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少紅 任卓倫 周啟家(中國人民大學)
2022年2月4日晚,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之前的半個小時,還有一場開幕式儀式前表演,1000多名普通群眾在鳥巢歡欣鼓舞的氣氛中伴著24首歌曲串燒舞動,其中也包括23位來自中國人民大學的“雄獅少年”。
翁正耀與大家一起接受采訪
沈鈺涵不同風格的妝面
2021年接近尾聲時,舞獅團才開始組織排練。當時,其他表演隊伍已排練兩月有余。第一次去鳥巢聯(lián)排時,初來乍到一無所知的他們,手忙腳亂地模仿左右隊伍的動作,排練間隙也顧不上休息,跑去向導演和其他團隊詢問動作要領。這次舞蹈表演融合了許多舞種,動作比較復雜,大家加班加點地“補課”。而短短1個月的排練期里,舞蹈動作又進行了幾次大幅調整,給團員們增加了許多壓力。
這樣高強度的訓練對所有人來說都是挑戰(zhàn)。即使是有舞蹈基礎的梁肖玉龍,身體也明顯吃不消,貼的膏藥甚至是以盒計算的。訓練過程中,團員們都有過大大小小的傷病?!暗覀兒孟駨膩頉]有想過放棄,都是關關難過,關關過。”思忖片刻,張曉舟語氣堅定。到上場表演前,他們總計排練近300小時。
按照排練紀律,舞蹈動作不能錄影回看。于是,宋彥星畫了各種動作的火柴人簡筆畫來幫助大家鞏固動作。她先用微信自帶的照片編輯功能畫出火柴人,然后用火柴人的四肢,簡易演示了手部與腿部的動作走勢與變換順序。之前,最晚入組的張曉舟總是記不住動作的順序,但照著火柴人簡筆畫的演示,曉舟順利克服了記憶動作的困難,這些簡筆畫也一直被留存在了曉舟的手機相冊里。
作為一支沒有專業(yè)服化道團隊的表演隊,舞獅團只能“自給自足”——造型、記錄、后勤等,都需要成員親力親為。
為了應對頻率很高的全要素彩排,造型組要盡快確定演員的造型。造型組的3個女孩子構想了十幾種妝面,嘗試了不同的線條走勢、多樣的顏色搭配。她們請沈鈺涵做“模特”,在他的兩邊臉上繪制了不同風格的妝面。一面是偏舞臺妝風格的,一面是較為樸素的。導演看過后認為將兩種風格折中會更好。于是,造型組根據(jù)導演的指導,對妝面進行了修改。妝容確定后,造型組又調整了團隊里兩位中長發(fā)男生的發(fā)型,讓整體造型變得十分有精氣神。起初,妝容造型由造型組全權負責,但隨著彩排的頻率越來越高,為了壓縮化妝時間,宋彥星在舞獅團小群中發(fā)布了妝容教程,還把一些簡單的操作分配給了其他演員,大大提升了化妝的效率。最終,大家自主設計的造型得到了導演組的夸贊。
后勤組則負責保管極為重要的道具“獅子頭”,有時得耐著性子花大量時間手工維修——吳翔宇將其戲稱為“我在鳥巢修文物”。由于平時訓練經常會用到獅子頭,因此,每隔一到兩天就需要對其進行全面檢查。后勤組最初只能邊修邊摸索,慢慢地他們開發(fā)了一些快速又實用的道具和辦法。比如,為了防止獅子頭的把手斷裂傷到隊員,吳翔宇用羽毛球手膠來固定把手;獅子頭的胡子時間久了容易掉,吳翔宇就把膠棒放入電加熱膠槍中,將胡子重新粘上去;有時跳著跳著,獅子頭還會出現(xiàn)一些“小意外”,控制獅子舌頭上下擺動的兩根繩子突然掉了,吳翔宇靈機一動,將口罩上的兩根繩子拽下來纏上去,結果剛好合適。
盛會落幕,這群“雄師少年”各得其所。央視的報道讓更多人認識了澳門學子翁正耀,“不好意思的同時也蠻開心的,因為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而在開幕式熱場表演上感受到的“世界大同”,使張曉舟的人生規(guī)劃更加清晰,“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回饋社會、幫助別人的樂趣,堅定了我想加入國際組織與公益機構的想法”。開幕式中彰顯的大國風姿,則使得阿格交力·馬曼的“參軍報國”夢更加堅定……
瀏覽舞獅團成員的朋友圈,20多個人幾乎都在同一天轉發(fā)了谷愛凌在冬奧會開幕式會場的一張自拍照。照片中她的臉旁,有一群身穿銀裝、手執(zhí)獅子頭、歡快躍動的小人,那就是來自中國人民大學的舞獅團演員。
照片里看不清他們的臉,但他們知道,觀眾知道,所有看見照片的人也都會知道——他們笑容滿面,神采飛揚。
1.開幕式當天,后排穿銀色服裝的為人大舞獅團
2.后勤組維修獅子頭
3.宋彥星用手機畫的簡筆畫
4.宋彥星用手機畫的簡筆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