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云
(天津市津南醫(yī)院,天津市 300350)
老年重癥肺炎為臨床常見危重癥,目前尚無臨床特效治療方案,老年患者機體功能漸進性降低,使得老年重癥肺炎的發(fā)病率較高,且其發(fā)病初期癥狀不明顯、病情發(fā)展迅速、常合并多種并發(fā)癥及系統(tǒng)性疾病,臨床治療更為棘手,其若未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導(dǎo)致患者病情進一步發(fā)展,最終影響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分析和預(yù)測老年重癥肺炎患者歸轉(zhuǎn)情況為臨床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探究老年重癥肺炎患者存活情況及其影響因素,可為進一步指導(dǎo)改善老年重癥肺炎患者預(yù)后提供依據(jù)。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重癥肺炎患者降鈣素(PCT)、白介素-18(IL-18)、血小板(PLT)水平變化及其死亡的危險因素。
回顧性選取104 例2018 年10 月~2019 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癥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均符合《實用內(nèi)科學(xué)》[2]中關(guān)于老年重癥肺炎的相關(guān)診斷標(biāo)準。納入標(biāo)準:無原發(fā)腫瘤、心肝腎功能不全等其他嚴重疾病者;中途未轉(zhuǎn)院者等。排除標(biāo)準:合并艾滋病、乙肝等其他嚴重感染性疾病者;白細胞(WBC)<1×109L-1或中性粒細胞<0.5×109L-1者;近1 個月內(nèi)服用過免疫抑制劑及激素類藥物治療者等。根據(jù)患者入院28 d存活情況將其分為存活組(n=69)和死亡組(n=35),兩組一般資料具體見表1。研究設(shè)計經(jīng)我院醫(yī)學(xué)倫理委員會批準。
根據(jù)本院電子病歷系統(tǒng)收集兩組一般資料,主要含年齡、性別、吸煙史、合并癥(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并發(fā)癥(急性腎損傷、胸腔積液、多肺葉病變)、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APACHEⅡ,71 分,得分越高患者病情越嚴重)[3]評分、血清PCT、IL-18、PLT 水平、氧合指數(shù)(PaO2/FiO2)等。入院后次日采集兩組晨起空腹靜脈血3 mL,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全血PLT 水平,離心后取血清(3000 rpm,10 min)檢測血清PCT、IL-18 水平;采用動脈血氧分壓(PaO2),通過呼吸機監(jiān)測氧濃度分數(shù)(FiO2),并計算PaO2/FiO2。
①統(tǒng)計老年重癥肺炎患者存活情況;②比較死亡組及存活組的臨床資料;③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法分析老年重癥肺炎患者存活情況的影響因素。
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予以χ2檢驗進行比較;計量資料以(±SD)表示,組間及同組多時間點比較予以獨立樣本t、F 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法進行。處理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1.0 軟件,P <0.05 表示差異顯著。
104 老年重癥肺炎患者,入院28 d 后69 例存活,35 例死亡,死亡率為33.65%。
第1 d、第4 d、第7 d,死亡組血清PCT、IL-18 水平升高,存活組血清PCT、IL-18 水平降低,死亡組高于存活組(P <0.05)。見表1。
表1 死亡組及存活組不同時間點的臨床資料比較(±SD)
表1 死亡組及存活組不同時間點的臨床資料比較(±SD)
注:與第1 d 比較,*P <0.05;與第4 d 比較,#P <0.05。
時間 分組 PCT (ng·mL-1) IL-18 (ng·L-1) PLT(×109 L-1)第1 d 存活組(n=69) 0.43±0.10 68.05±6.88 83.07±12.14死亡組(n=35) 4.77±1.54 83.47±6.25 82.58±11.36 t 23.423 11.129 0.199 P <0.001 0.000 0.843第4 d 存活組(n=69) 0.18±0.03* 52.05±7.18* 81.07±7.14死亡組(n=35) 5.01±1.17* 106.04±12.19* 82.21±8.16 t 34.433 28.383 0.733 P <0.001 <0.001 0.465存活組(n=69) 0.07±0.15*# 33.68±4.33*# 83.73±6.27第7 d 死亡組(n=35) 6.11±1.52*# 134.88±12.18*# 82.17±7.93 t 32.848 61.910 1.095 P <0.001 <0.001 0.276
死亡組年齡、APACHEⅡ評分高于存活組(P <0.05),PaO2/FiO2低于存活組(P <0.05),死亡組吸煙史、糖尿病、腦卒中、急性腎損傷、多肺葉病變比例高于存活組(P <0.05),見表2。
表2 死亡組及存活組的臨床資料比較
多因素Logistic 分析結(jié)果顯示,年齡高、APACHEⅡ評分高、有吸煙史、合并糖尿病、血清PCT 水平升高、血清IL-18 水平升高是老年重癥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OR=2.077;1.919;1.626;1.718,2.077,1.919,P <0.05),PaO2/FiO2升高是老年重癥肺炎患者死亡的保護因素(OR=0.596,P <0.05)。見表3。
表3 老年重癥肺炎患者存活情況的影響因素分析
老年重癥肺炎為老年人群高發(fā)疾病,發(fā)病急、進展快且預(yù)后差,嚴重威脅老年人群生命安全與健康,已成為嚴重公共衛(wèi)生問題。研究顯示[4],老年重癥肺炎患者死亡率可達到20%~50%,本研究中,104 老年重癥肺炎患者,入院28 d 后69 例存活,35 例死亡,死亡率為33.65%,與既往研究類似,進一步說明老年重癥肺炎患者死亡率較高,臨床需加以重視,并采取措施進行干預(yù)。本研究中,死亡組年齡、APACHEⅡ評分及吸煙史、糖尿病、腦卒中、急性腎損傷、多肺葉病變的患者比例高于存活組,PaO2/FiO2低于存活組,說明老年重癥肺炎患者死亡與患者年齡、APACHEⅡ評分、PaO2/FiO2降低,吸煙史、糖尿病、腦卒中、急性腎損傷、多肺葉病變等密切相關(guān)。
第1、4、7 d,死亡組血清PCT、IL-18 水平高于存活組,提示血清PCT、IL-18 水平可能作為老年重癥肺炎患者死亡的監(jiān)測指標(biāo)。進一步分析老年重癥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發(fā)現(xiàn),年齡高、APACHEⅡ評分高、有吸煙史、合并糖尿病、PaO2/FiO2降低、PCT 升高、IL-18 升高是老年重癥肺炎患者死亡危險因素。
隨著年齡升高,患者生理機能呈漸進式降低,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代謝下降,組織分化與修復(fù)功能降低,可增加肺炎病原菌入侵及定植風(fēng)險,降低肺組織修復(fù)速度,導(dǎo)致老年重癥肺炎遷延不愈最終死亡[5]。APACHEⅡ評分為臨床常見危重癥評分標(biāo)準,可全面評估危重癥患者健康水平,APACHEⅡ評分越高提示患者病情越嚴重,死亡率越高。有吸煙史患者氣道內(nèi)膜與香煙煙霧中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質(zhì)接觸,可發(fā)生剝脫和纖維化等情況,增加氣道的組織損傷和功能損害,進而促進老年重癥肺炎患者病情進展。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重癥肺炎患者一方面存在微血管病變,可增加血流粘稠程度,使得肺組織局部缺血缺氧程度增加,另一方面存在自身免疫系統(tǒng)紊亂,免疫功能處于抑制狀態(tài),肺部持續(xù)性炎癥難以降低,更容易導(dǎo)致死亡[6]。PaO2/FiO2升高提示機體供氧良好,肺通氣功能好轉(zhuǎn),與老年重癥肺炎患者肺炎癥狀改善密切相關(guān),PaO2/FiO2升高為老年重癥肺炎患者死亡的保護因素。PCT 為新型重要炎性標(biāo)記物,IL-18 為機體常見前炎性細胞因子,兩者均可介導(dǎo)肺部炎癥級聯(lián)反應(yīng),促進老年重癥肺炎患者疾病進展,加重病理過程[7,8]。
綜上,老年重癥肺炎患者死亡率較高,且老年重癥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與患者年齡高、APACHEⅡ評分高、血清PCT 水平高、血清IL-18 水平高、有吸煙史、合并糖尿病、PaO2/FiO2降低等密切相關(guān),臨床可據(jù)此給予老年重癥肺炎患者針對性治療及干預(yù)措施,以改善老年重癥肺炎患者預(yù)后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