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子豪 張曉琳 孟 巖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北京 100013)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由一核、四層、四翼三部分內(nèi)容組成,其核心功能為“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2021年北京高考物理試題以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為依托,注重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注重核心規(guī)律和科學方法的考查,促使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提升其學科關鍵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發(fā)揮其育人功能.試卷第19題是一道創(chuàng)新性計算題,該題靈活的“融合”了實驗探究與科學論證,引導學生運用物理科學方法(類比法),針對熟悉的力學和電磁學情景,進行問題探討與解決.本文以此題為案例展開研究,通過對此題的討論評析,談談北京高考試題與核心素養(yǎng)和關鍵能力的深層關聯(lián),以及今后的物理教學與備考策略.
[2021年北京高考(等級考)物理試卷第19題]類比是研究問題的常用方法.
(2)情境2:如圖1所示,電源的電動勢為E,線圈的自感系數(shù)為L,電路中的總電阻為R.閉合開關S,發(fā)現(xiàn)電路中電流I隨時間t的變化規(guī)律與情境1中的物體速率v隨時間t的變化規(guī)律類似.寫出電流I隨時間t變化的方程;并在圖2中定性畫出I-t圖線.
圖1
圖2
(3)類比情境1和情境2中的能量轉化情況,完成表1內(nèi)容.
表1
本題分別選取了高中物理中力學和電磁學中的典型情景,以物體在有阻力作用下從靜止下落和電感器充電為素材,考查通過類比方法對兩種情景的現(xiàn)象認識和規(guī)律探索,并討論兩種情景能量轉化的相似點.涉及到的知識點有:牛頓運動定律、自感電動勢的概念、功能關系和能量轉化與守恒定律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題與往年同位置的試題相比較,風格大為不同,極具有創(chuàng)新性,體現(xiàn)在本題問題情景簡單熟悉,數(shù)學運算要求不高,但對物理觀念和科學方法的考查非常深入,需要學生能夠準確的分析和理解兩種情景所涉及到的物理量、物理過程、功能關系等.學生在求解本問題的過程中,將進一步加深對核心規(guī)律的理解,加強對科學方法的領悟.
本題主要考查理解能力和推理論證能力.理解能力表現(xiàn)在對兩種素材情景的認識、對能量轉化與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對類比思想方法的領悟.推理論證能力體現(xiàn)在引導學生通過類比“發(fā)現(xiàn)”和“尋找”新舊知識或兩種物理情景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通過將“未知”與“已知”進行類比,挖掘共性,建立橫向聯(lián)系,進而遷移,解決新的問題.
本題涉及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4個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物理觀念方面考查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和能量觀,通過分析物體下落過程的受力特點,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從而求得下落過程的最大速度,通過分析兩個物理情景中的能量“來龍去脈”,進一步理解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和守恒思想的意義,建立完整的能量觀念.科學思維與科學探究方面,通過正確使用類比思想方法,推理圖1電路中電流I與時間t的表達式,以及定性分析電流的變化情況,準確畫出變化圖線.針對表格中已給的信息,進行類比分析,構建“證據(jù)”關聯(lián),對兩種情景的能量轉化情況進行推理論證與準確表述.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方面,要求學生對物理情景與問題進行大膽的質疑創(chuàng)新,對物理過程中的“能量觀”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本題沒有復雜的運動情景,也不需要進行復雜的數(shù)學運算,甚至并沒有傳統(tǒng)計算題的演算過程,但通過上述分析可看出,2021年北京高考第19題無論是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還是學科關鍵能力要求的層級都比較高,試題創(chuàng)設典型的物理情境,設置新穎的呈現(xiàn)方式和設問方式,要求考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主動思考,進行問題探究,類比遷移已有的知識和思維方式,完成開放性和探究性任務,這是在為學生搭建更大的思維能力展示平臺.
圖3
第(2)問是以實驗為背景的計算題,試題素材取自2019年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二教材“自感”一節(jié)的“做一做”實驗,使用電流傳感器顯示通電時電感線圈對電流影響(如圖4).
圖4
圖5
圖6
表2
2021年北京市學業(yè)水平等級性考試物理試題始終堅持以基礎模型為依托,創(chuàng)設真實問題情景,增強知識體系的貫通,注重信息獲取、模型建構、物理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學生能力的提升,要求考生既要通過邏輯推理分析問題得到結論,同時更要進行準確嚴謹?shù)谋硎?
近年來,北京高考物理試題極具“北京特色”,素材選取上有“人味兒”,試題呈現(xiàn)上有創(chuàng)新,問題設計上有層次.試題情景多選自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問題”“實驗”“做一做”“拓展閱讀”以及課后練習等,題目背景對于學生并不陌生,以熟悉的情景探討深層次問題,因此無論在新課教學還是高考備考中都應重視教材,挖掘教材.北京物理試題在呈現(xiàn)方式上也非常具有創(chuàng)新性,計算題以實驗為背景,融入論述和證明,不涉及復雜的物理過程和繁難的計算過程,著重考查考生對情境的深入思考、對知識規(guī)律的深入理解,對思想方法的深入領悟,而這并不是能依靠“題海戰(zhàn)術”能取得成效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物理本質的理解和對核心思想方法的內(nèi)化.試題每小問的設計既“向下兼容”,對于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能輕松入門,同時又具備“高端發(fā)展”,真正考查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與關鍵能力,對新課程教學改革起到了積極的導向和推動作用,實現(xiàn)中國高考評價的核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