 起病急、病情危重,患者大多預后差。據(jù)既往學者報道,AMI 是全球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2],因此對AMI 進行早期診治對改善預后意義重大。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在心肌嚴重損傷后釋放,是用于診斷AMI 的最早標志物[3]。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是纖溶系統(tǒng)的重要抑制因子,PAI-1 水平紊亂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斑塊破裂等,進而加重患者病情[4]。單硝酸異山梨酯是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藥物,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其能有效控制心肌耗氧量,減輕心臟負荷,顯著降低AMI 患者CK-MB 水平,但長期服用易產(chǎn)生耐受性[5]。近年來有研究發(fā)現(xiàn),從燈盞細辛中提取出來的燈盞花素治療AMI 療效理想[6]。本研究旨在探討燈盞花素聯(lián)合單硝酸異山梨酯治療對AMI 心功能、CK-MB 及PAI-1 水平的影響。
選取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南院住院部收治的227 例AMI患者。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AMI 的診斷標準,心電圖顯示2 個以上相鄰導聯(lián)ST 段損傷性抬高和/或伴有異常Q 波[7];②年齡在80 歲以下;③納入研究前1 個月內(nèi)未服用過影響激素水平的藥物。排除標準:①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感染性疾病者;②合并惡性腫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③合并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心臟瓣膜疾病等疾病者。根據(jù)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119 例(單一單硝酸異山梨酯片治療)、觀察組108 例(單硝酸異山梨酯片+燈盞花素分散片治療)。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經(jīng)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受試者或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s),n(%)]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between the 2 groups[(±s),n(%)]
表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s),n(%)]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between the 2 groups[(±s),n(%)]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χ2值P 值n 性別男74(68.52)79(66.37)0.117 0.732女108 119 34(31.48)40(33.61)年齡(歲)58.41±3.31 58.48±3.39 0.102 0.919體重(kg)63.51±1.23 63.64±1.31 0.308 0.759梗死部位前、側壁30(27.78)35(295.41)0.079 0.961下、后壁45(41.67)48(40.34)心內(nèi)膜下33(30.56)36(30.25)
兩組均在入院后絕對臥床休息,予以吸氧、連續(xù)心電監(jiān)護1 周??诜跛岣视椭委?。對照組以單硝酸異山梨酯片(生產(chǎn)廠家:魯南貝特制藥)口服,20 m/次,2 次/d。觀察組:予以單硝酸異山梨酯片(服用方法同對照組)口服+燈盞花素分散片(生產(chǎn)廠家:漯河南街村全威制藥)口服治療。燈盞花素分散片服用方法:每次2 片,3 次/d。以1 個月為1 療程,兩組均連續(xù)服用2 個療程。
1.3.1 臨床療效
療效判斷標準[8]:痊愈、顯效、有效、無效。
1.3.2 CK-MB 及PAI-1 檢測方法
兩組研究對象均于治療前、治療結束后清晨行空腹肘前靜脈采血5 mL,注入EDTA 及抑肽酶的試管中,立即進行超高速離心(3 000 r/min,r=10 cm,20 min),分離血漿,置于-70℃冰箱保存,待檢。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雙抗體夾心法檢測CK-MB、PAI-1 水平,儀器:日立76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盒。
1.3.3 心功能
根據(jù)美國卡維地洛(US Carvedilol)研究標準[9],比較并分析兩種患者治療前、治療結束后的心功能指標。采用超聲心動圖測定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每搏量(stroke volume,SV)、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房內(nèi)徑(Left atrial diameter,LAD)。
1.3.4 不良反應
從兩組患者開始治療時開始觀察不良反應事件(血壓下降、心源性休克、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再梗死)發(fā)生情況,并將不良反應事件詳細記錄在病歷報告本中。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2 groups[n(%)]
治療前,兩組CK-MB、PAI-1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CK-MB、PAI-1 水平均明顯下降,且觀察組下降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CK-MB 及PAI-1 水平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CK-MB and PAI-1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CK-MB 及PAI-1 水平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CK-MB and PAI-1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n 108 119 CK-MB(U/L)治療前53.63±7.42 53.14±7.35 0.499 0.618治療后28.89±3.37a 37.32±3.98a 17.132<0.001 PAI-1(pg/mL)治療前1162.45±735.31 1153.89±731.34 0.088 0.930治療后671.14±582.78a 839.32±667.45a 2.013 0.045
治療前,兩組LVEDD、SV、LVEF、LAD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上述指標均得到改善,觀察組改善幅度均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s)Table 4 Comparison of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s)Table 4 Comparison of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n 108 119 LVEDD(mm)治療前51.63±6.33 51.89±6.45 0.306 0.760治療后46.28±5.68a 9.81±6.05a 4.520<0.001 SV(mL)治療前35.76±10.35 35.91±10.67 0.107 0.915治療后52.73±12.46a 46.46±11.30a 3.976<0.001 LVEF(%)治療前45.31±5.65 45.54±5.69 0.305 0.761治療后55.14±6.88a 51.75±6.41a 3.843<0.001 LAD(mm)治療前43.65±5.24 43.29±5.17 0.521 0.603治療后36.89±4.13a 40.26±4.75a 5.678<0.001
兩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7.41%vs5.88%)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AMI 的發(fā)病是復雜的遺傳因素與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具有極高的發(fā)病率及病死率,已經(jīng)成為中老年人首要的死亡病因。近年來受環(huán)境因素、飲食習慣、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AMI 發(fā)病率呈不斷增長的趨勢[10]。防治和降低AMI 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已成為臨床醫(yī)師重點關注及研究的熱點。
單硝酸異山梨酯屬于硝酸酯類抗心絞痛藥物,既往研究顯示,對處于發(fā)病早期的AMI 患者采用單硝酸異山梨酯治療,對降低患者心肌張力、血壓發(fā)揮了關鍵作用[11]。孫成磊等[12]發(fā)現(xiàn),通過單硝酸異山梨酯治療后,AMI 患者心肌功能、冠脈血流均得到顯著改善,心律失常發(fā)生率明顯降低。但也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部分AMI 患者在經(jīng)過單硝酸異山梨酯治療后,臨床癥狀并未得到明顯改善,甚至出現(xiàn)惡化[13]。有學者通過動物實驗發(fā)現(xiàn),燈盞花素具有調(diào)節(jié)血管內(nèi)皮功能、降低血脂、減輕炎癥反應、抑制血小板凝集等諸多作用[14]。目前,燈盞花素已在治療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腦梗死、腦血栓等疾病中得到廣泛應用。本研究對AMI 患者予以燈盞花素聯(lián)合單硝酸異山梨酯治療,發(fā)現(xiàn)聯(lián)合治療的患者總有效率高達88.89%,顯著高于采用單一單硝酸異山梨酯治療的AMI 患者。AMI 病程長,患者需長期服藥,而長期服藥單硝酸異山梨酯后患者易出現(xiàn)耐受性,難以到達預期治療療效。對AMI 患者采用燈盞花素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心痛的臨床癥狀,顯著提高臨床治療療效。
PAI-1 是一種單鏈糖蛋白,在人體內(nèi)廣泛分布。相關研究證實高水平的PAI-1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破裂,進一步誘發(fā)血栓形成,PAI-1 可作為預測穩(wěn)定性心絞痛患者首次發(fā)生AMI 的關鍵指標之一[15]。研究發(fā)現(xiàn),CK-MB 主要來源于心肌細胞,且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表達水平較高[16]。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兩組CK-MB、PAI-1 水平均明顯下降,且觀察組下降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這一研究結果與Yan 等[17]所得結果相符。證實AMI 患者在通過增加燈盞花素治療后,AMI 患者心肌功能恢復更快。
LVEDD、SV、LVEF、LAD 等心功能指標可直接反應患者心功能狀態(tài)[18]。治療后觀察組上述指標改善幅度均大于對照組,提示燈盞花素能有效改善AMI 患者心室充盈壓,降低心肌氧耗和室壁應力,還能夠改善冠狀動脈血流動力學,促進心功能恢復。且燈盞花素聯(lián)合單硝酸異山梨酯治療并未增加AMI患者不良發(fā)應發(fā)生率,可見燈盞花素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對AMI 患者予以燈盞花素聯(lián)合單硝酸異山梨酯治療可提高治療療效,改善心功能,降低CK-MB、PAI-1 水平,是一種安全的治療方案,臨床應用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