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鶴
(襄城縣人民醫(yī)院婦產(chǎn)科,河南 許昌 461700)
宮頸癌是婦科常見惡性腫瘤,具有發(fā)病率高、發(fā)病機制復雜等特點,發(fā)展至晚期可引發(fā)尿頻、尿急、貧血等全身衰竭癥狀,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2]。由于早期宮頸癌無明顯體征及癥狀,確診時多已屬晚期,錯失最佳手術時機,故放化療成為其主要治療手段。貝伐單抗是一種分子靶向藥物,可有效阻斷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介導的腫瘤血管形成,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擴散[4]。本研究選取我院部分晚期宮頸癌患者,觀察貝伐單抗對晚期宮頸癌患者全腹放療及TC 化療后免疫功能的影響,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9 年2 月~2021 年1 月間收治的66 例晚期宮頸癌患者,根據(jù)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n=33),對照組年齡40~65 歲,平均年齡56.21±4.76 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20~26 g·kg-1,平均BMI 23.37±1.0 g·kg-1;病理分期:IIIb 期14 例,IV 期19 例;觀察組年齡38~66 歲,平均年齡55.34±4.59 歲;BMI18~27 g·kg-1,平均BMI 22.81±1.15 g·kg-1;病理分期:IIIb 期16 例,IV 期17 例;2 組患者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經(jīng)病理學、細胞學、陰道鏡檢查確診為晚期宮頸癌,且均為IIIb 期~IV 期;臨床資料完整;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功能障礙者;預計生存時間<3 m;合并其他部位惡性腫瘤者;近期內(nèi)(<3 m)接受過靶向治療、放療者;合并其他婦科疾病者;合并自身免疫系統(tǒng)嚴重疾病者;伴有嚴重精神障礙,無法配合治療者。
對照組患者采用全腹放療、TC 化療方案。全腹放療:采用直線加速器(CLNAC 23000/D)18 mv-X 線對全腹前后進行照射放療,照射頻率:0.7 Gy Bid,2 次照射需間隔6 h 以上。TC 化療方案:采用紫杉醇(無錫紫杉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345)、卡鉑(山東睿鷹制藥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4068)進行化療,具體用法:將135 mg·m-2紫杉醇溶于0.9%氯化鈉注射液500 mL 中靜脈滴注,滴注結(jié)束1 h 后,將AUC4-6(300~400 mg·m-2)卡鉑溶于0.5% 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中靜脈滴注。以3 w 為1 個療程,持續(xù)治療3 個療程。
觀察組患者在上述基礎上增加貝伐單抗(Roche Diagnostics GmbH,批準文號S20170035)治療,將7.5 mg·kg-1貝伐單抗溶于0.9%氯化鈉注射液500 mL 中靜脈滴注,首次滴注時控制時間為90 min,后續(xù)治療可縮短至60 min,以3 w為1 個療程,持續(xù)治療3 個療程。
治療后參考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 1.1 版(RECIST 1.1)[5]評估療效,完全緩解(Complete remission,CR):腫瘤病灶消失,且維持時間>4 w;部分緩解(Partial remission,PR):腫瘤病灶直徑縮?。?0%,且維持時間>4 w;穩(wěn)定(Stable,SD):腫瘤病灶最大垂直直徑乘積縮?。?0%或增大<25%,且維持時間>4 w;進展(Progressive Disease,PD):腫瘤病灶最大垂直直徑乘積增大25%以上??傆行剩剑–R+PR)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1 腫瘤標志物水平
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空腹肘靜脈血3 mL,置于真空管中,離心處理(3600 rpm,10 min)后取上清液,采用μStat ECL 型電化學發(fā)光儀(瑞士萬通中國有限公司)經(jīng)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腫瘤標志物水平,包括糖鏈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血清鱗狀細胞癌抗原(Serum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1.4.2 免疫功能指標
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外周靜脈血5 mL 置于乙二胺四乙酸抗凝試管中,采用EPICS-XL II 型Beckman-Coulter 流式細胞儀(美國)經(jīng)Listmode系統(tǒng)軟件檢測2 組免疫功能指標,包括CD3+、CD4+、CD4+/CD8+。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2.0 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D)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或率(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CR:9 例(27.27%)、PR:14 例(42.42%)、SD:6 例(18.18%)、PD:4 例(12.12%);對照組CR:7 例(21.21%)、PR:8例(24.24%)、SD:12 例(36.36%)、PD:6 例(18.18%);觀察組總有效率23 例(69.70%)高于對照組15 例(45.45)(χ2=3.970,P=0.046)。
治療前,2 組患者CA15-3、SCC、CEA 水平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各治療組CA15-3、SCC、CEA 水平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更為顯著,見表1。
表1 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D,n=33)
表1 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D,n=33)
時間 組別 CA15-3(U·L-1) SCC(mg·L-1) CEA(mg·L-1)治療前 觀察組 35.12±5.78 2.11±0.32 6.81±1.21對照組 33.93±6.01 2.07±0.29 7.12±1.33治療后 觀察組 14.12±3.11ab 1.36±0.21ab 3.17±0.52ab對照組 18.95±4.23 1.72±0.30 5.92±0.77
治療前,2 組患者CD3+、CD4+、CD4+/CD8+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各治療組CD3+、CD4+、CD4+/CD8+均明顯升高,且觀察組更為顯著,見表2。注:與治療前相比,aP<0.05;與對照組相比,bP<0.05。
表2 免疫功能指標比較(±SD,n=33)
表2 免疫功能指標比較(±SD,n=33)
時間組別 CD3+(%) CD4+(%) CD4+/CD8+治療前觀察組55.56±6.61 26.33±3.79 1.31±0.33對照組54.91±6.52 25.76±3.81 1.27±0.29治療后觀察組46.11±5.21ab 25.12±3.27ab 1.06±0.25ab對照組42.23±4.76 20.63±2.65 0.73±0.21
注:與治療前相比,aP<0.05;與對照組相比,bP<0.05。
放療是宮頸癌主要治療手段之一,可一定程度上抑制腫瘤向遠處轉(zhuǎn)移。TC 化療方案由紫杉醇、卡鉑組成,其中,具有促微管聚合、阻滯已聚合微管解離等作用;卡鉑為一種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可通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發(fā)揮良好抗癌作用。
但相關研究顯示,單純放療或化療均難以有效阻斷腫瘤細胞轉(zhuǎn)移、擴散,故多與其他藥物聯(lián)合使用以提升臨床療效。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對照組,CA15-3、SCC、CEA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聯(lián)合治療可提升治療效果,改善患者免疫細胞功能,降低機體腫瘤標志物水平。分析原因在于,在全腹放療及TC 化療基礎上輔助使用貝伐單抗,可發(fā)揮顯著抗腫瘤血管生成作用;此外,貝伐單抗可降低晚期宮頸癌患者全腹放療及TC 化療后機體腫瘤標志物水平,改善其免疫功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