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晨麗 鄧芳麗
摘要:語言是人類文明的標志之一,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工具,人們需要借助語言進行信息的溝通與交流。幼兒有自己的語言體系,他們通過語言表達情感,并輔助肢體動作與他人進行溝通。語言也是幼兒認識世界的主要渠道,所以語言在幼兒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兒教師需要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采取切實可行的策略,使語言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發(fā)揮出最大效用,幫助幼兒初步構建語言系統(tǒng)。
關鍵詞:幼兒期;語言教育;有效對策
引言:
語言是人必須擁有的一項基本能力,因此在幼兒階段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雖然現階段我國對幼兒教育給予較多重視,并在不斷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能力,但從幼兒語言教育現狀來看,仍存在較多不足,嚴重影響了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應全面認識到幼兒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不斷加強對幼兒的語言教育,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為幼兒全面發(fā)展以及更好的生活提供有利條件[1]。
一、幼兒期語言教育的重要意義
語言是思維的重要工具和表達方式,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人們思想的形成與表達,主要是依靠語言來完成的。五歲之前是幼兒語言培養(yǎng)的關鍵期,在這期間進行有效的語言教育,可以培養(yǎng)并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和語言交際能力,從而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作為家長和幼兒園老師,不應該只想著給孩子提供優(yōu)質的生活環(huán)境,還應當注意精神環(huán)境的構建,以此來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2]。
幼兒時期是口語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老師和家長要引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進而發(fā)展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為今后書面語言的提高奠定基礎。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前提是能夠準確、恰當地選擇詞語,將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表達出來,這樣才能保證交流的高效、暢通。所以,在幼兒語言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老師和家長要認識到“前語言”發(fā)展的重要意義,給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交際環(huán)境,讓他們在實踐中將學到的語言知識轉化為自身的交際能力。
二、幼兒期語言教育的有效策略探索
(一)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
提升幼兒語言能力的重要條件之一是為其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在幼兒語言發(fā)展過程中良好的語言氛圍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對培養(yǎng)幼兒語言的學習興趣有很大幫助。因此,幼兒園在組織開展相關語言教學活動時,應結合五大領域及游戲活動,為幼兒營造良好的語言氛圍,提供舒適、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顒忧捌诳删牟贾霉┯變航涣?、溝通的場所,以幼兒為主體,鼓勵其自由表達,可以開展談話、采訪、看圖講述、情景劇表演、區(qū)角角色扮演、猜謎語、詞語接龍、擊鼓傳花等多種游戲,讓幼兒參與其中,改變以教師為主體的現象,充分發(fā)揮其指導、引導的作用,鼓勵幼兒多聽、多模仿、多說等,從而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提升[3]。
(二)激發(fā)幼兒表達興趣
在興趣的驅使下,幼兒可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并通過參與教學活動獲得知識、積累經驗、培養(yǎng)能力。所以,教師需重視激發(fā)幼兒的語言興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詞匯的應用,通過言傳身教影響幼兒的語言表達,使幼兒積累豐富的語言表達經驗。實踐發(fā)現,教師充分應用言傳身教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幼兒從敢說逐漸變?yōu)闀f。另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這一教學輔助工具,通過其圖文聲結合的特點呈現豐富的教學內容,使幼兒加深對相關語言表達的印象,更好地記憶知識。教師需明確,幼兒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幼兒都有不同的性格和興趣愛好,接受能力也存在一定差異。而語言教育是面向全體幼兒的,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活動設計,使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真正學習到知識,切實感受到語言藝術的魅力所在。教師通過激發(fā)幼兒的語言表達興趣,并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活動,可以使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三)培養(yǎng)語言表達習慣
教師需為幼兒提供更多語言表達的機會,使幼兒養(yǎng)成語言表達的習慣,同時使幼兒完善自身的語言表達體系,進一步增強幼兒語言表達的信心,使幼兒樂于表達、勇于表達。首先,教師及家長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增加與幼兒語言交流的機會。比如,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向幼兒教授見面打招呼、問候等生活常識,用語言表達生活小事等。并且家長需要在幼兒表達的過程中認真傾聽,以此使幼兒感受到家長的尊重,增強幼兒的表達欲望。再次,教師需要了解幼兒的興趣和心理需求,采用平等、友善的態(tài)度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認真地傾聽和回應,在循循善誘中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通過增加家長、教師和幼兒之間的日?;樱軌驕p輕幼兒對語言表達的抗拒心理,同時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
(四)尊重個性差異,探究教學技巧
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個性差異比較明顯,這種差異不但表現在對外界事物的認知上,也表現在對語言的運用上。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樹立“生本”意識,突顯學生的個性特征;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想法與舉動,給他們提供一個能夠獨立表達自己觀點的交流平臺,讓他們暢所欲言,進行思想交流;提高幼兒語言的交際能力,培養(yǎng)他們在語言表達上的自信。
在具體的教學方式上,老師可以結合幼兒的年齡和心理認知規(guī)律,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繪本故事、兒歌說唱、談話交流等形式逐步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感知能力,并創(chuàng)設有效的語言情境,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嘗試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幫助他們構建起自己的語言詞匯庫。此外,在語言訓練上要重視“讀”的作用。在具體的語言學習過程中,可采用老師領讀和學生跟讀的方式,讓幼兒在讀的過程中體味到語言的魅力,然后訓練他們連貫表達的能力。這里要注意的是,部分幼兒可能語言先天發(fā)展能力較弱,在讀的過程中,不愿意配合老師或者跟不上老師的節(jié)奏。所以,家長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足夠的耐心,尊重幼兒的想法,積極引導他們開口,對于讀的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也要及時指出并更正,讓他們學會在錯誤中求發(fā)展,從而逐步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結束語
總之,同時,在幼兒語言教育中,老師和家長對幼兒的心理認知能力要有準確把握,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夠增強幼兒語言的教育針對性,提升幼兒的語言學習興趣,進一步實現語言教育的目標,為幼兒今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顧鶴艷.怎樣提高幼兒語言教育的有效性[J].科幻畫報,2020(07):109.
[2]彭迎萍.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有效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20(27):94-95.
[3]鄭輝.淺談幼兒園語言教學的開展[J].科普童話,2020(2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