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雄
(甘肅省武山縣高樓鎮(zhèn)農業(yè)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甘肅天水 741315)
豬鏈球菌病是養(yǎng)殖場中常見的疾病,近年來的感染情況呈上升趨勢,仔豬感染該病后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1];種豬和育肥豬感染后主要是以關節(jié)炎為主,死亡率不高,但是對生產性能造成嚴重影響[2];目前對于該病的治療主要是通過免疫自家苗和抗生素類藥物,抗生素藥物目前用的比較多的是頭孢類、青霉素類、氨基糖苷類、大環(huán)內酯類等[3]??肆置顾厥橇挚擅顾氐牡?位羥基被氯離子取代合成的藥物[4];抑菌機制主要是通過作用于細菌的核糖體,抑制細菌菌體蛋白質的合成[5];而且還能增加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功能,通過影響白細胞的吞噬和殺菌功能,起到抑制細菌毒素產生的作用[6];該藥抗菌譜廣、活性強,對革蘭氏陽性菌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7]。因此,本研究為了合理地應用鹽酸克林霉素治療豬鏈球菌病,選用了阿莫西林、青霉素鉀、恩諾沙星等3種常用于治療豬鏈球菌病的藥物與其進行對比,以期為豬鏈球菌病選用合理的治療藥物提供參考。
1.1.1 試驗藥品
鹽酸林可霉素注射液購于山東誼源動物藥業(yè)有限公司;阿莫西林購于四川省博騰動物藥業(yè)有限公司;青霉素鉀注射液購于江西省科達動物藥業(yè)有限公司;恩諾沙星注射液購于重慶金福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豬溶血性鏈球菌由實驗室自留分離保存的菌種。
1.1.2 試驗動物
選擇某規(guī)?;i場的130頭出生后未免疫豬鏈球菌苗的杜洛克、長白、約克夏三元雜交仔豬,日齡為40~50 d,體重在11.0~14.5 kg之間。
1.2.1 人工攻毒試驗
隨機挑選110頭健康仔豬進行腹部注射0.1 mL含菌量為5.8億個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后第2天對豬只的精神狀況、體溫等癥狀進行觀察。
1.2.2 感染后確診
感染后判斷是否攻毒成功主要是通過臨床癥狀、病理病變、病原培養(yǎng)、染色特性和生化鑒定進行確診。①攻毒豬只出現(xiàn)突然死亡,前期癥狀有精神沉郁、飲食差、眼結膜潮紅、關節(jié)腫脹、四肢無力、跛行或癱瘓,體溫升高到41℃以上。②部分攻毒豬只全身皮膚出現(xiàn)紫紅或局部紅斑;對死亡豬只解剖發(fā)現(xiàn)心、肺、脾、腎等器官和淋巴結、腸黏膜出血、充血,多數(shù)病例出現(xiàn)典型的敗血癥病變。③用無菌接種棒取攻毒死亡豬只的心臟、肺臟、脾臟、腎臟等器官接種于普通營養(yǎng)瓊脂、血液瓊脂培養(yǎng)基37℃培養(yǎng)24 h后,通過營養(yǎng)瓊脂可以看到灰白色、凸起、透明、半透明的露珠狀菌落;在血液瓊脂培養(yǎng)基上可以觀察到β溶血現(xiàn)象。④取營養(yǎng)瓊脂上的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為陽性球菌,呈單個或成雙的短鏈狀;內臟觸片,利用姬姆薩染色,呈單個或成雙的深藍色球菌。參照郭長明等[8]所述的生化鑒定結果。
1.2.3 試驗分組及處理辦法
隨機抽取攻毒處理的豬只100頭,隨機分為攻毒對照組、A組、B組、C組和D組,另取20頭健康仔豬作為健康對照組,每組分4個重復,每個重復5頭豬,各組的治療處理方案見表1。治療前后對豬只的體重進行測量,治療后記錄豬只的體溫變化,觀察豬只的精神狀況、采食情況等。整個治療觀察期為期15 d。
試驗豬只做到每組單獨分開飼養(yǎng),避免試驗過程出現(xiàn)交叉感染影響。試驗過程中保證豬只自由飲水,同時每天打掃豬舍衛(wèi)生,試驗過程按照規(guī)?;i場進行常規(guī)飼養(yǎng)。
死亡率=試驗過程每組死亡頭數(shù)÷試驗總頭數(shù)×100%;有效率=有效頭數(shù)÷試驗總頭數(shù)×100%;治愈率=治愈頭數(shù)÷試驗總頭數(shù)×100%;增重=試驗末體重-試驗前體重;相對增重率=增重÷健康對照組的平均增重,健康對照組為100。
治療有效的評判標準為豬只給藥后體溫降低或者恢復正常,食欲增加,但跛行等癥狀仍存在的豬判定為有效。
治愈的評判標準為給藥后發(fā)病豬只的體溫、精神、食欲恢復正常,跛行等臨診癥狀消失的豬判定為治愈。
試驗指標數(shù)據(jù)通過Excel表格進行初步整理,然后利用SPSS 1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結果以“平均值±標準誤”表示,<0.05表示與攻毒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0.01表示與攻毒對照組相比差異極顯著。
由表2可知,與攻毒對照組相比A組、B組、C組、D組藥物均對豬鏈球菌病有治療作用。A組、B組、C組和D組中,B組和C組豬的死亡率顯著高于A組和D組(<0.05);A組和D組藥物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0.05);D組豬的增重顯著高于A組、B組、C組(<0.05);D組豬的增重率極顯著高于A組、B組、C組(<0.01),B組、C組顯著高于A組(<0.05)。
表2 阿莫西林、青霉素鉀、恩諾沙星、鹽酸克林霉素等4種藥物治療效果對比
豬鏈球菌屬于革蘭氏陽性球菌,鹽酸克林霉素對于該病治療上的應用已經有相關報道,李敬雙[9]通過選用青霉素鉀、阿莫西林、恩諾沙星、慶大霉素4種抗生素和鹽酸克林霉素進行治療對比試驗發(fā)現(xiàn),鹽酸克林霉素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其他4類藥物;本研究選用青霉素鉀、阿莫西林、恩諾沙星3種藥物和鹽酸克林霉素進行治療對比,通過對比各個組間患病仔豬的死亡率、治愈率、有效率等發(fā)現(xiàn)鹽酸克林霉素的效果優(yōu)于青霉素鉀、阿莫西林、恩諾沙星,結果與李敬雙的研究結果相符。本試驗研究發(fā)現(xiàn)鹽酸克林霉素對于試驗豬只的增重效果優(yōu)于其他組別,也充分說明了該藥物在治療豬鏈球菌病上的效果優(yōu)于青霉素鉀、阿莫西林、恩諾沙星3種,證明鹽酸克林霉素在治療豬鏈球菌病方面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