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寶民
好習慣的養(yǎng)成,在于不受壞習慣的誘惑
評劇表演藝術(shù)家新鳳霞出身貧苦,年紀不大就學唱戲,為的是“吃飽飯”。她進步很快,幾年后就在戲曲界小有名氣了,能夠“吃飽飯”了。
1944年,新鳳霞和同一個戲班的演員楊星星一起演《拾黃金》。那出戲只有兩個角色,可有一天楊星星突發(fā)高燒病倒了。眼看著戲沒法演了,老板急得直跺腳。新鳳霞便主動提出由自己一個人來演,即一個人唱兩個角色的戲。無奈的老板只好答應(yīng)了。
那天,新鳳霞拼盡了全部力氣,一個人唱了一臺戲,因為唱得實在精彩,結(jié)果贏得觀眾的滿堂喝彩。老板見新鳳霞一個人能撐起一臺戲,而且觀眾還特別歡迎,就讓新鳳霞一個人唱下去,即使楊星星病好了,老板也不讓楊星星上臺唱戲了。
戲班里的規(guī)矩,是唱戲才有錢拿的。如果不唱戲,老板是不給開錢的。這樣一來,楊星星就沒有收入了,而新鳳霞的收入?yún)s相應(yīng)提高了。
就在這時,一位老演員找到新鳳霞,說:“鳳霞,我愛戲,開始是清唱,后來下了海進戲班,才懂了‘給人留飯’的道理。唱主角的要想著四梁八柱,要想著缺了一根梁、一根柱子也要塌房??!你這么小,一個人唱了,你想沒想過,后臺還閑了一大堆人呢……”經(jīng)老演員這么一說,新鳳霞猛然醒悟,于是,她立即去找老板,說:“楊星星的身體已經(jīng)康復(fù)了,我們要一同演戲;否則的話,我不再一個人唱這出戲了?!崩习逍闹须m然不愿意,但也只好同意了。
新鳳霞的這一舉動,不但受到了搭檔的感激,而且使她在戲班子里獲得了好人緣,人們紛紛說:“這孩子成長了,知道‘給人留飯了’。”
(責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