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佳琪
(佳木斯市中心血站,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作為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的一種,結腸癌多發(fā)生于乙狀結腸、直腸的交界處,并且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及飲食結構的不斷改變,該病癥的發(fā)病率也逐年增加[1]。該病癥不僅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給患者帶來較大的心理負面影響。臨床上主要實施手術切除,進行治療,但患者在術后容易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其胃腸功能紊亂狀況也程度不一[2]。為此需要實施科學的護理干預,改善患者術后的胃腸功能,進一步促進患者康復,將其住院時間有效縮短。所以,此次研究探討結腸癌患者的護理措施,選用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比其效果,報道如下。
2019-01~2019-12共80例進院診療的結腸癌患者,劃分成對照組、研究組(依照隨機單盲法)。對照組40例,年齡47~71歲,平均(51.24±5.46)歲,女19例,男21例。研究組40例,年齡48~70歲,平均(51.37±5.72)歲,女18例,男22例。納入標準:①均確診為外科結腸癌患者;②本次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③入選患者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研究知情書。排除標準:①患者具有一定的精神癥狀,配合度較低;②合并嚴重的臟器病變。研究組、對照組進行比較以上組間數(shù)據,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實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的止痛、止血、健康宣教、抗炎等措施,并嚴格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遵醫(yī)囑實施輸液、禁食等措施[3]。
研究組則在基礎護理之上,實行優(yōu)質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患者實施手術之前,護理人員需對患者實施全面的檢查,如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等,并對于患者的合并癥狀實施對癥處理,做好相應的腸道準備工作。注意在實施手術前3d,需指導患者進食流質食物,并于手術前兩日指導其進無渣流食,并給予相應的腸道抑菌藥,應用口服甘露醇、葡萄糖鹽水的混合液,展開相應的腸道清潔[4]。②需主動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手術的過程、注意事項等,耐心解答患者疑問,進一步增加其面對治療的信心,提升其依從性。針對患者的實際心理情況,實施相應的心理疏導,緩解其負面情緒。③患者實施手術之后,應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等待其病情趨向穩(wěn)定之后,適當延長監(jiān)測時間。應注意引流管的固定操作,實施相應的觀察及護理措施,進一步保證其處于通暢的狀態(tài),放置出現(xiàn)感染的情況,實施創(chuàng)口的清潔操作。④患者回到病房之后,護理人員需幫助患者正確擺放肢體,預防靜脈血栓的發(fā)生,并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正確擺放肢體的重要性。同時進一步確保患者腹腔內滲出液順利流出,可幫助患者在術后采取半坐臥的姿勢。指導患者多加翻身,并根據患者實際的恢復情況,幫助患者進行翻身的訓練,以此促進患者胃腸功能的進一步恢復[5]。⑤患者出院之前,應對其實施相應的造口健康宣教,并進一步指導其如何進行造口護理,掌握自護技能。提醒其需每日排便,發(fā)生任何異常如排便困難、再扣狹窄等現(xiàn)象,需及時到醫(yī)院進行處理,并對其實施相關的飲食指導、生活指導,如在肛門排氣之后才能夠進流食等。
1.3.1 護理滿意度:85~100分非常滿意、60~84分較為滿意、0~59分不滿意。
總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率+較為滿意率。
1.3.2 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包括肛門首次排氣時間、腸蠕動恢復時間、胃管拔除時間、恢復正常飲食時間。
1.3.3 住院時間。
實施護理后,研究組病患95.00%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病患60.00%,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n(%),n=40]
實施護理后,研究組病患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病患,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對比
實施護理后,研究組病患(9.64±3.12)d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病患(17.22±2.45)d,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住院時間對比
隨著近些年經濟不斷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們的飲食結構也逐漸發(fā)生改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等,導致結腸癌患者日益增多[6]。這種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日常生活,在實施手術切除之后,患者容易產生排氣困難、深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這將會致使患者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這對手術治療的效果,以及患者在術后恢復的情況,是十分不利的[7]。因此展開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十分重要。優(yōu)質護理作為廣泛應用,并普遍得到患者較高滿意度的一種臨床護理措施,被選為本次研究的護理干預措施。
相比較常規(guī)護理干預而言,優(yōu)質護理干預主要通過術前及術后的相應護理,更加系統(tǒng)、全面地給予患者更加優(yōu)質的護理體驗。在術前通過主動的溝通、交流,能在護患之間搭建,更加良好的溝通,增加彼此之間的信任度,進一步增強患者對手術的認知度,降低患者的緊張等負面情緒,從而提升其依從性,確保手術能夠順利進行[8]。而在術后嚴格密切的監(jiān)測,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有無存在異常,有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可以有效預防感染等情況發(fā)生,并可以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相應的康復訓練計劃,如翻身訓練等,能夠有效促進患者在術后,胃腸功能的進一步恢復。有效的飲食干預、生活干預等,同樣能夠幫助患者縮短其住院時間、肛門排期時間、恢復正常飲食時間等。此外,從患者出發(fā),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出院指導,對其詳細講解造口的相關護理操作,這能夠進一步確?;颊咴诔鲈褐螅莆栈镜淖宰o技巧,從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避免了患者因為自護能力不足,所引發(fā)造口感染等情況發(fā)生。實施護理后,研究組病患95.00%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病患60.00%,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施護理后,研究組病患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病患,差異明顯,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病患(9.64±3.12)d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病患(17.22±2.45)d,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以,優(yōu)質護理措施較常規(guī)護理措施,其優(yōu)越性更為顯著,更適宜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