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存發(fā) 侯聰霞 孫芳
(1. 西華縣中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河南 周口 466600;2. 河南省胸科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河南 鄭州 450000)
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Eosinophilic bronchitis,EB)是臨床常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引起慢性咳嗽,多因呼吸道梗阻而導(dǎo)致喘憋,嚴重時可影響患者生命安全[1]。
目前,臨床上多予以糖皮質(zhì)激素藥物治療,雖取得一定療效,但整體治療效果不佳。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為吸入性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藥物,具有止咳、平喘等作用,此外,其還可促進嗜酸性粒細胞凋亡;孟魯司特鈉是白三烯合成抑制劑,具有抗炎作用[2-3]。本研究選取我院EB患者82例,旨在研究孟魯司特鈉輔助治療對其癥狀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EB 患者82 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41)與對照組(n=41)。對照組男23 例,女18 例,既往吸煙史32 例,年齡29~64 歲,平均(42.92±5.26)歲,病程1~14 個月,平均病程(6.13±2.21)個月;觀察組男25 例,女16 例,既往吸煙史28 例,年齡28~65 歲,平均(42.11±5.13)歲,病程1~13 個月,平均病程(6.96±2.11)個月。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年齡、既往吸煙史、性別、病程),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本研究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
(1)納入標(biāo)準:均符合2015 年版《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4]EB 相關(guān)診斷標(biāo)準:咳嗽、喘憋、肺部啰音等癥狀;經(jīng)誘導(dǎo)痰細胞學(xué)檢查顯示嗜酸粒細胞比例≥3%;X 線顯示肺部紋理明顯增多,部分患者出現(xiàn)片狀陰影;咳嗽時間>8 周者;病歷資料完整者;患者家屬知情同意,且簽訂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biāo)準:合并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結(jié)核病毒感染者;支氣管異物者;先天性心臟病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原發(fā)性免疫缺陷者;近期使用支氣管擴張劑治療者;精神類疾病者;對本研究相關(guān)藥物過敏者;參與其他治療研究者;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兩組均給予止咳化痰、消炎、抗感染、解痙平喘、吸氧等常規(guī)治療。
1.3.1 對照組
給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深圳太太藥業(yè)有限公司/健康元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343)治療,400 μg·次-1,bid,治療時間均為1 個月。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給予孟魯司特鈉(Merck Sharp & Dohme B.V.,批準文號H20181187)治療,10 mg·次-1,qd,睡前口服,治療時間均為1 個月。
顯效:咳嗽、喘憋、肺部啰音等癥狀消失,誘導(dǎo)痰細胞學(xué)檢查顯示嗜酸粒細胞比例<3%;有效:上述癥狀均有所改善,偶見肺部啰音,0≤嗜酸粒細胞比例≤3%;無效:上述癥狀、誘導(dǎo)痰細胞學(xué)結(jié)果未見明顯改善,甚至病情加重。[(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總有效率。
(1)治療效果比較。(2)癥狀消失時間。包括咳嗽、喘憋、肺部啰音。(3)炎性因子。分別采集兩組治療前、治療后晨起空腹靜脈血3mL,靜置2 h,經(jīng)離心處理后,分離上層血清,置于-70℃環(huán)境保存待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白細胞介素-5(IL-5)、IL-8、腫瘤壞死細胞因子-α(TNFα)。(4)肺功能。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采用肺功能儀檢測兩組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第1 秒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氣峰流速(PEF)。(5)T 細胞亞群。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采集兩組外周靜脈血3 mL,經(jīng)離心處理后,取上層血清,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CD3 分子(CD3+)、CD4+、CD8+、CD4+/CD8+。
觀察組總有效率97.56%(40/41)高于對照組82.93(31/41)(χ2=4.987,P=0.026)。
治療后觀察組咳嗽、喘憋、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D,d,n=41)
表1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D,d,n=41)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咳嗽 肺部啰音 喘憋觀察組 3.32±1.23* 2.02±0.61* 1.75±0.42*對照組 5.33±1.27 3.03±0.92 2.63±0.65
治療后觀察組TNF-α、IL-5、IL-8 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炎性因子比較(±SD,n=41)
表2 兩組炎性因子比較(±SD,n=41)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IL-5(μg·L-1) TNF-α(pg·mL-1) IL-8(pg·mL-1)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0.45±0.12 0.04±0.01* 170.25±20.31 71.22±11.01* 73.21±12.46 40.32±6.54*對照組 0.46±0.11 0.20±0.01 168.35±20.14 85.32±12.33 72.34±12.58 46.55±7.21
治療后觀察組FEV1、FEV1/FVC、PEF 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肺功能比較(±SD,n=41)
表3 兩組肺功能比較(±SD,n=41)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FEV1(L) FEV1/FVC(%) PEF(L·s-1)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1.28±0.42 2.22±0.40* 63.66±6.82 87.83±8.71* 2.13±0.72 4.15±1.72*對照組 1.45±0.52 1.96±0.23 64.07±6.51 75.82±7.66 2.31±0.56 3.41±1.11
治療后觀察組CD3+、CD4+、CD4+/CD8+均高于對照組,CD8+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T 細胞亞群比較(±SD,n=41)
表4 兩組T 細胞亞群比較(±SD,n=41)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CD3+(%) CD4+(%) CD8+(%) CD4+/CD8+治療前觀察組 70.31±4.52 35.42±5.41 45.21±8.22 0.78±0.41對照組 70.29±4.46 35.29±5.43 44.41±8.32 0.79±0.44治療后觀察組 85.55±5.31* 48.24±4.23* 27.31±2.44* 1.77±0.31*對照組 75.22±4.65 42.11±4.41 30.41±3.01 1.38±0.35
EB 是一種非哮喘性支氣管炎,發(fā)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多伴有咳嗽、喘憋、肺部啰音等癥狀,若治療不及時可發(fā)展為慢性肺源性心臟病、阻塞性肺氣腫等疾病,嚴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5]。目前,臨床多予以止咳化痰、解痙平喘、消炎、抗感染等治療為主,但整體治療效果不佳。因此,研究較為有效治療方案對EB患者具有積極意義。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為臨床常用藥,屬新合成第二代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具有抗炎、抗過敏、抑制氣道反應(yīng)等作用,可通過抑制抗體合成,促進嗜酸性粒細胞凋亡,阻止氣道炎性反應(yīng),從而發(fā)揮抗炎作用;此外,其還可修復(fù)呼吸道,降低氣道阻力,從而達到止咳、平喘效果,但其藥效持續(xù)時間較短,且單獨使用治療效果不佳[6-7]。
孟魯司為非激素類抗炎藥,是半胱氨酰白三烯受體拮抗劑,臨床常用于治療支氣管哮喘,具有藥效時間長、抗炎等作用,經(jīng)給藥后可通過與半胱氨酰白三烯受體結(jié)合,從而阻斷氣道平滑肌細胞表面受體與白三烯結(jié)合,進而降低炎性物質(zhì)分泌,減輕氣道水腫,抑制炎性反應(yīng)[8-9]。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表明孟魯司特鈉輔助治療EB 效果確切;本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治療后觀察組咳嗽、肺部啰音、喘憋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TNF-α、IL-5、CD8+、IL-8、均低于對照組,F(xiàn)EV1、CD3+、FEV1/FVC、CD4+、PEF、CD4+/CD8+均高于對照組,分析可能與孟魯司特鈉輔助治療有關(guān)。孟魯司特鈉能有效抑制炎性反應(yīng),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從而改善患者肺功能,緩解患者癥狀,促進患者恢復(fù)。炎性因子IL-5、TNF-α 及IL-8 可促進嗜酸粒細胞生長及分化,抑制其凋亡,同時還可促進氣管分泌物釋放,最終引起氣管痙攣、咳嗽,而孟魯司特鈉能夠有效抑制炎性因子釋放,因此,其可有效抑制機體炎性反應(yīng),緩解患者癥狀[10-12]。
綜上可知,孟魯司特鈉輔助治療EB 療效顯著,能有效促進患者健康恢復(fù),緩解患者癥狀,抑制炎性因子釋放,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