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史上,不少經(jīng)典電影都將知名景點作為故事舞臺和取景地。光影的篇章記錄了時代的變遷和沿途的好風景。這條“光影中的旅游線路”,就將通過幾部經(jīng)典電影,帶大家看祖國的大好河山。
三峽,自古以來就以風光奇絕聞名,無數(shù)詩人曾在此留下名句。1980 年,上海電影制片廠拍攝的電影《等到滿山紅葉時》取景于三峽奉節(jié)。
跟著影片里的客輪從上海出發(fā),我們能看到七八十年代的“長江三峽第一峽”瞿塘峽、奉節(jié)老縣城、信號臺……而在此其中,最值得細品的“三峽美景”,要數(shù)寫進了電影片名的瞿塘峽紅葉。
影片的插曲《滿山紅葉似彩霞》當年傳遍大江南北,歌詞里如此唱到:“滿山紅葉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峽……”三峽的紅葉種類繁多,而其中瞿塘峽的紅葉主要來自一種名叫黃櫨的灌木,每到深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電影里凄美的愛情故事,更賦予了瞿塘峽紅葉浪漫的色彩。滿山紅葉在電影里是主角們愛情的信物,也在時光變遷后成為主角對愛情的回憶。每年秋天如約而至的三峽紅葉,珍藏著永恒的愛。
電影《等到滿山紅葉時》拍攝于三峽大壩蓄水之前。當年,影片主創(chuàng)曾攀過近百米的陡坡前往白鴿背信號臺,也曾坐在瞿塘峽江邊的石頭上背過劇本。如今瞿塘峽已是高峽平湖,影片中的信號臺也已跟隨舊時光淹沒于水平面下,唯有滿山紅葉,絢麗依舊。
離開深秋的三峽,下一站是春日的江南。上影拍攝的喜劇片《愛情啊,你姓什么?》,帶我們回到1980 年春天,游覽古老雅致的蘇州園林和清波浩淼的太湖之濱。電影的主角們走過石橋,穿過假山,朝著湖光水色憶起往昔,也讓人不禁跟著一起思考“愛為何物”。游覽蘇州園林的同時,當然不能錯過鮮甜可口、濃油赤醬的蘇幫菜。跟著改編自滑稽戲的上影電影《小小得月樓》,我們能從另一條“路線”領(lǐng)略江南文化的魅力。
影片提到的“得月樓”,原型是創(chuàng)建于明朝的中華老字號,而片中主角們在景區(qū)里開出一家“小小得月樓”。甫里鴨、松鼠鱖魚等蘇幫菜上桌,展現(xiàn)了江南的飲食文化。接下來,我們來到蘇州東園的“鴻運涵碧樓”,電影《小小得月樓》也曾在此處取景。
據(jù)影片導演盧萍所說,當年看了不少外景地都不太滿意,還一度準備搭景拍攝,直到蘇州東園的這間茶室讓她眼前一亮——古色古香的建筑,面向著湖水,風光秀麗,有庭院、回廊,還有小橋流水池塘。
“小小得月樓”里上演著一幕幕喜劇,陽光下的園林游人如織,一派江南好風景。
我們的這條“上影光影旅游線路”從三峽開始,終點站也從廬山的“小三峽”起步。廬山五老峰南麓白鹿洞書院有一座石橋,橋下溪流出峽,巨石橫枕,此橋名為枕流橋,此石名為枕流石,這處勝境也有“小三峽”之稱。上影經(jīng)典愛情電影《廬山戀》的男女主角,就是在此地初遇。二人同游廬山,也帶我們一覽“匡廬奇秀甲天下”的名景。
廬山含鄱口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湖,是知名的觀日出地,《廬山戀》的主角們也在這里一起看過日出?;◤健⑾扇硕?、望江亭等廬山主要景點,都在影片中出鏡。
曾在“月照松林”談天、在觀音橋相望、在蘆林湖游泳的《廬山戀》主角,當年成為了年輕人心目中的青春偶像。廬山的秀麗風景,見證了《廬山戀》展現(xiàn)的純真愛情與家國情懷,更成為這部光影經(jīng)典之作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在旅途的最后,讓我們前往廬山上的“廬山戀電影院”。留名影史的“廬山之戀”,讓“游廬山,看《廬山戀》”成為廬山的固定旅游項目之一。“廬山戀電影院”從1980 年開始放映電影《廬山戀》,作為“連續(xù)播放同一部電影時間最長,放映場次最多,觀眾人數(shù)最多,使用拷貝最多的電影院”榮獲吉尼斯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