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雪蕊 李軍英 李敬敏
(南樂縣婦幼保健院婦產科,河南 濮陽 457400)
壓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為臨床常見盆底功能障礙,多發(fā)于妊娠期、分娩期,主要表現為盆底肌力異常、盆腔臟器脫垂等[1]。其中產后并發(fā)SUI 最為常見,據統(tǒng)計,陰道分娩尿失禁發(fā)生率約38.6%,而其中SUI 占比約30.5%,嚴重影響患者產后日常生活[2]?,F階段,臨床治療產后SUI 主要給予陰道啞鈴鍛煉、提肛肌收縮訓練等康復治療方案,可緩解漏尿癥狀,但單一治療方案療效欠佳。近年盆底康復儀逐漸應用于產后SUI 治療,可通過生物反饋電刺激,促進盆底功能改善[3]。本研究旨在觀察盆底康復儀聯合陰道啞鈴鍛煉在產后SUI 患者的應用效果。
選取2019 年6 月~2020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136 例產后SUI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1: 1 配對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8例。
其中對照組年齡 20~35 歲,平均年齡27.80±3.53 歲;孕周37~40 周,平均38.74±0.51周;體質量指數18~40 kg·m-2,平均28.87±5.29 kg·m-2;新生兒體質量2.50~4.00 kg,平均3.43±0.23 kg。
觀察組年齡20~37 歲,平均28.42±4.03 歲;孕周37~41 周,平均38.79±0.48 周;體質量指數17~42 kg·m-2,平均29.56±5.96 kg·m-2;新生兒體質量2.50~4.50 kg,平均3.50±0.34 kg。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納入標準:符合產后SUI 相關診斷標準[4];均為陰道分娩、單胎妊娠初產婦;產后惡露已干凈;未服用影響控尿功能藥物;患者及家屬均知情了解本研究并當面簽訂同意書。
排除標準:產前存在嚴重妊娠并發(fā)癥者;存在泌尿系感染、盆腔炎、陰道炎者;存在子宮復舊不良者;伴有盆底功能障礙者;存在尿失禁、結石手術史者;伴有認知功能、精神障礙者;存在心、腎等嚴重器質性病變或惡性腫瘤者。
對照組采取陰道啞鈴鍛煉,患者站立指導其雙腳分開,啞鈴共5 級重量,首先選擇最輕重量啞鈴。慢肌運動鍛煉:做10 s 時長的收縮、放松鍛煉,15~20 min·次-1,需達10 次不脫落;快肌運動鍛煉:做2~3 s 時長的收縮、放松鍛煉,15~20 min·次-1,需達5 次不脫落;行走、上下樓梯鍛煉:2~3 min·次-1,Qd。以上訓練均可不脫落完成,則更換重一級啞鈴鍛煉。8 周為1 個療程,前4 周1 次·d-1,后4 周2 次·周-1。治療2 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觀察組采取盆底康復儀(法國phenix 杉杉公司,型號:PH ENIX USB4)聯合陰道啞鈴鍛煉,采用盆底康復儀進行生物反饋、電刺激,包括肌肉生物反饋、膀胱生物反饋、場景反射及A 3 反射等。選擇SUI 模式,在陰道及下腹部放置電極片及盆底肌肉治療頭,設定脈寬:50~300 μs,電流:0.5~100 mA;通過盆底康復儀生物電流治療盆底肌群,并指導患者根據儀器提示肌肉收縮波形,進行陰道持續(xù)收縮、放松訓練。治療時間:20~30 min·次-1,2 次·周-1,8 周為1 個療程。陰道啞鈴鍛煉方法、時間同對照組。
治療2 個療程后觀察比較治療前后兩組療效、靜息狀態(tài)下盆隔裂孔橫徑和前后徑及恥骨內臟肌厚度、盆底肌力和尿失禁程度。
1.3.1 療效
尿失禁癥狀完全消失,排尿正常為臨床治愈;尿失禁癥狀明顯減輕,漏尿次數降低≥60%為有效;尿失禁癥狀無明顯改善,漏尿次數降低<60%為無效。總有效率=(臨床治愈聯合有效)/總例數×100%。
1.3.2 靜息狀態(tài)下盆隔裂孔橫徑和前后徑及恥骨內臟肌厚度
采用超聲診斷儀(美國GE 公司,型號:VOLUSON 730)檢測對比治療前后兩組靜息狀態(tài)下盆隔裂孔橫徑、前后徑及恥骨內臟肌厚度。
1.3.3 盆底肌力
采用MyoTrac Pro 生物刺激反饋儀(加拿大Thought 公司,型號:SA 9800)檢測盆底肌力,測量盆底肌持續(xù)收縮60 s 肌電壓、盆底肌肉最大肌電壓。
1.3.4 尿失禁程度和漏尿量
采用尿失禁問卷表簡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 urinary incontinence short form,ICI-Q-SF)評分評估對比治療前后兩組尿失禁程度,計分0~21 分,分值越高表示尿失禁越嚴重,并通過1 h 尿墊試驗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漏尿量。
采用SPSS22.0 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D)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臨床治愈35 例(54.47%),有效29 例(42.65%),無效4 例(5.88%),總有效率94.12%(64/68);對照組臨床治愈26 例(38.24%),有效30 例(44.12%),無效12 例(17.65%),總有效率82.35%(56/68)。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治療后兩組靜息狀態(tài)下盆隔裂孔橫徑、前后徑較治療前降低,恥骨內臟肌厚度較治療前增加,且觀察組盆隔裂孔橫徑、前后徑低于對照組,恥骨內臟肌厚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靜息狀態(tài)下盆隔裂孔橫徑、前后徑及恥骨內臟肌厚度對比(±SD,n=68)
表1 兩組靜息狀態(tài)下盆隔裂孔橫徑、前后徑及恥骨內臟肌厚度對比(±SD,n=68)
注:與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對比,bP<0.05。
組別 橫徑(cm) 前后徑(cm) 恥骨內臟肌厚度(c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50±0.51 4.24±0.68a 5.29±0.70 4.87±0.64a 0.63±0.20 0.68±0.22a觀察組 4.47±0.67 3.75±0.61ab 5.35±0.45 4.37±0.42ab 0.65±0.11 0.82±0.38ab
治療后兩組盆底肌持續(xù)收縮60 s 肌電壓、盆底肌肉最大肌電壓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比對照組更高(P<0.05);ICI-Q-SF 評分、尿墊試驗漏尿量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比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盆底肌力對比(±SD,n=68)
表2 兩組盆底肌力對比(±SD,n=68)
注:與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對比,bP<0.05。
組別盆底肌持續(xù)收縮60s肌電壓(μV)盆底肌肉最大肌電壓(μV) ICI-Q-SF 評分(分) 尿墊試驗漏尿量(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 照組12.93±5.02 32.67±4.97a 23.07±4.72 23.05±6.13a 17.81±2.12 12.43±2.17a 9.54±1.72 5.91±0.26a觀 察組12.61±4.66 43.58±6.04ab 22.73±5.22 28.54±5.17ab 17.47±2.45 7.56±1.49ab 9.43±1.57 2.23±0.52ab
產后SUI 發(fā)病率較高,且其發(fā)生機制較為復雜,臨床認為產后SUI 主要因胎兒頭圍、產道擴張、恥骨尾骨肌彈性、相關婦科疾病、難產等因素,造成盆底肌力不同程度降低,引發(fā)SUI,嚴重降低女性產后生活質量[5]。SUI 發(fā)生初起尚未發(fā)生膀胱張力增大、逼尿肌收縮,及時給予有效干預措施,對病情扭轉、預后改善具有重大意義[6]。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與李瓊等研究結果一致[7]??梢姡璧卓祻蛢x聯合陰道啞鈴鍛煉治療產后SUI 患者療效顯著。分析原因在于,陰道啞鈴鍛煉是產后SUI 臨床治療常見康復療法,可通過啞鈴有意識進行肛門、尿道及陰道組織收縮、放松訓練,鍛煉盆底肌肉功能,促進產后盆底肌肉收縮力、舒張力恢復,提高肌纖維肌力,改善SUI 患者生活質量。盆底康復儀可通過生物反饋電改善產后SUI 患者控尿功能。其中生物反饋可鍛煉盆底肌力,改善肌肉彈性及強度,提高控尿能力。電刺激可抑制副交感神經,提升尿道關閉壓,改善膀胱儲尿能力;同時刺激修復盆底受損傷神經組織,激活神經興奮性,有利于尿道外括約肌收縮力增強[8]。
本研究發(fā)現,治療后觀察組盆隔裂孔橫徑、前后徑低于對照組,恥骨內臟肌厚度高于對照組,盆底肌持續(xù)收縮60 s 肌電壓、盆底肌肉最大肌電壓高于對照組,ICI-Q-SF 評分、尿墊試驗漏尿量低于對照組。可見,盆底康復儀聯合陰道啞鈴鍛煉治療產后SUI 患者有利于鍛煉盆腔底部肌肉,恢復盆底肌力,改善漏尿情況。相關研究顯示,分娩第二產程中,盆腔底部神經纖維及肌肉因胎兒頭部娩出,造成機械性擴張、壓迫,其剪切力作用嚴重破壞肛提肌功能,過度牽拉神經肌肉,導致盆底肌肉嚴重生理改變[9]。
綜上所述,盆底康復儀聯合陰道啞鈴鍛煉治療產后SUI 患者療效顯著,有利于增強盆底肌力,改善漏尿癥狀,提高SUI 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婦炎消膠囊輔助治療急性盆腔炎的效果較好,能夠調節(jié)炎性因子,抑制炎癥反應,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