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怡然
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這一天與平日并無兩樣,兒子依然與母親并肩坐在室外的長椅上。兒子在看報紙,頭發(fā)花白的母親靜靜坐在旁邊,溫暖的陽光灑在母子臉上。突然,一只麻雀落在面前的草地上,母親指著麻雀問兒子:“那是什么?”兒子聞聲抬頭,隨口答道:“麻雀?!闭f完他繼續(xù)低頭看報。過了一會兒,母親又問:“那是什么?”兒子不情愿地抬起頭說:“我剛才告訴過您了,是一只麻雀?!边^一會兒,老人不緊不慢地轉(zhuǎn)向麻雀,試探著又問:“那是什么?”這下可把兒子惹惱了,他沖母親嚷道:“您到底要干什么?我已經(jīng)說了這么多遍了!那是一只麻雀!您難道聽不懂嗎?”
母親一言不發(fā)地起身離開,兒子問:“您要去哪兒?”母親抬手示意他不用跟來,徑自走回屋內(nèi)。麻雀飛走了,兒子沮喪地扔掉報紙。過了一會兒,母親從屋里緩慢地走出來,手中多了一個本子。她坐下來,遞給兒子,指著其中一段,說道:“念!”
兒子念起來:“今天,我和剛滿三歲的小兒子坐在公園里,一只麻雀落到我們面前,兒子問了我21遍那是什么,我就回答了他21遍,那是一只麻雀。他每問一次,我都擁抱他一下,一遍又一遍,一點兒也不覺得煩,只是深感他的天真可愛……”老人的眼角漸漸露出了笑紋,仿佛又看到往昔的一幕。此時的兒子,強忍淚水,張開手臂摟緊媽媽,吻著她的面頰。
日記中那個天真可愛的孩子已長大成人,不再追著媽媽問“那是什么”,只是低頭看報,對于身邊的母親不再關(guān)心。而此時的母親已蒼老,往日的溫馨已成追憶。眼前的兒子,僅僅被母親問了三四遍就惱了。反躬自省,我們又何嘗不是?當(dāng)母親在看電視時,遇到不懂的情節(jié),會問我們剛才演的是什么,我們的回答及態(tài)度又是怎樣的?
這世間最純的愛,莫過于父母對子女的愛。因為那是一種無條件的積極對待,把孩子一切的表現(xiàn)都認為是率真可愛。可母親總有老去的時候,昔日的陪伴終究會成為回憶,而這種美好的回憶大多只殘存在母親的記憶里。所以當(dāng)我們靜下心來陪伴老人的時候,如果聽母親講過去的事情,請回到孩子般聆聽的樣子,因為那不是一種絮叨,而是愛的再現(xiàn)。
天底下的父母都一樣,對孩子的每一個舉動都承載著無限的愛。可作為子女,總把最好的留給外人,把最狼狽的一面留給父母?;氐郊依铮阕兊貌辉傥⑿?,不再勤快,甚至飯菜都是母親做好端到桌子上,你才緩緩放下手機,去吃飯,如果飯菜稍不合胃口就一通抱怨,好像在外的不順心都必須要投射到母親身上。
我?guī)Ш⒆踊丶铱赐改?,這次和以往不一樣,母親的白發(fā)更多了,走路不再是小跑,因為母親腿上長了骨刺。母親很堅強也很倔強,她每日里一邊忍受疼痛,一邊還要掛念我們。
《論語》有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這句話是講父母的年紀不可不知道,并要常常記在心里。一方面為他們的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又為他們的衰老而恐懼。漢代的韓伯俞是一個孝子。他的母親對他管教十分嚴格,只要他稍犯錯誤,母親就會舉起手杖打他。有一天,韓伯俞因為一點兒小事沒有做好,母親舉起手杖打了他??墒牵n伯俞這次竟然傷心地哭了。母親覺得奇怪,以前打他的時候,從來沒見他哭過,于是問道:“以前打你的時候,你從來不哭,今天為什么就哭了呢?”韓伯俞傷心地說:“母親以前打我的時候,我會感覺到疼痛,知道母親還有力氣,身體比較健康??墒墙裉斓母杏X不一樣,我感覺不到疼痛,心想是不是母親衰老了?體力也弱了?所以我才傷心?!碑?dāng)有一天你發(fā)現(xiàn)母親不再嘮叨你,說明母親已經(jīng)變老,她連大聲說話的力氣都沒了。
《孝經(jīng)》有云:“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彼?,無論到了哪里,離家有多遠,給父母打個電話,報個平安,是你對父母最熨帖的報答。
(責(zé)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