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瑩
江蘇省連云港圣安醫(yī)院腎內(nèi)科,江蘇連云港 222199
腎病綜合征是臨床十分常見且嚴重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現(xiàn)以低蛋白血癥、尿蛋白增加、水腫等為主, 對患者日常生活、 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均造成危害。 據(jù)臨床統(tǒng)計顯示, 我國慢性腎病患病率高達10.8%,且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習慣、飲食結構等調(diào)整,腎病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發(fā)展[1]。 目前臨床尚未徹底明確腎病綜合征的具體病因, 普遍認為與基因突變、遺傳因素、腎小球過濾屏障等相關。目前臨床治療腎病綜合征多采用潑尼松藥物,但效果不理想。低分子肝素具有修復凝血功能、 調(diào)節(jié)血管內(nèi)皮功能等作用, 用于輔助治療腎病綜合征具有確切療效[2]。該文選取2015 年1 月—2017 年12 月該院收治的74 例腎病綜合征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簡述低分子肝素輔助治療的療效與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診治療的74 例腎病綜合征患者為研究對象, 根據(jù)隨機單雙號抽簽方式分組。 對照組37 例, 男21 例, 女16 例; 年齡31~55 歲, 平均(42.18±3.58)歲;病程6 個月~5 年,平均(3.11±0.65)年。觀察組37 例,男22 例,女15 例;年齡32~57 歲,平均(43.11±3.64)歲;病程6 個月~5 年,平均(3.34±0.57)年。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確診為腎病綜合征,符合《中國成人腎病綜合征免疫抑制治療專家共識》[3]相關規(guī)定;②患者均知曉該次研究具體內(nèi)容,同意配合研究。 排除標準:①對治療藥物過敏的患者;②原發(fā)性高凝血狀態(tài)患者;③抵觸配合研究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通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對照組患者采用潑尼松(國藥準字H41022036)治療,用量用法:初始劑量為1 mg/(kg·d),治療7~14 d 后根據(jù)患者癥狀調(diào)節(jié)用量,最低用量為0.5 mg/(kg·d),持續(xù)治療2 個月。
觀察組患者采用潑尼松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鈉注射液(注冊證號H20140281)治療,前者用量用法與對照組一致,低分子肝素用量用法:4 000 U/次,皮下注射,持續(xù)治療2 個月。
①對比治療效果,分為顯效(尿蛋白等指標基本恢復正常范圍)、有效(尿蛋白等指標相比治療前明顯改善)、 無效 (尿蛋白等指標無明顯變化)3 種情況,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②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凝血指標及生化指標,凝血指標包括:激活凝血酶III(AT-Ⅲ)、D-二聚體(D-D)、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 ③生化指標包括: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 尿蛋白定量。 ④觀察統(tǒng)計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經(jīng)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n(%)]
兩組患者治療前凝血指標檢測結果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激活凝血酶Ⅲ指標、凝血酶原時間、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均高于對照組,其他凝血指標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凝血指標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凝血指標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組別觀察組(n=37)對照組(n=37)t 值P 值AT-Ⅲ(mg/L)治療前治療后D-D(mg/L)治療前 治療后FIB(g/L)治療前 治療后PT(s)治療前 治療后APTT(s)治療前 治療后273.47±35.24 275.14±35.32 0.204 0.839 331.35±30.97 256.28±30.33 10.534<0.001 5.23±1.54 5.01±1.39 0.645 0.521 3.02±0.65 4.98±0.67 12.772<0.001 4.84±1.32 4.61±1.37 0.735 0.465 3.22±0.31 4.36±0.39 13.919<0.001 11.74±2.01 11.55±2.03 0.405 0.687 14.52±1.02 11.79±1.03 11.456<0.001 27.35±2.25 26.98±2.31 0.910 0.366 36.32±2.89 27.55±2.92 12.985<0.001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生化指標檢測結果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化指標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組別觀察組(n=37)對照組(n=37)t 值P 值Scr(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94.35±6.13 95.22±6.15 0.609 0.544 65.03±4.21 79.46±4.24 14.690<0.001 BUN(mmol/L)治療前 治療后7.24±1.03 7.19±1.05 0.207 0.837 4.14±0.52 5.96±0.51 15.200<0.001 24 h 尿蛋白(mg/d)治療前 治療后501.34±11.17 500.78±10.35 0.224 0.824 323.13±10.13 396.25±10.19 30.955<0.001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比較[n(%)]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腎病綜合征是屬于多種腎臟疾病發(fā)展至晚期階段的轉(zhuǎn)歸之一, 該病主要表現(xiàn)為腎小球基膜功能障礙,通透性增加使得其過濾能力下降,使尿液中出現(xiàn)大量的蛋白類物質(zhì),而機體則呈現(xiàn)低蛋白血癥,同時還伴有高血脂、肢體水腫等,因而呈現(xiàn)一組固定癥狀的癥候群特征,稱為腎病綜合征[4-5]。導致肢體水腫的原因在于腎小球濾過功能障礙, 使得血漿內(nèi)膠體的滲透壓異常下降,此時血液便會處于濃縮狀態(tài),水分會滲入細胞間隙當中,繼而軀體部分呈現(xiàn)水腫情況。且腎小球通透性增加后還會使大量的纖溶、 抗凝等因子喪失,導致機體發(fā)生凝血功能障礙[6-7]。目前臨床尚無可以完全治愈腎病綜合征的方法, 只能通過藥物干預的方式延遲疾病的發(fā)展速度, 最大程度改善機體內(nèi)異常狀態(tài),其中糖皮質(zhì)激素、利尿劑等較為常用, 但此類藥物長期應用后會使人體血液處于異常高凝狀態(tài),加之患者自身的高血脂病癥和溶血障礙,會加劇血液系統(tǒng)異常[8-9]。 當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時會降低血紅蛋白的氧攜帶量, 且會產(chǎn)生過多的氧自由基,迫使組織快速老化和損傷,以血管內(nèi)皮損傷最為常見,在此基礎上即會導致粥樣硬化斑塊、深靜脈血栓等情況[10]。
針對腎病綜合征并發(fā)高凝血狀態(tài)治療時, 一般選擇阿司匹林、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等制劑。其中低分子肝素進入人體后對原有脂質(zhì)代謝、 血小板功能等的影響相對較低,因而不會產(chǎn)生過度溶血的情況,固逐漸將其替代普通肝素應用。 低分子肝素指尚未分級的肝素解聚形成,分子量僅為4 500,具有半衰期長的優(yōu)點[11-12]。 當?shù)头肿痈嗡剡M入人體后,可以與凝血因子Xa 結合,且該結合具有明顯的特異性,從而發(fā)揮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但并不會增加使用后的出血概率。 同時血管內(nèi)皮也會受到低分子肝素的影響, 經(jīng)藥物刺激可促進分泌纖溶酶原的相關激活物質(zhì),從而降低患者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高凝程度[13]。 血小板的橋聯(lián)聚集也會受到低分子肝素的影響而降低, 纖維蛋白的溶解率也會隨之增強, 繼而提升了抗凝的效果[14-15]。另外白細胞的炎性反應也能被低分子肝素控制,從而降低發(fā)病后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損傷程度,減少血小板等物質(zhì)的附著概率[16-18]。
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采用低分子肝素輔助治療后,總有效率(97.30)%高于對照組(P<0.05),該結果與孫宏偉等[19]研究結果相符,其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96.4%高于對照組77.1%。
綜上所述, 腎病綜合征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輔助治療能夠具有確切療效, 能夠有效調(diào)節(jié)患者凝血功能及生化指標,提倡運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